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些关于舞美设计教学的网站和论坛吧?
我是初学者,比较精通PS,我想自己学习一下舞美设计,能否推荐一些好的网站和论坛,书籍也可。谢谢啦。百度 搜 “北京企业形象设计” 一般 除了之一页的那些 竞=价排名排在前几名的公司,第二三页的都可以参考了解下V
如何做好舞美设计?
首先是对剧本的理解,还有丰富的知识结构,有创意的思维,独到的审美,认真的态度,以及与导演、灯光、服化等人员协同工作的能力。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四级舞台美术设计师资格怎么考
有,我的职称就是物美设计师,三级。好像没什么条件,我在单位里就是搞舞美设计的,属于艺术类的职称。每年单位里都给够资格的人评聘MAC用什么软件设计舞美,灯光效果?
我自己接触过两个,一个是 Clarity,另一个是 QLab。
QLab 是最近才接触的,貌似更强大一些。详情可以看看它官网的介绍。
什么是舞台美术设计,学这个都必须会什么专业?~
舞台美术设计是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的综合设计,简称舞美设计。
学舞台美术设计必须会舞台艺术设计专业,它属于艺术传媒设计大类的专业分支,学生需要修学3年即可获得相应学位与毕业证。
舞台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学的内容:舞台设计、舞台灯光基础、舞台音响基础、布景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绘画、汇景、摄影摄像基础、舞台与影视道具 *** 等。
舞台美术设计在舞台上呈现的功能:塑造人物形象、扩展动作空间、表现动作环境、创造情调气氛、揭示戏剧思想。
儿童舞台的舞美灯光设计方案
儿童舞台的设计应当要迎合儿童的审美观,提高儿童对舞台的吸引力。关于儿童舞台的舞美灯光设计方案,你欣赏过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儿童舞台的舞美灯光设计方案。
儿童舞台的舞美灯光设计方案图片
看完央视春晚舞台设计的十年对比,才知道每年的舞美师都了不起
马上就是除夕了,央视牛年春晚的舞台也用各种方式和我们见面了。
官方表示,今年的牛年春晚将在舞美上实现一些 历史 突破:
一是首次以8K大屏幕为主屏幕,这是技术上的之一次。
二是把舞台扩宽到近30米,这是 体育 馆演出的常规舞台宽度,这也是 历史 上的之一次。
从曝光的画面来看,与往年在LED屏幕的形态上有所区别,真正的舞台魅力,要等到春晚播出时才能揭晓。
这样的一个舞台,在春晚 历史 上究竟是什么 历史 地位呢?我们来回顾一下,过去10年的春晚舞台:
2010
这一年春晚,很多人都对王菲表演《传奇》时的舞台印象深刻。
舞美的亮点,就是天花板。2009年春晚舞台上,一个可伸缩天花板设计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它可以随着舞台需要变化,变换成不同的装饰前景。2010年把这个作用进一步放大了。
2011
春晚舞美没有明显的技术特征,以窗花为主体的边缘纹饰,成为了主要的视觉要素。
舞台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没有明显的变化,是近十年的春晚舞美里最平庸的一次。
2012
时隔多年,当我们再想起哈文执导的春晚,更大的印象,就是舞台的变化。
这一年,舞台从两面台变成了T型台,这是春晚 历史 上颠覆式的变化。台下观众席最前排,也回归了早期春晚的圆桌。
蛇年春晚舞美真正的价值,是留下了一些最宝贵的舞台要素——
·可移动的地屏。
舞台地面都是可以升降的LED柱。这个屏幕已经延续了十年之久,并且至今也是春晚舞美最核心机械方式。
·虚拟投影。
在一些表演中,观众席上变成了虚拟投影,和舞台上的表演相得益彰。这是虚拟之一次被运用到央视春晚上,让更多电视观众认识了这一新生的媒体技术。比如萨顶顶的《万物生》等,很多舞台至今也被认为是央视春晚在10年代的巅峰设计。
2013
这一年,央视春晚的舞美LED屏幕数量达到了当时的 历史 之最。
、
响应晚会节俭令,2013年龙年春晚主打AR虚拟投影,大量精彩的虚拟现实出现在晚会上,数量上和规模上达到了 历史 新高。
延续了两年的T型台,缺点也集中出现了。由于T型舞台没有正对着舞台的观众,表演相声小品时,演员们没有了正面的表演对象。
节目组就安排了一群相声小品观众,负责在语言类节目播出时,坐在舞台正对面的“临时观众席”上观看表演,并且发出笑声,临时把这个大舞台“变小”。
2014
冯小刚执导的这台春晚,用了四块移动屏幕。
由于 *** 团队的变化,马年春晚一改前两年的虚拟加持的做法,整台晚会在四块移动屏幕的加持下,没有用到一个虚拟投影。
2015
时隔一年,哈文重回春晚。这一次不再是T台,而是回归到两面台。舞台的规模也比往年缩小了。
而为了更好的配合两种节目类型的转场,2015破天荒的开启了两个舞台——语言类节目有专门的演播厅!
主舞台上,AR技术不再是舞美的装点,还被运用到具体的节目表演里,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李宇春变身表演。
语言类节目的演播厅,更小,但氛围却更浓了。
2016
从这一年开始,春晚的舞台设计不再追求可变视觉的全覆盖,都回归到图形和机械设计中。
舞台采用了环抱式设计, 主题是灯笼,要看出这个灯笼,得把目光撒开到整个舞台。
虚拟是这样的。
2017
鸡年春晚舞台的穹顶上设计了一圈可升降圆环。
整个舞台的灵感是祥云,因此舞台上都是各种圆形、弧形的“面”。
这一年的技术突破是,运用了一些子弹时间等创意去呈现舞蹈瞬间。(没错,就和《舞蹈风暴》的玩法一样)
2018
狗年春晚舞美号称“中”字型。但实际上展示“中”元素的只有一两处。
这个舞美最主要的是镂空盒型,舞台之外增加了悬空装置。
2019
当地面设计达到饱和时,春晚再次把舞台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天花板上。
没错,又是十年前的想法。
猪年春晚顶部设计也增加了LED柱。天花板造型也将更灵活。
不过虚拟效果仍然集中在观众席上做舞美的延伸,也就是说,虚拟大多用作烘托舞台效果,没有融入表演内容。
2020
天花板的创意进一步升级,从原来的立体柱子,变成了扁平屏幕。
在刘欢表演《流浪地球》时,这个舞台实现了一次“天地融合”。
他们说,这是裸眼3D。其实,它就是真正发生的场景,地面屏幕升到更高,顶部屏幕吊到更低,光影交融,人置身其中,即便没有那些AR虚拟场景,依靠物理手法就能实现,让现场观众也能看见。
其实,多年来,春晚的总设计核心成员一直没有太大变动。他们一直在努力做不一样的主题。
同样没变的,还有央视春晚的演播厅。很多人实地进入这个央视一号演播大厅,都会觉得比起电视上呈现的要小很多。
即便是新台址马上要迎来启用十年,央视也并没有要更换春晚演播室的意思。这是什么原因呢?
也许语言类节目是最重要的考虑。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的表演需要一个特别的气场,舞台不能太大,和观众的距离不能太远。这就是春晚30多年依然坚守一号大厅的奥秘!
看了这么多,你认为哪一年的舞美最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