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能”之谜是怎么样的?
国外有人曾做过这样有趣的对比试验:把一只香蕉切成3段,一段放在金字塔形构造物内,另一段放在塑料杯内,再一段放在冰箱内。
10天以后,分别取出三段香蕉,结果发现,冰箱内的香蕉色泽没有改变,但分量减轻27%,干巴巴的,淡而无味;塑料杯里的香蕉外表硬而黑,里面是黏糊糊的。
再瞧金字塔构造物内的那段香蕉,虽然分量减轻了16%,但蕉身保持原有的金黄色泽,蕉肉厚实、清香,仍是新鲜出色的香蕉。
有人把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金字塔能”。还有人撰文称“金字塔能”可使钝的剃刀变得锋利,可防止牛奶发酸,还可保鲜水果、蔬菜、肉类等食物。
还有人提出:如果牙齿肿痛,在金字塔形状的构造物内睡一夜,就可止痛、消肿……
提到金字塔,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埃及胡夫大金字塔。它占地52900平方米,塔的底边每边长230米,塔高146.6米,每侧的斜度为51,位于正南——北和东——西方向。
胡夫金字塔
所谓“金字塔形构造物”,必须根据胡夫大金字塔的比例缩小,精心 *** 一个模型。而且这个模型的位置必须朝正南——北、正东——西方向放置。而且放置的环境要避免有任何高频电压装置,放的位置不能太靠窗,也不能接近电气设备。
“金字塔能”又是怎样发现的呢?早在20世纪30年代下半叶,一个名叫鲍维斯的法国人到胡夫大金字塔参观游览,他发现塔高1/3处的厅堂内,有一只垃圾桶,桶内堆放着猫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尽管当时温度很高,但这些尸体竟然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成了木乃伊。
鲍维斯百思不得其解,他回去以后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按比例缩小的金字塔形构造物,把死猫放在塔高1/3处的平台上,结果死猫没有腐烂,而木乃伊化了。
鲍维斯发表的研究成果引起了捷克无线电工程师卡里尔的注意。他动手 *** 模型进行试验,并把剃须刀刀片放进金字塔形构造物内,结果发现刀片变得锋利了,而且使用寿命延长。
1959年,卡里尔发明的这种“金字塔剃刀锋利器”,获得了捷克颁发的专利权。“金字塔能”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呢?
有的物理学家认为其实是一种微波。金字塔形状构造物则是一个发射微波信号的谐振器。
而有的科学家不同意这样一种简单的解释。他们认为“金字塔能”是一种很复杂的物理现象,限于人类目前掌握的物理知识和测试手段,还不能完美地解释这一奇异的“自然之谜”。
目前,对这一现象众说纷纭。还有人认为,这只是目击者幻觉的产物。他们认为,由于外界光线的影响,目击者心理、情绪的影响等都可能产生幻觉。
究竟“金字塔能”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期待科学家们在不久的将来,拿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金字塔有什么数学之谜?
数学之谜英国一位名叫约翰·泰勒的人,是天文学和数学的业余爱好者,更是金字塔的发烧友,对金字塔有很多惊人的发现。他曾根据文献资料中提供的数据对金字塔进行了研究。经过计算,他发现胡夫大金字塔包含着许多数学上的原理。首先,他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的底角不是60′而是51′。从而发现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与周长的比,因而用底边的2倍来除塔高,即可求得圆周率。泰勒认为这个比例绝不是偶然的。他证明了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的,还知道地球半径与周长的比例。泰勒的观念受到了英国数学家查尔斯皮奇斯密斯教授的支持。
1864年,史密斯在实地考察胡夫金字塔后。声称他发现了更多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奥秘。如,塔高乘10的9次方就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塔基的周长按照某种单位计算的数据恰为一年的天数,等等。也就是说,大金字塔不仅包含着长度的单位。还包含着计算时间的单位。史密斯的这次实地考察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赞扬,他被授予了学会的金质奖章。后来,另一位英国人费伦德齐·彼特里带着他父亲用20年心血精心改进的测量仪器又对着大金字塔进行了测绘。在测绘中,他惊奇地发现,大金字塔在线条、角度等方面的误差几乎等于零,在350英尺的长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但是彼特里在调查后写的书中否定了史密斯关于塔基周长等于一年的天数这种说法。彼特里的书在科学家中引起了一场轩然 *** 。金字塔到底凝结着古埃及人多少知识和智慧,仍是个未解之谜。
金字塔底正方形的边长*2÷金字塔的高,恰好约等于3.14,也就是π
上行通道和水平面夹角是26°,而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是52°,恰好是26°的两倍!
底周长*塔高=圆周:半径 [1]
金字塔的重量×10×10的15次方=地球的重量
金字塔的高×10×10的9次方≈1.5亿千米=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金字塔塔高的平方=金字塔侧面三角形的面积
胡夫金字塔底边长230.36米,为361.31库比特(埃及度量单位),大约是1年的天数
胡夫金字塔底面正方形的纵平分线延伸至无穷处,正是地球的子午线,这条纵平分线把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成了两半,也把尼罗河口三角洲平分;而底面正方形对角线延长,则能将尼罗河口三角洲包括在内;而塔的中心刚好位于各大陆引力的中心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金字塔的建造谜终于解开了
一一王林平随笔金字塔建造之谜终于被揭开了,这应该算是个非常让人震撼的消息。
由于金字塔的 历史 太悠久,建筑结构太复杂,建筑本身太宏伟,综上三点,有人说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是不是外星人建造的我倒是一直心存疑虑,这次终于解开了建造之谜,也是让我心里释然了。
金字塔的建造过程确实非常复杂,多少吨重的巨石严丝合缝的按梯级层层码放上去,在当时没有生产工具十分低下的状态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是金字塔就矗立在了埃及的沙漠上几千年,这总不能是海市蜃楼的幻影吧?
这次的金字塔建造之谜终于让科学家们揭晓了,其实并不难,就是用了尼罗河潮期充足的水源,在用古代人们泅渡的羊皮浮筏来做水中的支撑物,把巨石放在羊皮浮筏上,可以推动自如的贴近金字塔的地基部分,然后用粗壮的绳索把巨石一块儿块儿的擦着下面的巨石光滑的斜面拉上去,金字塔就这样建造好了,也可以说是堆砌好了。
仔细想想这种 *** ,感叹古代人的睿智与聪慧,超出了我们后人的想象。正是他们的聪明创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与 历史 上辉煌的诉说,通过今天的考古与文字的破解,了解当时的生活状况,文化发展,生产生活的蛛丝马迹,让我们一点点的追溯 历史 发展当中的每一个伟大的进程,与古人进行无声的对话,太有意义了。
疫情过去还是计划去埃及参观参观金字塔的恢宏。
前几年外甥大学毕业去美国留学前,与表妹去了埃及,飞机刚在埃及机场降落,赶上埃及发生了动乱,在大使馆的安排下,在机场等了几个小时又乘机折返回了北京,虽然他们没看到金字塔,总之能安全回家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但愿我们去埃及时一定是和谐的安全的。在中国和谐了大半辈子,真的感谢党和 *** 的领导。
金字塔是外星人带来的文明?我们想多了!可以肯定的是,金字塔就是地球人建造的,原理或许并不难,只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已。而在早期 社会 ,统治阶层可以说一不二,调动大量的人力,所以人工是不缺的——比如中国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哪个不是人力所为?
当然,作为人类 历史 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金字塔的建造工艺有些特殊,有些不可思议,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不仅是因为这种建筑特异的形状,更重要的是,期屹立在沙漠之中4500年不倒,高超的工艺水平足以令世人折服。因为无从破解,许多人认为那是外星人曾经降临过地球的证据。而经过科学家的一番努力,这个未解之谜终于解开了:
最关键一点便是,古埃及人灵活的运用了浮力。
这便是金字塔的“地基”,埃及人首先用水做出金字塔石块的运输路线和堆积形状。这样极大解决了石头沉重的问题。
最知名且列为全球七大奇观之一的古夫金字塔(Khufu pyramid)由230万吨石头盖成,每一块石头平均都有2-3吨重,总高度达147公尺,在艾菲尔铁塔出现前一直是世界上更高的建筑物。
考古发现,金字塔内部的花岗岩采石场附近有沟渠,因此最有可能的 *** 就是水运,在河流与通往古夫金字塔的路线建造运河,能够藉由水的浮力来运送石头。
那么怎么让石头飘起来呢?因为要提升,船显然是不行的。但充了气的羊皮可以。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羊皮筏。
那时的埃及,是有大量的羊的,不缺原料。因此,鼓撑的羊皮加上充沛的水量,就能够提供足够的浮力。
而当时的尼罗河流域旁生长了许多的纸莎草,最有名的用途就是做为莎草纸,在建造金字塔时据信也用了纸莎草来编织粗硬的绳索。
采石场的古埃及人利用水中不同高的平面,将石头卡在上头,在同样的水平下就能确保每块石头都一样大小,而且光滑平整,才能让金字塔稳稳地向上堆叠。
在采石场将石头加工完毕后,古埃及人用牛只托运一个个石块到运河的港口。
因此在港口就会有成千上万吨的石块,一样在足够的水量下,这些石头都会漂浮在水上。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怎么把这些石头一层一层的运上去?在往上的渠道中间,古埃及人设置了许多道闸门,当之一道闸门开启的时候,石头就会浮到第二道闸门处,再关闭之一道,打开第二道,如此类推。
因为大气压水会积聚在渠道的内部,只要有充足的浮力就可以让石头持续往上升。
在这样的运送方式下,石头就可以被运送到准备施工的高度,再这样一层一层地往上砌筑。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试验,在浮力与物体重量取得平衡之下,物体就会缓缓浮到更高的水面。
重建当时的施工平台就像是这样子,四面都有密闭的渠道,石头被浮力运送到目前的高度,周围也都由水包围。
运上来的石头都在四周的水道漂流,工人只要在正确的区域卸下羊皮筏,就能让石头落下。
当时的工人让石头卡在预先设定好的地方。
再来是建造接下来的水道,浮贴倾斜面的石头被抽掉羊皮筏,固定在边上。
为了稳固,石块必须保证有53度的倾斜角,这也就是金字塔盖好后的倾斜度。
怎么保证精确达到53度?埃及人使用了原始的水平尺。(虽然简单,但不得不佩服埃及人的智慧。)
将这种尺放在石上测量,只要水面不倾斜,就可以得到准确的角度。
在这样层层叠叠的石头之下,渠道也一直随着建造的水平上升,结束之后再打开水闸,水就会因为压力而放掉。
比较庞大的石头一样也要用水运的 *** ,因此埃及金字塔可以想像成是用水一圈一圈盖上去的。
不断通往高处的运石渠道。
这个水运法其实有不少佐证,其一就是在上层的岩石中曾经发现一些河流底部的物质。
在几年前也有学者在 探索 金字塔的过程中发现了水的渠道,为此发现还特地召开了国际金字塔建筑会议。
而这种水运法也被后世所沿用,世界上早期的大型建筑很多都是透过水来运载建材。
其中一个代表就是世界知名的景点吴哥窟。
考古学家还在不同的岩壁上发现了这种突起的岩石。
这种工整排列的形状一看就怀疑是人类所为。
水运法的理论认为这些突起的岩石都是为了让当时的搬运更方便。
在水运法的概念还没提出前,有一批学者认为是用滚动的木块在湿地上搬运,但是金字塔建造时间约20-30年,建造的都是专业工人而非奴隶,不可能有这么大批的人力来执行这个繁重的工作。
被誉为「建筑奇迹」的金字塔,建造它的亘古谜题是不是就这样被解开了呢?
也许有人并不同意这种猜想,认为重达2 3吨的石块无法用这种简陋的工具实现上浮。也有人说这种破解破坏了金字塔的神秘美感,但实际上,古埃及人对物理学原理的掌握与应用,才是古老智慧真正迷人之处。
也许金字塔隐藏着更多惊人的秘密,或者是我们想得太过简单。但先人的智慧对我们的启迪,毫无疑问是属于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金字塔未解之谜 读后感 800字 谢谢
当看完金字塔未解之谜后,我真的震惊了,感觉自己对这个世界真的好像一无所知,疑惑一:这么多的石块从哪里采的呢?据考证:一般石料,可能是就近取材。而用于外层的11.5万块上等白石灰石,则取之于尼罗河东岸的穆卡塔姆采石场;内部墓室的花岗岩,则取之500英里外的阿斯旺。 采石、运输、下河、上岸,不仅需要大批的石匠、建筑工人、运输功人、水手,而且需要一批相当规模的工程师、施工员和管理人员。一支有足够的镇压能力的军队,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他们要吃、要穿、要住、要消耗,这就又要有一支庞大的服务人员。当然,这不包括劳力较弱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也不包括不劳而获的僧侣和贵族。 据估计:支持这样的建筑工程需要5000万人口的国力,而一般认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全世界的总人口也不会超过2000万人。 何况,已经发现的金字塔有80座之多,即使像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说的,30年完成一座,总计也需2400年,埃及承受得了这样浩繁,这样长久的消耗吗?就算放在现代建造金字塔,都是不太可能那么快速完成的,古埃及人民到底用的是什么 *** 呢? 疑问二:运输之谜 最紧迫而又最现实的问题是运输问题。 即使有足够的人力,也无法把这2.5吨到160吨的巨石运送到工地。 用车载?用马拉?不行!那时的埃及没有马,也没有车。车和马是公元前16世纪,也就是建筑胡夫大金字塔以后1000年,才从国外引进的。有人认为是用撬板圆木棍运法。但是这种 *** 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而当时埃及的主要树木是棕榈,无论是数量,生长速度,还是木质硬度,都远远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而进口木材几乎是不可能的。水运法。1980年,埃及吉萨古迹督察长哈瓦斯进行岩心取样,挖到l00多英尺深时,发现了一个至少50公尺深的岩璧,这可能是埃及第四王朝时开凿的港口。后来,又有人还发现了连通港口的水道。但是,没有滑轮,没有绞车,没有足够先进的起重设备,让这样笨重的巨型石块下坡、上船、起岸,比陆地撬运还难。何况,水面和岩岸至少有50英尺以上的落差!而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又非得尼罗河东岸的石料不可! 除了陆运、水运,难道他们空运不成?这真是一个谜。疑问三:建筑之谜 据说金字塔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是历史上的之一个超越时代的天才伊姆.荷太普。但是,他的“天才”超越时代太远太远,引起了我们理所当然的惊讶和怀疑。
把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平整成为52900平方米的塔基,是相当困难的,他们在没有水平仪,没有动力设备,没有现代化测量手段的情况下,完成了塔基的勘测和施工。它的四条底边相差不到20厘米,误差率不到千分之一;它的东南角和西北角的高度,相差仅l.27厘米,误差率不到万分之一,它的东西轴和南北铀的力位误差,也不超过5弧秒,他们没有“尺”,仅会用胳臂作丈量单位,叫做腕尺(300#腕尺约等于155公尺),怎么能把塔建得这样精确?真叫人大惑不解! 为了确保金字塔万古长存,设计者还不用一根木料,不用一颗铁钉,因为,木质易腐,铁质易锈,都是坚固的隐患。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接物,然而却拼合得天衣无缝,甚至连最薄最薄的刀片也插不进去。 怎样把石块一层层垒上去,更是一个引人猜想的神秘课题。 有人说是运用一种木制船形工具,利用杠杆原理,将巨石逐步举高,一层一层垒砌而成。但是,能吊起几吨、几十吨、乃至l00多吨的支架、绳索从何而来? 有人说是运用填沙法,沿著塔基填沙。沙围随著塔基升高,充当脚手袈,塔成之后,清除沙子。
据说古代世界有七大奇迹,随著岁月的流逝,有的倒塌了,有的消失了,只有金字塔岿然傲立,万古长存。其中的奥秘又是什么呢?
先人留给我们的不止是未解之谜,我相信也是一种财富,我们不能小觑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这个世界有很多不可以解释的事情,但是我相信,时间一定可以证明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字塔的秘密也许会暴露在我们的面前,我们需要去探索,去发现,我了解。 P.S:不知道提问者是几年级?下次提问的时候加上年级,那样也方便根据年级来写!水平有限,希望可以给你参考一下!
【原创】七、令人拍案叫绝的巧妙设计!!揭开胡夫金字塔运输坡道之谜
(这篇文章揭开了金字塔运输坡道之谜,同时还揭开了大回廊之谜、扫描金字塔团队新发现的大小两个“神秘空间”之谜、北入口处倒v字形结构之谜、金字塔四个面的中心线上留有凹痕之谜、奔奔石的安装之谜等五个与斜坡道之谜有相关性的谜团)。
在设计和建造金字塔过程中,胡夫和他的建造者们所面临的更大的难题是;如何将二百三十多万个石块和重达60吨重的巨石提升到所需要的高度上。
用一般的科学常识来分析,以当时的工程技术条件下,古埃及人只能用修建斜坡通道的 *** 来提升石块到金字塔上。
所以到目前,研究金字塔建造方式的方向都集中在研究斜坡道上。研究这种金字塔斜坡道结构形态的学说也很多,争议也很大。比较代表性的有三种;①直线大坡道学说,②围绕金字塔外斜面的螺旋斜坡道学说,③法国的建筑师乔恩?皮埃尔?乌丹先生的内螺旋斜坡通道学说。
但这些学说各自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都没有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可。
而一种金字塔斜坡道学说要想获得学界的承认,就要满足以下三个必要条件。
而目前各种形式的斜坡道学说都不能同时满足这3个必要条件,说明这些学说是不成立的。而且在金字塔周边也没有找到任何关于斜坡道的痕迹。“没有任何痕迹”说明大家想象的斜坡道极有可能未曾存在过。
在埃及的弯曲金字塔、红色金字塔、吉萨的三座金字塔等金字塔上,也都没有发现斜坡道的痕迹。只是在一些小型金字塔的底边发现了简单低矮的小坡道遗迹。这些遗迹的道面宽度也显示其高度停留在底层部分,并没有向上发展。
这一切都表明,金字塔建造者们没有修建过大家想象的工程量浩大的大型斜坡通道。
那么金字塔建造者利用的是什么形态的斜坡道的呢?
实际上,金字塔的特殊结构早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金字塔四棱锥体的光滑的外层表面就可以成为一个非常理想的斜坡通道。这应该是古埃及人通过长期施工经验总结出的一种非常简单、高效的一种斜坡道运送方式。
长期以来研究金字塔斜坡道时,我们的思维都被一个所谓的极限角度,即“坡道的坡度不能超过8°”所误导。这一角度极限是人在斜坡面上牵拉的前提条件下才成立。
如果牵拉的人在金字塔的水平施工台面上用绳索拉拽金字塔外包石斜面上的装有石块的木滑橇,52°的坡度就不是问题。在水平面上拉拽,可以更大的发挥人的拉拽劳动效率。只要拉力大于装有石块的木滑橇的下滑力和摩擦力的合理,就可以将石块拉到金字塔上。
通过对胡夫金字塔的内外结构和 *** 出的石块的大小分析和推测,胡夫金字塔建造者们根据不同层次和石块的大小,修建了三种不同形式的专用运输坡道。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建造这些运输坡道,并没有增加多少金字塔的工程量。
这三种斜坡通道中的两种形式的坡道在完成使命后被清除而消失。而留下来的巨石专用运输坡道却至今还几乎完好无损的遗留在金字塔内。
之一种形式“底层斜坡道”; 是坡度 为 8° 左右的简单低矮斜坡道。底层斜坡道是在建造第二层的时候开始利用些碎石和沙土修建的。
从金字塔的第二层开始,石块是用木滑橇通过这些个斜坡道运送上去的,每加高一层石块,斜坡道也相应地垫高和加长。这种底层斜坡道可能修到7、8层,运送了石块总数量的15%左右。
其原因是金字塔的底下这几层石块都比较大,利用低坡度运送比较省力,运送效率高。而且修建到这一高度的坡道土石方量也不多。这种低矮坡道的遗迹在埃及的其他小一些的建筑遗迹上时常还可以看到。
而修建在金字塔北侧入口处的坡道应该修建到约十七米的高度。原因是在这里存在过通向金字塔内部的通道,需要通过这一坡道将大的石块运送到这个通道里。
这些底层斜坡道在随后利用第二种形式的运输通道来运送石块后被清除。很可能是被送到金字塔上,填充毛石石块的空隙而没有留下痕迹。
第二种形式“外斜面滑道”; 这是一种利用金字塔自身的外表层斜面的斜坡滑道。也就是在砌筑金字塔外墙面的白色外包石斜表面时,用特殊形状加工的外包石,在外墙斜面上修建的一种金字塔外斜面滑坡道。推测的结构形式如图所示。
这种坡道垂直于金字塔底边线,是由来回运送装载石块木滑橇的中间滑行坡道和其两侧凸出的阶梯石构成。为防止因磨损留下的凹槽低于周围斜坡面,中间滑行坡道的斜表面可能略高出金字塔外表层斜面。两侧的阶梯石块是把滑道两侧外包石的外向面加工成台阶状的特殊形状石块。
每个阶梯石块上修有2、3个凸出于金字塔外表斜面的台阶。这些阶梯石块上下衔接,逐渐向上延伸,最后形成通向金字塔顶的“通天梯”,成为劳工们上下金字塔的通道。同时也起到装载石块的木滑橇运行时的两侧导槽和挡护作用,还可在上面进行其他施工运输等工作。
由此合理推测,这种“外斜面滑道”至少有4条,分别分布在金字塔的4个斜坡面上的中心线上,并一直延伸到塔顶,同时也造就了八条“通天梯”。
这种石块的尺寸要比其他外包石尺寸略长一些,这也是我们能看到金字塔的四个斜面中心线上留有凹痕的原因。
当金字塔砌筑到塔顶的时候,外斜面滑道上的阶梯石还可成为架设脚手架的固定石,为放置最后的金字塔压顶石提供工作平台。巨大的压顶“奔奔石”应该是通过北面的外斜面滑道拉上塔顶后完成安装的(牵引方式将在后续文章中介绍)。
等到最后塔顶的奔奔石安装完成之后,这些脚手架等附着物被逐一拆除,同时把凸出斜面的阶梯石的台阶和滑道的部分从上往下逐层铲除后打磨,使之和旁边外包石的斜坡面形成一个平面来消除痕迹。
所以我们在哈夫拉金字塔顶部的外包石的斜坡面和弯曲金字塔的外表面上都是找不到这些痕迹的。类似这种阶梯石的工法也应该应用于“棱角用皮数架”(连载之五上提到)的固定上。
在这里通过简单的物理学知识,对此进行受力分析和受力计算,论证这一推论的合理性;
从上面式中可以得出,要拉装载2.5吨重的石块的木滑橇,沿52°的外斜面坡道从静止开始向上移动,更大拉力需要超过22KN的拉力。
对于常年从事重体力活的古埃及人来说,在水平石板路面上,平均一个人使出500N的牵引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40多人就可以拉动,50人就可以很轻松地将石块拉拽上斜坡。
建造胡夫金字塔的230万块石块的平均运送垂直高度是36.6米;利用这种外斜面滑道,石块在外斜面滑道上的平均移送距离只有46.6米。如果利用其他的修建大斜坡道运送方式,虽然牵拉石块的劳工人数可能减少一半,但需要拉动的平均距离却达到500多米,是利用外斜面滑道方式的10多倍。
就是说在不考虑修建大斜坡道的工程量的条件下综合劳动效率就已经高出了3-4倍以上,只需要300来人就足可以较轻松地完成运送石块的工作。
据合理的推测,这种运输方式可分为塔上和塔下两个阶段来完成。
之一阶段: 是由塔下采石场的运输团队来完成,这一段的运输团队有10个小组,每组有20多人。负责从采石场将开采的石块不断地用木滑橇运送到金字塔脚下的外斜面滑道下,把从金字塔施工层面上的拖拽组放下来的绳索系到木滑橇上,再将塔上放下来的空木滑橇拉回采石场。
他们的运输距离平均约500米,来回1000米。假设拉拽时的速度设为3km/小时,回去时的速度为5km/小时,完成一次运送所需要的时间约15分钟,10个小组来运送,完全可以达到在1分30秒的时间内运送一个2.5吨重石块的运送能力。
也就是说,这个团队理论上每天平均劳动10个小时,就能够运送400块石料。远高于每天350块的更低标准要求。
在古埃及文献记录上记载的一段古埃及象形文被解读为“采石场的人是不能上金字塔的”。是否指的就是这个“采石场运输团队人,只负责从采石场运送到金字塔脚下,而不用运送到金字塔上面”的古埃及象形文描述记录的另一种误读呢?
第二阶段: 是由塔台施工层面上的运输团队来完成,这个团队有5个拖拽小组,每组有20人左右。施工层面上的三个拖拽组的人合作(50-60人),在其施工台面上拖拽金字塔脚下装有石块的木滑橇绳索,将其沿着外斜面滑道拉上金字塔施工层面上。
再用其中一个小组将其沿墙体通道运送到相应的位置。而其他人将上一次的空木滑橇按原路送回到塔下,再由三个组合作拉拽新的石块。如此反复的轮流上拉和运送,始终保持3个小组来完成向上拖拽。
修建这种外斜面滑道的技术要求并不高,建造方式也比较简单。而更重要的是,这种形态坡道不增加多少工程量。以每层每条通道平均需要4块特殊加工外包石,4条通道209层,总共才需要特殊加工3344块外包石即可,占整个金字塔外包石块的5%都不到。
第三种形式是巨石专用斜坡道: 胡夫在建造国王墓室的时候使用了很多花岗岩巨石,更大的巨石重达到60多吨。如何运送这些巨石是金字塔建造过程中的更大难题。这么重的巨石是无法利用“外斜面滑道”来运送上去的。
巨石专用通道是古埃及人为了运送这些巨石而专门设计建造的。这种巨石专用通道到现在还基本完好的遗留在金字塔内。这巨石专用通道就是著名的金字塔大回廊通道。
而几年前人震惊的“扫描金字塔”团队利用μ子探测技术探测到的位于大回廊上方的“神秘大空间”,很可能是又一条隐藏在金字塔内的巨石专用通道。
(一)大回廊之谜:
大回廊是建造在通往国王墓室的上升甬道上的结构极为特殊的建筑物。大回廊的长度为47.85米,高8.5米。大回廊通道的底面坡道是上升甬道的向上延伸,长达46.12米。两侧各有0.52米高,0.52米宽的斜面石台,一直延伸到国王墓室入口前的水平平台下。
两侧墙壁间的宽度为2.12米,这两侧墙壁的高度为1.6米。在它的上面是7层倒阶梯状的叠涩法拱顶结构,每层都比其下一层探出7.7cm,上面顶棚宽度为1.05米。两侧石台上靠墙内侧各凿有26个对称的、等距离的长0.52米,宽0.14米,深0.18米的凹坑,相邻凹坑的墙壁上也凿有垂直水平面的凹槽,但随后又都被石灰岩石块堵塞住。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大回廊的建造用途是连接国王墓室的通道和预先放置封堵上升甬道口的封堵石。但其结构上还存在几个疑点。
1,对于以上两个用途来说大回廊的结构尺寸过于宽大宏伟,附加结构复杂。如果只为放置封堵石,两侧斜台面的的宽度0.3米就足够,这样还可以减少2至3层的叠涩层。
2,在大回廊的东西两侧的第三叠涩层上各留有一条非常明显的剐蹭痕迹,这两条剐蹭痕迹是从大回廊下端一直到上端,贯穿了整个大回廊。这些痕迹说明,在大回廊内曾经有比石灰岩还坚硬的物体在斜坡面上平行移动时发生剐蹭而留下的。
而且从痕迹上可以看出,这一物体是在大回廊的上、下端没有封堵的情况下从下端进入,贯穿整个大回廊隧道从上端出去的。同时从痕迹上还可以判断,这是在一个非常巨大且稳定的力量下发生硬性剐蹭而留下的两条深痕。
国王墓室用的是比石灰岩坚硬的花岗岩巨石块,其中宽的有1.59米,而此处的通道宽度是1.66米,刚好能通过的。所以可以合理的推测,这痕迹应该是在拉升这些花岗岩巨石过程中发生偏移或巨石上锚固绳索用的凸起物发生剐蹭而留下的痕迹。
这是大回廊内运送过花岗岩巨石块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这说明,建造如此宏伟结构的大回廊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运送建造国王墓室用的巨石,在金字塔内建造了这条低角度的,可以通行宽度达2米,水平长度可达7米的大型运载巨石的三角形木滑橇架的专用坡道,用来运送建造国王墓室用的巨石材料。
对于大回廊成为巨石运送通道的可能性,曾提出过内螺旋斜坡通道理论的法国的建筑师乔恩?皮埃尔?乌丹先生曾经也提出过类似的理论,提出大回廊通道上可能运行过装有20多吨重巨石的木滑橇的猜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得到过验证。但他的这一理论只局限于“为提升巨石时,作为配重装置的上下移动空间而设计建造”的假设而已。
通过上面这些以大回廊结构特征和痕迹作为依据所作出的分析和推测,可以得出:大回廊的设计是以防盗设施和巨石的运输通道作为主要目的的结论。它充分地考虑到了;
①预置封堵上升甬道封堵石的空间和通过机关下放封堵石的结构需要,
②运送巨石的滑橇便于移动的宽大空间和结构需要,
③预置封堵石块后从两侧斜台面上面架设木板通道来运送法老的遗体和陪葬品的运输空间的需要。
大回廊的结构尺寸基本上都符合上述要求,而且做到恰到好处,非常精准。体现出了胡夫金字塔设计师的非常高超、令人敬佩的设计能力。
要想通过大回廊通道运送石块需要修建一条从塔外到大回廊底部的临时运输通道,在金字塔的剖面结构图上将王后墓室的顶棚处和大回廊下端连直线再继续延伸就可以连接到金字塔北面的入口处。这条连线的坡度在8°左右。
据推测,古埃及人修建的这一通道的初期,曾用于运送建造王后墓室的4、5吨重石灰岩石块和30多吨重的顶棚巨石运输。建造完王后墓室后就开始建造大回廊。随着金字塔的施工层面和大回廊建筑的升高,这一临时通道变成“V”字形大豁口。
这时大回廊的下端一直是敞开着的,通过临时运输通道与金字塔北侧的底层斜坡道相连,形成从金字塔外到国王墓室施工现场的直达运输斜坡通道。
通过这一通道先后运送了建造大回廊的石灰岩石块、建造墓室石墙用的花岗岩石块、国王墓室内放置的花岗岩石棺、封堵国王墓道口的悬挂封堵石,还有预先存放封堵上升甬道的封堵石。
在此之后,用叠涩法将大回廊上、下端用石灰岩细料石垒砌封堵,再逐层填满金字塔北侧的“V”字形大豁口。
(二)新近探测到的“神秘空间”和金字塔入口处倒“V”字形三角状巨石拱门之谜:
2017年11月2日,由日本和法国的科学家组成的“扫描金字塔”团队(Scan Pyramid)在《自然》(Nature)上发表论文,发表了一个震惊埃及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宣布用宇宙射线成像技术,用不同的μ子探测器来勘探胡夫金字塔,在胡夫金字塔中发现两处中空结构。
巨大的一个中空结构在胡夫金字塔的深处大回廊的上部,离金字塔底面高50米至70米区间,长度至少是30米,结构似乎与大长廊一致。
而另一个就在胡夫金字塔入口处倒V字形巨石的后面,离金字塔底面17米至23米高的区间内,高为1至3米,宽为1至2米,离金字塔表面0.7至2米,看起来像条走廊。
那么已经被现代科学技术所证明的这两个神秘空间的存在,于金字塔建造方式之间有没有相互关联性?
在这里利用已知的信息资料,对这两个神秘空间的存在与金字塔的建造方式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仔细地分析和研究,作出合理的推论来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上面介绍大回廊之谜时介绍过,建造国王墓室的花岗岩巨石是通过大回廊运输斜坡道运送上去的。我们知道,在国王墓室上方的减压室建筑结构就用了63块花岗岩巨石,而在其上方的倒“V”形三角状减压顶棚用的巨石斜顶梁板单层就用了22块。
参考金字塔北入口的倒“V”形三角状顶棚结构的3米跨度上用了2层巨石斜顶梁板。
作为金字塔最为核心结构,在跨度超过5.23米的国王墓室减压结构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来说,至少也要采用2层的巨石斜顶梁板结构。
这就要求在封顶国王墓室顶棚前必须将数量达到107块,每块重达40-60吨的巨石全部运送到48.8米以上的相应高度上逐层放置。
这就需要在国王墓室南墙上修建一个垂直高度超过20米,斜坡长度超过40米的向南倾斜的大回廊的延伸坡道。并要修建至少6层与每层减压室和三角棚顶的高度相同的、用来能够预先放置107块巨石的阶梯状平台,用于放置同等高度层的砌筑用巨石。
把所有的巨石全部都送上去以后拆除坡道,再把石棺放到墓室内,再垒砌墓室的北面石墙结构,放置全部的封堵石,再进行墓室封顶,然后再逐层将巨石拉回到墓室上方,垒砌完成减压室和棚顶建筑。
这种方案使得整个工程变得异常的复杂,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水平要求非常的高,需要进行非常复杂的工程测量施工,大幅度提高工程难度,工程量也随着剧增,工程进度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是,如果再开辟一条类似于大回廊巨石运输坡道直达减压室的顶棚高度,对他们来说解决这一难题也就相对简单了许多,整个减压室建筑工程可以继续按计划随同巨石专用通道的延伸逐层进行,施工测量和施工管理上都变得的相对简单。
这也是需要修建另一条巨石专用通道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且这次发现的“神秘大空间”离地面高约70多米,这和减压室上面的三角斜顶棚石块位置的高度相吻合。
依据这些因素可以大胆的、合理的推测:大回廊上的“神秘通道”极有可能,就是另一条巨石专用通道,而且是结构和大回廊类似的倾斜空间,是大回廊斜坡运送通道的复制品。
这一通道应该是在填充“V”形豁口的同时和金字塔北侧外包石斜面一起修建的。一直修建到国王墓室上面三角斜顶的顶棚高度。国王墓室顶棚上面的减压室所用的花岗岩巨石和三角斜顶棚石梁都应该是通过这一“神秘空间”通道运送上去的。
这个通道的倾斜角度在26°至28°之间,它的长度可达110米。下端在原先“V”形豁口的底部,就是现在金字塔入口处倒“V”字形三角状拱顶之下的巨大封堵石后面,也就是这次探测行动中被发现的另一个“神秘小空间”。
一直以来金字塔北面入口处的被巨石挡住的倒“V”字形双层双坡顶三角状结构一直是让人感到疑惑的地方。看其 *** 的结构上可以发现金字塔的下降甬道口非常明显的显露在巨大堵住石块的底下,所以它不可能是为防盗伪装而建造的。
而为了保护下降甬道口免于被压塌而建造的防护结构的说法更不能成立,因为宽度只有1.05米的甬道只需要厚实一些的石过梁就完全可以承受其上面的压力。
金字塔内超过80米长的垒砌甬道都是用横石梁做的顶棚。所以这一结构与保护甬道入口无关,应该有其他特殊用途。而这一次的探测结果为揭开这个谜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
这种结构与大金字塔内王后墓室的顶棚结构很相似,都是为分散上面压力来保护巨石后面的“神秘小空间”而设计的。
而支撑这些坡顶石块的两侧石墙间的宽度约3米,这个宽度比较适合在里面操纵载有巨石的木滑橇。
以此可以推断巨石后面的“神秘小空间”,应该是连接“神秘大空间”巨石运送专用通道下端与金字塔外底层斜坡运输通道的水平运输小隧道。
在建造完成国王墓室上的减压室工程之后,建造者们将此段小隧道和大“神秘空间”巨石运输通道的下半段用石块填充封堵。上段空间部分可能是作为下面的大回廊通道的减压空间而保留下来了。
而封堵水平运输小隧道时,也许是因为顶棚之下的高处可能不好放置重石块而留下了一些小空间。
这一推论是以2017年“扫描金字塔”国际研究团队对金字塔的μ子探测考察活动后发表的探测结果为依据,推理出来的非常合理地解释释,这也使得巨石专用通道的推论显得更加完美。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金字塔建造过程中所建造和利用的三种形式斜坡道的推论,完全符合斜坡道理论成立的三个必要条件。
这种方式也非常具有科学性和可实践性,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的。这也与“2万多人在20年多年的时间内建造完成了金字塔”的考古结论相辅相成。
古埃及人用他们天才般的聪明智慧所创造出的极其巧妙、极为简单有效的建造方式,完全超越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力。令人惊叹!
——————。——————。——————。
看到这里,可能有很多人会觉得上面的推论有些荒唐,特别是对金字塔建造方式进行过深入研究过的专家学者们。
这其中的原因是——牵引力!
要在26°斜坡上拉动60吨巨石,大概需要400KN的牵引力,按一个人0.5KN的牵引力计算至少要800人。而金字塔上根本排列不了这么多的人来拉动巨石,那么只能用牵引装置才能实现。但在我们的固有的认知上古埃及是不可能有这种牵引设施。
那么古埃及人用的是什么 *** ?难道他们真的拥有过能够牵引60吨巨石的牵引设施吗?
答案:有!古埃及曾经拥有过牵引巨石的重型牵引设施。 这是一个颠覆以往理论的、金字塔研究史上的重大新发现!
在下一集的“揭开胡夫金字塔巨石搬运之谜”中详细介绍这一惊人的新发现。
敬请关注!**
下集连载预告:
完整彻底的揭开埃及金字塔千古未解之谜:之八
这是发表连载以来的第二个重磅揭秘文章,也是金字塔之谜中最为关键之谜。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