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旧石器时代文化较少(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wanfu 百科 78 0

本文共计393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2分57秒,由作者编辑整理创作于2023年08月28日 22点09分07秒。

为什么旧石器时代文化较少

石器时代还未建立文明。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到更新世。查询相关知识了解到石器时代还未建立文明,所以石器时代文化较少。

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可用山西襄汾发现的丁村文化(见丁村遗址)为代表。另外比较重要的有周口店第15地点文化和山西阳高许家窑人文化。中国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基本上保持了早期文化的类型和加工技术。即使类型稍有变化,技术稍有进步,也都是缓慢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修理石核技术(如勒瓦娄哇技术)没有得到什么发展。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一共有几个石器时代?

据史学考古界认定,我国古代时期存在有两个石器时代,一是旧石器时代,存在于距今约60万年前至1万年前,这时期以蓝田猿人.北京猿人,马坝人,长阳人,山顶洞人,柳江人,资阳人等出土头骨化石为代表,石器多以打、砸、砍等简单的工具为主。

二是新石器时代,此时期距今约1万年前至前4000年,早中期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为代表,石器已经演进到打磨,细磨工具,可切割,刮削用途。其时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进入到父系氏族公社,并呈现奴隶社会雏形。

新石器时代中华远祖是如何生活的?

带你穿越到史前---新石器时代人类的足迹

亲爱的读者们,今天给大家讲述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状况。

人类大约在1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典型特征是使用磨制的石器,结束时间因大约在2000多年前,部分地区结束时间可能提前至5000年前。在上一节里,我们知道新旧石器时代有四个主要区别,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它们是制陶业、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制造业,这些都是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才出现的。

新石器时代

西亚、北非和欧洲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考古研究也较深入。这些地区农业起源最早,以后又最早出现金属器具,最早进入文明时代。以陶器和农牧业出现的时间来看,西亚地区大约在9000年前就有了农业和畜牧业的萌牙,8000年前至6000年前,先后进入陶器新石器时代,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6000年前至5000年前出现青铜器,进入铜石并用年代,随之扩展到北非和欧洲东南部。可以说西亚是欧洲和北非地区新石器文明的发源地。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陶器的地区,在2万年前就开始使用陶器,典型的文化遗迹是湖南玉蟾岩遗址和江西仙人洞遗址。陶器文化由上述两处遗址开始向日本和俄罗斯扩散。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陶器的出现可能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这一时期人类的经济活动,逐步由采集、狩猎和捕捞业向种植业、畜牧业过渡,人们开始种植玉米、水稻、小麦、大麦、扁豆、豌豆等,饲养绵羊山羊、猪等,驯化狗、马等动物,由于粮食产量提高,用于储存食物的陶器随之出现。早期的陶器是简单的土陶,后来又出现了彩陶、红陶、黑陶等陶器,甚至在一些出土的陶器上还刻有花纹,这些花纹可能是人类早期的文字。

在青铜出现之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依然使用石器,与旧石器时代的简单 *** 不同,这一时期的石器 *** 十分精良,经过了精心打磨,石片变小,种类丰富,一些石器还有了装饰。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逐渐改变了穴居和树居的生活方式,慢慢选择了在平地生活,并因血缘关系聚居,形成一个个的氏族,原始的建筑开始出现。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原来由女性为主要劳动力的母系氏族社会逐步向父系氏族演进。后来血缘相近的氏族为了抵御野兽的侵扰和其他氏族的掠夺,组成了部落,部落之间互相联合就形成了部落联盟。

新石器时代的平地生活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为了生存,必须齐心协力,采集粮食,狩猎兽类,捕捞鱼虾,这一时期的财产是公共的。到了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生产力进步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而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利用权力开始占有公共财产,人类开始出现贫富分化。部落战争中不幸战败的部落民,就沦为奴隶,原始的公共氏族社会日益瓦解,并最终进入到国家为基础的人类社会。

中国大约在前1万年就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区别,大致分为三大经济文化区:

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有大地湾遗址、上山遗址,半坡遗址和大汶口遗址等。

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岭南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文化遗址有河姆渡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及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等。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物中发现水稻遗存,证明了长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区是中国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起源中心。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

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包括长城以北的东北大部、内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积大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这个区域除个别地方外基本上没有农业,陶器也不甚发达。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距今约13000-7000年前,著名的文化遗址有甘肃大地湾遗址、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环桶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此一时期加工石器出现简单的磨制,能够 *** 简单烧成温度较低的陶器,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获得初步发展。

中期文化遗址距今约7500?5000年,代表性遗址有河姆渡文化、龙虬文化、北辛文化、半坡文化、前大溪文化、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汶口文化。磨制石器种类丰富, *** 精美,制陶技术显著进步,出现慢轮修整口沿的技术,农业和畜牧业获得高度发展,长江流域已进入到灌溉农业阶段,而且猪已经成为一种主要家畜。人口聚落不断增多扩大,开始出现一些中心聚落和大规模的公共墓地,反映出社会组织向心凝聚平等的特点。

河姆渡文化遗址

晚期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也叫铜石并用时期,以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山东日照两城镇、河南洛阳王湾、山西襄汾陶寺、甘肃临兆马家窑、湖北京山屈家岭湖北天门石家河、浙江余杭良渚遗址为代表。制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陶器以灰、黑陶为主,轮制法得到普及。石器磨制精致,器型变小。农业和畜牧业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加,社会复杂度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原始城堡、城垣和大型建筑,有了阶级、贫富分化,人类社会向国家文明时代迈进。

读者们如果对上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做进一步的了解。

关于史前人类文明就介绍在这里,读史君留下如下问题,请读者们在前面的几则故事中寻找相关答案。

问题一,地球是如何诞生的?地球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

问题二,人类来自于哪里?

问题三,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中国有哪些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问题四,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特点主要有哪些?典型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哪些呢?

张改课、王新金:贵州黔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初步研究

一、研究背景

1970—199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在以遵义为中心的贵州省黔北地区发现了桐梓县岩灰洞、马鞍山、马鞍山南洞,遵义市风帽山等多处史前洞穴遗址,并对岩灰洞、马鞍山、马鞍山南洞等遗址进行了试掘或发掘,积累了较多的基础研究资料。

2000年以来,这一地区又新发现了绥阳县营盘洞、叉口洞,习水县渔溪洞、打游洞等史前遗址,随着新的考古发现的不断增加,使得人们能够对这一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存有一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并对以往的工作进行重新审视。

二、主要发现与认识

1.黔北地区的位置与环境  大体上位于贵州省北部,主要是指武陵山脉以西,大娄山脉及其以北的地区。属山原中山峡谷地貌区。区内河流主要有乌江及其支流芙蓉江、洪渡河,赤水河及其支流桐梓河、习水河等,均属长江流域。

2.黔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地层年代序列 中更新世晚期至末期的遗存在桐梓岩灰洞中有所发现,距今约20-11万年。晚更新世早期的遗存在马鞍山遗址第7~15层中有发现,不晚于距今5万年。晚更新世晚期的遗存在马鞍山遗址第3~6层、马鞍山南洞遗址第1~2层、遵义风帽山遗址第1~2层中有所发现,前两者距今约1.5~1.8万年,后者距今约1万年左右。

3.黔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分期   该区域未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存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以以岩灰洞遗址第4层为代表,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文化面貌与黔西北乌江上游地区、黔西南地区南—北盘江流域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更多的表现出区域性的特点;后段以以桐梓马鞍山遗址下文化层(第7~15层)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后段,文化面貌上与岩灰洞遗址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并且有所创新和发展,砸击技术已经出现,块状毛坯占比较大。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也可分为前后两段,前段以马鞍山南洞遗址和马鞍山遗址上文化层(第3~6层)为代表,地质时代属于晚更新世晚期,绝对年代在距今 5万~1.5 万年前后,出现磨制骨器、锐棱砸技技术等新因素;后段以遵义风帽山遗址和习水渔溪洞遗址为代表,地质时代属于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绝对年代在距今1.5万~1万年前后,文化持续进步,石器加工精细, *** 技术进一步提高。

4.关于文化类型问题的初步探讨   黔北地区是贵州五个大的地理单元之一,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产生了有别于贵州其它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存。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黔北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立的区域性文化类型,建议命名为“马鞍山上层文化”,并可分为前后两段。该文化类型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1)分布范围主要在黔北地区,已知的遗址有桐梓县马鞍山 (上文化层)、马鞍山南洞,遵义市风帽山、绥阳县营盘洞、叉口洞,习水县渔溪洞、打游洞等 7 处,全系洞穴或岩厦遗址,以马鞍山遗址 (上文化层) 发现最早,且更具代表性。(2)原料以燧石岩块为主,质地不佳,砾石少见。(3)打片 *** 以锤击法为主,砸击法辅之,锐棱砸击法少见或不见。(4) *** 石器的毛坯,块状者占重要地位,在一些遗址中甚至是占主要地位。(5)石器修理方式多样,但相对而言,复向加工占比例更大;陡向修理的器物占一定的比例。(6)石器类型方面,以刮削器为主体,同时包含少量的尖刃器 (尖状器)、砍砸器等。(7)存在一定数量的使用石片。(8)存在少量的磨制骨器。

三、学术意义

依据自然环境的差异,分区域对贵州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进行研究,阐明了黔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内涵与特色,构建起了该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根据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原则,提出了“马鞍山上层文化”的命名。

原文刊于《四川文物》2013年第3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