24节气都是哪24节气?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季
立春:斗柄指向法:斗指寅;太阳黄经度数法:太阳黄经度数为315度。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春是干支历寅月的起始。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度数为330°。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公历3月05-07日交节。惊蛰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斗柄指向法:斗指乙;圭表测影法:冬至后105天;黄经度数法:太阳黄经为15°。公历4月04-06日交节。清明是干支历辰月的起始。
谷雨: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公历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度数为45°。公历5月05-07日交节。立夏是干支历巳月的起始。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公历5月20-22日交节。
芒种:斗指己;太阳黄经为75°。公历6月05-07日交节。芒种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
夏至:斗指午;太阳黄经为90°。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公历7月06-08日交节。小暑是干支历未月的起始。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公历8月07-09日交节。立秋是干支历申月的起始。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公历8月22-24日交节。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公历9月07-09日交节。白露是干支历酉月的起始。
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公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公历10月08-09日交节。寒露是干支历戌月的起始。
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斗指西北;太阳黄经为225°。公历11月7-8日交节。立冬是干支历亥月的起始。
小雪:斗指已;太阳黄经为240°。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公历12月6-8日交节。大雪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是干支历丑月的起始。
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公历1月20-21日交节。
24节气是哪些呀?
24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廿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廿四节气与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它将天文、自然节律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根据气候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民间称为“四时八节”或“时年八节”。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十二节气介绍?
立春:开始进入春天,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惊蛰: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春分: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
清明: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
小满:从小满开始,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小暑: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
立秋: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秋分: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寒露: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
霜降: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
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
大雪: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冬至: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分别是哪几个名称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分别是: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
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又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了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了。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为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中谷雨的由来:相传唐高宗年间,黄河下游爆发了一次洪水,年轻人谷雨将村民转移到城墙上,还顺带救起了一朵牡丹花,并将其种在百花园中悉心照料。
为了报恩的牡丹花仙丹凤化为人形,救治谷雨重病的母亲,不料丹凤却被秃鹰抓走,被迫用血酿酒。得知此事的谷雨赶到秃鹰的山洞救出了丹凤,自己却不幸牺牲。
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将这一天命名为谷雨,这就是谷雨节气的由来。谷雨在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更佳时节。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
北方谷雨食香椿习俗,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海边的渔民,会在这天开始铺网捕鱼,骑着谷雨上网场说的就是他们,而田间的农夫则播种插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一天当中对应一年二十四节气例如5点对应惊蛰那么6点7点分别对应什么节气
如果5点对应惊蛰,那么6点对应春分,7点对应清明。
按一年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顺序排列,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中的包含的中医智慧:
中医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内经》时代的“人与天地相应”开始,对于季节、昼夜、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作了很多论述,其中更具特色的是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相呼应的中医节气思想,影响并指导着中医的临床诊治。
四时二十四节气变化亦与人体病理变化关系极为密切,比如天寒日阴,则人之气血运行不畅,易生痛证,需以温通为法。因此,善补阳者,按其时而温补阳气,或灸或药,都将有事半功倍之卓效。
中医诊断用药既要遵循“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时不可违”之旨,又要通晓因证达变之理,把四时节气的寒热与疾病的性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证候性质确定寒或热的治疗大法,再结合四时节气的寒热恰当地选择方、药,使药能中病,又不致因用药不当而产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