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的,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下面给大家分享地球岩石圈相关的内容。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其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公里的软流圈。
无论什么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发生变化后,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轮埋者的平衡关系。这种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性质的变化过程总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变质岩的特点,一方面受原岩的控制,而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一方面由于变质作用的类型和程度不同,而在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扩展资料:
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 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组件崩解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
参液枣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岩石腊薯圈
1、什么是岩石圈
岩石圈是地球上含陵槐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 层.厚汪亏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谈友速带.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其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公里的软流圈.对岩...
2、岩石圈的范围是什么?
岩石圈可分为6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岩石圈的厚度因地而异,一般而升伏拆言,大陆地壳的岩石圈厚度大于海洋地壳的岩石圈厚度,但是其具体深度存在争议。
中国大陆地震-热学岩石圈厚度分布有如下特点:
(1)中国东部岩石圈较薄,厚度约100km,吵枣其中包括中国东北、中朝克拉通、扬子克拉通东部和华南造山带。
(2)青藏高原和塔里木克拉通以南地区的厚度变化较大,厚度约在160-220km。
(3)三大克拉通的岩石圈厚度有较大区别,扬子克拉通的核心最厚达约170km,塔里木克拉通的核心厚度约140km ,中朝克拉通的厚度约100km。
(4)昆仑秦岭造山带的岩石圈上地幔内部较复杂,可能有大面积的部分熔融。
(5)整个大陆岩石圈厚度分厅稿布并没有显示出与地壳年龄的线性相关关系,却表现出了与大地构造格局的直接关系。受板块碰撞强烈影响的地区,岩石圈较厚;受大洋俯冲带影响较强的地区,岩石圈较薄。
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吗
不包括。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其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公里的软流圈知余。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软流层:地下深度80到400千米处,岩石圈以下,在上地幔处。
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槐让内圈层。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岩石圈包括上地幔和地壳。
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幔就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被成为岩石圈,软流层正好是岩石圈的界限,位于岩石圈之下,上地幔上部。
地球的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也就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岩石圈是指
A.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B.地壳和上地幔
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D.地壳
试题分析:岩石圈是指由各铅猛局类岩石组成的圈层,其范围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故选C。
4、岩石圈包括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及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圈。
岩石圈厚度约为75至150千米,我们现在能认识到的地质作用现象大部分发生于岩石圈。其下为扒毁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千米的软流圈。对岩石圈的认识,分歧很大,有人认为岩石圈与地壳是同义词,而与下部软流圈即上地幔有区别,但岩石圈与上地幔系过渡关系而无明显界面;有人认为岩石圈至少应包括地壳和地幔上层。
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皮此晌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
岩石圈的构造
岩石圈可分为6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大洋洲板块、南极洲板块。还有一些较小板块镶嵌其间。板块边界有4种类型,海岭洋脊板块发散带、岛孤海沟板块消减带、转换断层带和大陆碰撞带。
另外对于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态外,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33公里处所显示的之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岩石圈厚度不燃锋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
5、岩石圈的组成包括什么
岩石圈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坚硬岩石组成的圈。厚度约为75至150千米,我们现在能认识到的地质作用现象大部分发生于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其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千米的软流圈。
岩石圈,地质学专业术语,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其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公里的软流圈。
对岩石圈的认识,分歧很大,有人认为岩石圈与地壳是同义词,而与下部软流圈即上地幔有区别,但岩石圈与上地幔系蠢戚哪过渡关系而无明显界面;有人认为岩石圈至少应包括地壳和地幔上层。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仔芦沉积岩的变质转化。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 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组件崩解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带码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