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的道理是什么 邯郸学步的道理简单介绍(邯郸学步的寓意与道理)

wanfu 百科 55 0

邯郸学步的道理是什么 邯郸学步的道理简单介绍

1、邯郸学步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事不能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这样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2、邯郸学步,汉语成语,拼音是hán dān xué bù。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出自《庄子·秋水》。

3、成语典故: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不顾路途遥远,来到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邯郸学步的寓意与道理

邯郸学步的意思: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不考虑到实际情况一味地去模仿别人,结果只能是学不到别人反而丢掉自己的特点。

邯郸学步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中国寓言故事,它讲述了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描述了一个燕国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的姿势非常优美,于是他决定去邯郸学习走路。他来到邯郸,观察当地人的走路方式,然后努力模仿。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邯郸学步,画蛇添足,叶公好龙,对牛弹琴,囫囵吞枣, 告诉了我们什么道

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邯郸学步,画蛇添足,叶公好龙,对牛弹琴,囫囵吞枣,
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亡羊补牢:】
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不要死守着一个简单的死道理、既定的目标或人和物,一辈子,从不改变最初的想法,妄想从此不用劳作、不用行动,就可以得到之一次成功时或幻想的成果,要知道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
【掩耳盗铃】

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
【邯郸学步】
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不要盲目崇拜别人。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
【画蛇添足】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
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
【叶公好龙】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
【对牛弹琴】

这则寓言说明,牛听不懂高雅的音乐,告诫人们,教育要看对象,要因材施教。

================================================================
【囫囵吞枣】
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
’‘’‘’‘’‘’‘’‘’‘’‘’‘’‘’‘’‘’‘’‘’‘’‘’‘’‘’‘’‘’‘’‘’‘’‘’‘’‘’‘’‘’‘’‘’‘’‘’‘’‘’‘’‘’‘’‘’‘’‘’‘’‘’‘’‘’‘’‘’‘’‘’‘’‘’‘’‘’‘’‘’‘’‘’‘’‘’‘’‘’‘’‘’‘’‘’‘’‘’‘’‘’‘’‘’‘’‘’‘’‘’‘’‘’‘’‘’‘’‘’‘’‘’‘’‘’‘’‘’‘’‘’‘’‘

这是我一个一个上网搜的标准答案啊!求采纳啊!!!给点财富值!必须的!!!!!

‘’‘’‘’‘’‘’‘’‘’‘’‘’‘’‘’‘’‘’‘’‘’‘’‘’‘’‘’‘’‘’‘’‘’‘’‘’‘’‘’‘’‘’‘’‘’‘’‘’‘’‘’‘’‘’‘’‘’‘’‘’‘’‘’‘’‘’‘’‘’‘’‘’‘’‘’‘’‘’‘’‘’‘’‘’‘’‘’‘’‘’‘’‘’‘’‘’‘’‘’‘’‘’‘’‘’‘’‘’‘’‘’‘’‘’‘’‘’‘’‘’‘’‘’‘’‘’‘’‘’‘’‘’‘’‘

四年级上册语文《邯郸学步》课件

通过开展课程懂得《邯郸学步》所揭示的深刻道理。以下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提供到的四年级上册语文《邯郸学步》课件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 学会《邯郸学步》的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懂得《邯郸学步》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的寓言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个故事,故事叫做——板书:《邯郸学步》。
首先请看动画:(播放课件动画:《邯郸学步》
师:看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或疑问要说一说?(指名反馈)
生:畅所欲言
师:让我们打开课本113页,一起来学习这则寓言。
  二、初读寓言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文章。
2、检查生字词,指名认读。
课件出示: 邯郸 燕国 机械 优雅 彻底 模仿
3、指导书写重点字。(课件出示) 彻 械 (“彻”字的第三笔是竖提,不小心就容易写成了“土”字,再来看看“械”字跟“绒”字的区别,一个是“戒”,一个是“戎”。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写这几个字。)
师:过了生字词这关,下面让我们认真默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填好这张好习题卡。
三、品读寓言,理解课文,揭示寓意
1、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件出示: 燕国人为什么要去学步?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原因 经过 结果
2、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填表后反馈,师相机板书。
板书: 邯 姿势不好看 (原因) 郸 学 机械模仿 (经过) 步 爬着回去 (结果)
师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邯郸人走路很有特色,让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一起来感受一下。
3、齐读第二自然段,理解词语“优雅”。
(1)师解义:课文指邯郸人走路姿势十分优美,有风度;
(2)联系生活实际,你觉得怎样走路才算优雅大方呢?(请生演示) 在你的印象中什么事物是优雅有风度的?
(3)用“优雅”说一句话。
师过渡:因为这个燕国人觉得邯郸人走路优雅大方,所以决心学习,他是如何学的?让我们看看文章的第三段,首先请同学来读读,谁来试试?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生读好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本段中的朗读重音:擡腿、跨步、摆手、扭腰
(1)指名读,评价。
(2)指导读,读好关键字词,增强讽刺效果,体会感情。 理解词语:机械
师:文中说到这个燕国人学步很机械,机械是什么意思呢?机械的学习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站起来感受下,老师发口令,大家做动作。
(连续做五次动作:擡腿、跨步、摆手、扭腰)这就是机械的模仿。
(3)齐读本段。
5、 联系生活,谈谈在我们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人做事,应该怎样去学习别人的长处? (小组讨论后,请代表回答。) 揭示寓言的深刻道理: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总结:学习别人的长处应注意保持自己的特色,不能盲目学习,如果机械模仿,生搬硬套,不但没有学到东西,反而丢失了自己原有的东西。 (课件出示:小故事大道理)
  三、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 展开想象,写一写回国后,人们会怎么议论他?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写写你学习完《邯郸学步》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邯 姿势不好看 (原因) 郸 学 机械模仿 (经过) 步 爬着回去 (结果)

水滴石穿.大公无私.程门立雪.入木三分.响鹤行云.竭泽而渔.舍本逐末.邯郸学步的主人公和成语的意思!!!!

这是作业啊!各位因为只有3分了对不起啊!速度点吧!
  水滴石穿: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故事:
  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一个小吏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的鬓傍巾下藏有一钱,就问他钱从哪来的,他说是从库房中拿的。张乖崖就下令棍棒伺候,那个小吏大为生气说:“才一文钱而已,你就要棒打我。你随便打吧,可惜你不能杀我!”
  张乖崖提笔写下判语:“一天一文,一千日就是一千钱了;用绳子不断去锯木头,木头终究要断;小水滴不断滴石头,石头终究会穿。”说完,拿着剑,走下台阶,斩其首级,到台府报告了这件事。这个故事至今仍在崇阳流传。

  大公无私:指办事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毫无私心。完全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典故:
  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公说: “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 “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公说: “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公说: “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公说:“祁午能够胜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公说: “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 “祁黄公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程门立雪:程:指程颐。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
  译文: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苍劲有力。比喻分析问题见解很深刻。
  典故: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许多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据说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响鹤行云:没有这个成语。应该是响遏行云。

  响遏行云: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典故: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计,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扶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战国时期,秦国的薛谭向本国人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完全掌握了,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挽留,在城郊的大路旁为薛谭饯行。席问,秦青按着节拍,慷慨悲歌。歌声振动林木,高入云霄,好像连浮动的白云也在驻足倾听。薛谭于是向老师谢罪,请求返回。终身不敢再说要回家。

  竭泽而渔: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舍本逐末: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典故:
  一天,齐王派出了一个使者,要他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
  齐王的这位使者,没到过赵国,更没见过赵威后。但他早已听说,赵威后是一位很贤德的王后,所以,他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差事。他想去向赵威后问安,赵威后一定会很欢喜。她一欢喜,说不定会回赐一件什么贵重的小礼品。因此,他觉得此次出使赵国,还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美差呢。
  披星戴月,马不停蹄,终于到了赵国京都邯郸。
  邯郸,在齐王使者的想象中十分美丽。是啊,那雕梁画柱的梳妆楼;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热闹非凡的市桥;那巍峨秀丽的丛台……他听人说过了很多很多回,可就是没有见过。因此,一路上盘算着,待办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邯郸,饱饱眼福。
  他直奔赵王城,去问候赵威后。
  果然,赵威后不负贤名。当齐王的使者被一位鲜丽的宫娥引进后宫时,那赵威后早已端坐在一个绣墩之上,在等候了。她一身的正气,满脸的慈祥。
  礼仪过后,齐王使者把随身带来的齐王问候赵威后的亲笔信,递给了赵威后。但不知怎的,那赵威后竟然没有先去拆阅齐王的信,却躬身问齐王使者道:“你们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又问:“黎民百姓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再问:“齐王也很好吗?”
  “也很好。”齐王使者答。
  随着赵威后的问候,该如何回答,齐王使者都回答过了。可齐王使者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他是直率的人,心中有啥,便会说啥。再说,见赵威后是那样的慈祥与宽厚,于是,他问道:
  “尊贵的威后,吾奉吾王旨意,专程向你来问安。照说,你若回问的话,也该先问候我们的大王。可你先问的,却是年景和百姓。你怎么把低贱的摆在了前头,而把尊贵的摆在了后头呢?”
  赵威后微微地笑了:
  “话可不能这么说。我所以先问年景和百姓,后问候你的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齐王使者:“什么道理?”
  赵威后:“你想想看:假如没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同样,假如没有黎民百姓,又哪里有大王呢?所以说,我这样问才合乎情理;不这样问,便是舍本逐末。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这……”
  齐王的使者,张口结舌了。
  召见一结束,齐王的使者,一没有去观光那雕梁画柱的梳妆楼,二没有去踏看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也没有去游览那巍峨的丛台和热闹的市桥,便直接回齐国去了。
  在归国的路上,齐王的使者一直觉得肩上沉甸甸的。虽说那赵威后什么礼品也没有赐给他,可他并不认为是空手而回。他觉得,赵威后的那不是“舍本逐末”的几句问候,比什么礼品都贵重,都沉重……

  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典故: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