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加的面积有多大
汤加的面积有多大汤加,全名“汤加王国”(The Kingdom of Tonga),属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赤道附近,是由173个岛屿组成的岛国,其中36个有人居住,大部分为珊瑚岛。[1]
汤加西距斐济650公里,西南距新西兰1770公里,陆地面积74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5.9万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7月,汤加人口为10.64万,人口密度较高。[2]汤加通用汤加语和英语。首都努库阿洛法,位于更大岛汤加塔布岛。[1]
汤加的面积大吗?
汤加面积不大,陆地面积747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70万平方公里。汤加王国(英语:The Kingdom of Tonga),简称汤加,属大洋洲,位于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是由173个岛屿组成的岛国,其中36个有人居住,大部分为珊瑚岛。
汤加西距斐济650公里,西南距新西兰1770公里,截至2017年,汤加人口为10.8万, 汤加通用汤加语和英语。首都努库阿洛法,位于更大岛汤加塔布岛。陆地面积747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70万平方公里。
1845年,汤加王国由多个岛屿联合而成,在1875年行君主立宪制,1900年开始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70年6月4日独立,并成为英联邦成员和联合国第188个成员国。 2008年7月29日,汤加国王图普五世表示会将权力交给国会,放弃权力,走向民主,但仍保留君主立宪制,是南太平洋众岛国中唯一维持君主制的国家。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汤加火山爆发可能会导致南极“西瓜雪”面积扩大?事实上远非如此
在人们印象当中,雪通常是白色的。故而常常被比喻为柳絮和鹅毛,然而在南极地区却有着这样一种红色的“西瓜雪”。据调查“西瓜雪”当中存在一种藻类叫做“雪衣藻”。
如今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这为“西瓜雪”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这些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西瓜雪”则是加速南极冰川融化的幕后推手。
近日汤加火山爆发频频上热搜,那么汤加火山爆发是否会加剧南极“西瓜雪”?事实上却远非如此。
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太阳照射冰川的时长也相对延长,所以这为阿尔卑斯山和南极雪地当中的藻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生长空间。
白雪本身只是白色,而藻类附着其上,这就为白雪披上了一层“红装”。但是“西瓜雪”早先却并不是红色的。
藻类当中含有叶绿素,因此早先“西瓜雪”是绿色的,这能帮助它们进行光合作用。随着时间的增长,藻类当中的类胡萝卜素发挥作用,雪就会慢慢呈现红色,最终形成“西瓜雪”。
藻类耐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瓜雪能够在任何一个地方存在。早先西瓜雪可能存在在欧洲东部和北部。
这些地方虽然寒冷,但是好歹也有人类居住。
至于南极,在没有科考队到来之前,一直是人类的“禁区”。然而随着全球气温在升高,南极冰川融化,生命力旺盛的藻类开始在南极地区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冰川地带繁殖。
这意味着当地气温在升高,地球上生物链总是环环相扣,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热带雨林当中的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引起两周以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飓风。
地球气温每上升一度,海平面就会上升2—3米。极端天气也因此会频繁发生,不少野生动植物也因此濒临灭绝。
生物多样性减少对人类所带来的危害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提到粉红色,人们容易想到樱花、棉花糖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就连阿尔卑斯山覆盖了”西瓜雪“之后,远远看起来也像是一个去了皮的大西瓜。
然而南极冰川上的西瓜雪却并不浪漫,甚至是加速冰川融化的”幕后推手“。这一切要从藻类的特质开始说起。
藻类在地球上存在了几亿万年了,是一种原始古老的低等自养型生物。它的构造十分“原始”,与种子植物相比较起来,甚至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但是即便是这样构造简单的藻类,它其中却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和胡萝卜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普通藻类多半在淡水当中繁殖,繁殖过快的时候甚至会引起水华和赤潮。南极冰川当中引起“西瓜雪”的藻类叫做雪衣藻。
雪衣藻相比较其他普通藻类则要更加耐冻和抗寒,再加上冰川当中含有氮磷等适宜藻类生长的微量元素,这也为藻类生长提供便利。
因为雪衣藻有特殊味道并且微甜,所以每当气候特别寒冷的时候,雪衣藻就会蛰伏在雪地上,并且会被南极的磷虾等当成食物。
而天气转暖,雪衣藻就变为红色。深色吸热,雪衣藻变成红色之后能够吸收更多的热能能。这就导致了在雪衣藻飞快繁殖的情况下,冰川在加剧融化。
在2022年1月15日,环太平洋岛国汤加地区爆发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岛国汤加火山爆发几乎让周边国家一下子陷入到地狱当中。
汤加位于澳大利亚东部三千三百公里,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在汤加火山爆发之后,周围的岛屿全部消失。
那么汤加火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座沉睡千年的火山为何突然爆发了呢?
据外媒分析,汤加本就位于太平洋俯冲板块之上,地质结构一直不稳定。再加上近年来地球板块运动十分活跃,因此火山爆发只是一个概率问题。
其实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所以在高温的影响下,岩石以岩浆形态存在。
但是地球内部压力也很大,所以在地壳的“保护下”,这些岩浆将无法冲出地壳。然而地壳的结构并不均匀,有些地区地壳就十分“厚实”,但是有些地区地壳却比较薄弱,这样在地壳薄弱的地区,岩浆就会喷发出来。
近年来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十分活跃,再加上汤加位于太平洋俯冲板块上面,种种因素叠加起来,这才导致汤加出现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大灾难”。
据《 *** 》报道,汤加火山在爆发之后,火山爆发的岩石和灰尘和水蒸气等气体形成的云团直冲云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小的气体冲入大气层三十公里及以上。
由于爆发时冲击力过高的缘故,汤加火山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及无线电通信系统都产生了影响。
不仅如此,火灾爆发时形成的二氧化硫及硫磺等气体甚至会对邻国人的皮肤和眼部产生有害影响,在火山爆发几天之后,邻国斐济人们暴露在空气当中,眼睛依旧有刺痛的感觉。
汤加火山爆发是近年来地球上更大的一次火山爆发,再加上周围海水的作用,这无疑扩大了汤加火山爆发的影响力。
对比过去火山爆发产生的气候影响,可以判定火山爆发作用于气候至少要具备两个标准,一是具备足够大的量级,二是要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硫气体。
人们往往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汤加火山爆发喷射岩浆会加剧全球变暖。但是事实上远非如此,火山爆发时会向大气层注入大量的含硫气溶胶,这些气溶胶能够反射太阳光,对全球起到降温作用。
相比较在1991年爆发的皮纳图博火山,汤加火山这次并没有排放足够多的二氧化硫,当年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导致全球气温下降了0.5摄氏度左右,部分国家甚至迎来了无夏之年。
据分析,汤加火山爆发仅仅使得全球气温下降了0.3摄氏度左右,对全球气候影响不大。
能否借助人为火山爆发减少南极“西瓜雪”?
既然火山爆发能够缓解全球变暖,那么能否通过如今的 科技 手段来实现“人为火山爆发”,以此来减少南极“西瓜雪”呢?
然而即便这种想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依然靠考虑它的负面影响。
首先因为目前人类对大气和 *** 气溶胶是如何作用的,以及 *** 气溶胶具有怎样的冷却作用都不够了解,如果人为制造火山爆发可能得不偿失。
不仅如此,酸雨甚至能够腐蚀建筑物,有许多古代遗留到如今的建筑物一旦遭到腐蚀,会给世界文明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另外,科学家们还考虑到,一旦强行阻止全球变暖的过程,会向大气中添加过量的二氧化硫,在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下,可能会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
甚至会导致全球变暖的进程加快几十倍,因此如果是想减缓全球变暖过程,从而减少南极“西瓜雪”,
科学家曾经明确表示过:“减缓全球变暖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要落到节能减排上面。”我国也针对全球变暖提出来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措施。
其实如果将地球比作人类的话,南极出现“西瓜雪”则可以看做地球“发烧了”,而汤加火山爆发则可以看做是地球“免疫系统的调节”。
只是无论如何,南极“西瓜雪”以及汤加火山爆发都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应该加强绿色生活的理念,将节能减排落实到个人身上,为应对全球变暖出一份力。
汤加海底火山爆发引起海啸,陆地面积仅747平方公里汤加王国还在吗?
这个国家还是存在的,只是这个国家的通讯设施中断了,暂时外界不知道他们的伤亡情况。从网上发布的一组照片看,当地面临的情况很严峻,水被污染了,还有海啸警报。相信他们会挺过来,加油汤加!汤加面积相当于中国哪个城市
福建省汤加属大洋洲,位于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是由170多个岛屿组成的岛国。首都努库阿洛法,位于更大岛汤加塔布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