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拜靖国神社会怎么样(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有着怎样的历史?)

wanfu 百科 62 0

参拜靖国神社会怎么样

为什么参拜靖国神社就会引起邻国不满︶︿︶?
在欧洲、乃至全球的体育赛事上,如果有运动员,行了一个纳粹礼,就会遭到全世界的不满,甚至可能遭到刑罚。

所以这和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道理是一样的
“靖国神社”的历史不过百余年,最初的教义是:通过祭祀来安抚冤魂,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但后来这个祭祀之地却变成了供奉二战战犯灵位的地方,如果日本 *** 首相和议员等政界要人参拜,就表示他们不认为发动侵略是错误的,这些战犯值得后人去敬仰,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这就极大地伤害了曾经饱受侵略的广大国家和人民的感情,引起了无数人的强烈愤慨。

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有着怎样的历史?

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的神社,供奉着自明治维新时代以来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大多数是在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及太平洋战争(1941-1945)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三万名台湾高砂义勇军等日本兵。

靖国神社的前身是1869年由明治天皇下令创建的东京招魂社,目的纪念戊辰战争中为恢复天皇权力而牺牲的军人。 1879年,东京招魂社改名为靖国神社,此后由日本军方专门管理。二战结束后,遵循战后宪法政教分离原则,改组为独立宗教法人。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羽生结弦去过靖国神社吗

日本国内有很多神社,其实这个就类似于中国的寺庙。而且这些神社中供奉的所谓“神明”是不同的,就像中国各个庙宇供奉的神也是不一样。而在中国靖国神社之所以臭名昭著,是因为这个神社供奉的是二战时的很多战犯,比如东条英机。这是对二战时饱受日本军国主义摧残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更大侮辱。

至于羽生结弦,目前没有任何资料显示他去过靖国神社。羽生结弦属于日本左翼,是日本国内少数可以正面历史、承认错误的一类人。

历史不容回避 受难者在哭泣!怒火在燃烧!就在昨天,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一脚迈进了靖国神社

历史不容回避
受难者在哭泣!怒火在燃烧!就在昨天,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一脚迈进了靖国神社的门槛。 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它把战犯亡灵当作神来祭祀,它为战争罪魁树碑立传,它是日本右翼的精神支柱。 小泉说,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祭祀英灵”。侵略者双手沾满鲜血,满身背负着无法偿还的债务,谈何“英灵”?小泉说,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日本人的感情”。难道这就意味着可以任意伤害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二战之后,先后有多名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的政治家们一次又一次把痛苦和愤怒强加给正努力医治战争创伤和营造和平的人们 。亚洲人民是善良的,他们很容易接受曾经 *** 过他们的人的道歉并与之和平相处。他们要的,只是一句真心诚意的道歉以及公正地对待历史。可是看起来,这实在很难很难。 亚洲人民不会忘记惨痛的历史,他们的下一代和祖祖辈辈都不会忘记。受害者在警告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不要太顽固。既然每年都要 *** 当年美国人对广岛和长崎扔下的那两颗 *** ,既然每年都要为20多万 *** 下的冤魂鸣不平,既然声称“决不能再次走上战争之路”,请正视当年的错误! (背景资料:靖国神社——靖国神社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前身是“东京招魂社”,是明治 *** 于1869年6月为追悼戊辰战争中战死的将士而设立的。1879年6月正式改称为“靖国神社”。“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每年4月21日23日和10月17日——19日,神社都要举行春秋两次盛大的祭奠活动,特别是每年的“8·15”战败纪念日那天,靖国神社更是迎来一批一批的右翼政客、参加过战争的老兵以及战争中阵亡士兵的遗族们前来祭奠。) 1.简析文章开头两个感叹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第四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两层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有力地驳斥了小泉的谬论(错误观点),你能说说作者在驳斥对方观点时的成功之处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不容回避;现实,我们又必须正视(中日人民的正常交往)!读罢此文,你的内心一定不会平静。请写下你的所想所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善良的人们正在努力医治战争的创伤,并营造和平;日本的政治家们一次又一次地把痛苦和愤怒强加给这些善良的人们。
3.作者极其善于用对方的错误言行来驳斥对方的错误观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4.“略”

揭秘你不知道的靖国神社:一座庙究竟供奉了哪些人

靖国神社建于1869年,原称“东京招魂社”,是日本明治 *** 为了给在明治维新内战中战死的官兵“招魂”的场所。靖国神社每年4月21日至23日和10月17日至20日,会举行春季和秋季例行大祭。正是在1978年“秋祭”时,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的灵位被秘密安放于此。从此,靖国神社就彻头彻尾地成为了一个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

 绝不只是一座普通的“庙”

拍摄《靖国神社》电影的中国导演李缨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形容:“靖国神社既是日本天皇的战争祭坛,又是日本一个表情最为复杂的舞台。它是日本'大和魂'的精神堡垒,战争与和平,生与死,殖民主义与爱国主义,名誉与羞耻,宗教与政治,右翼与左翼,不断在这个舞台上交锋呐喊。”

记者日前采访了几名去过靖国神社的中国留日学生以及在华日本留学生,记录他们参观靖国神社的真实感受。

“我去过靖国神社,2009年,刚来日本的时候就去了。”日本一桥大学中国留学生王昊告诉记者,“我当时就是想去看看靖国神社到底什么样。”“结果呢?你参观下来以后觉得和之前想的或者你听过的介绍有什么不同吗?”记者问,王昊想了一会儿才说,“印象好坏都谈不上,可能是因为那时候刚来日本的缘故吧,对日本文化了解得还不深,语言也马马虎虎。但是它的整体的氛围,我是比较惊讶的,那种……肃穆感,仪式感都很强,不像在国内一般逛庙。”“仪式感指什么?”记者问。“仪式感就是……在我印象当中,比如你要申请,签名,等候,还要用水净手,净口,低头,拍手等等这些秩序”,“我们去的时候当然都是图个热闹罢了,但是感觉同行的日本同学是在很虔诚地做这些”。

靖国神社

在华日本留学生端木说,他在中国读的是对外汉语教育硕士,2011年邀请过几个中国朋友去东京玩了几天,也带他们去了靖国神社,“他们主动要求去的”。在游学馆里,端木没进去,因为他“知道里面写了什么,不好意思进去”,“后来他们几个出来,我也没敢问怎么样,他们知道我很友好,也没说什么过激的话,但我能看出来他们表情很……凝重,”“对,就是这个词”,端木补充道。

从入口沿正道行进,可到达净盆处,进去以后要在净盆处拿起一个长柄的木瓢,舀满一瓢水,先是右手持柄洗左手,再用左手持柄洗右手,然后用右手持柄舀水放在左手,再用左手将水送入口中漱口,再洗下左手,最后一次将水沿手柄流下冲洗瓢柄,然后将木瓢按照原样放回原处。在神殿前,参拜者先投入硬币作为香钱,然后二拜二拍手进行参拜。神殿外,同样有结愿树,上面挂满了参拜者求的神签。

靖国神社的游学馆在介绍侵华历史时歪曲历史,关于卢沟桥事变(日本称“支那事变”),称事变原因为“中国方面拒绝日中和平的意志,中国正规军向日本军队非法射击,日本军队反击,使整个北支那变成战场”。关于南京大屠杀,游就馆称“昭和12年12月,包围南京的松井司令官向属下部队发布草图,用红笔标明外国权益和难民区,要求严正军规,杜绝不法行为。中国军队败退到下关,遭歼灭。在南京市内,对那些换上百姓服装的战败士兵进行了严厉揭发”。

靖国神社,从空中俯看,其轮廓像一把头朝西,柄朝东,刃指北的菜刀。表面上是肃穆与古朴的,但其中供奉的战犯的排位,却无时无刻不在昭示着他们的罪大恶极。充满安静与暴力的靖国神社,映射着“菊与刀”相融的日本人的性格。(文中受访对象皆为化名)

  究竟供奉了哪些人

靖国神社已有144年的历史,它是日本天皇唯一需要鞠躬的地方。从倒幕运动到甲午战争,再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那里共供奉了2466532名战死者,包括两位日本亲王,其中一位死于中国华北,一位死于中国台湾。被祭祀在靖国神社的不只有日本人,还有28000中国台湾人,二战中,他们或被迫、或自愿加入日军并战死,至今仍未魂归台湾。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后,中国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当局对台湾民众进行了 *** 的殖民教育,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产生了“台籍日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 *** 于1937年9月开始雇台湾人充当不具备正式军人身份的士兵。1942年1月,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兵员出现匮乏,当时的“台湾总督府”开始接受台湾人志愿从军的申请。据日本厚生省统计资料显示,自1937年到1945年为止,“台湾总督府”总共招募了军属12万名,从1942到1945年则征募了军人超过8万人;这20多万人中有3万人在战场上阵亡,比例高达15%。

被征召的台籍日本兵主要从事后勤工作,但也有人上阵杀人。战后,26名台籍日军被盟军法庭以日本人身份判决死刑。事实上,日本 *** 对这些台籍日军并不信任,他们和真正的日本士兵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待遇。所以,他们在为日本“效忠”的过程中又承受着在殖民者面前的劣等感。

1945年战争结束,当广大“台籍日军”随着台湾光复成为中国国民时,他们在战争中死去的2.8万名战友,却被送进靖国神社,被当作日本的神供奉起来,魂魄难归故土。

早在1979年,部分阵亡“台籍日军”的遗族就派出代表, *** 靖国神社,要求将先人灵位撤出。

多年来,台湾女“立委”高金素梅,作为被日本强征到南洋作战的“高砂义勇队”死亡家属代表,曾五次奔走日本,不断到靖国神社进行 *** 提出要求书,要求靖国神社提出台湾出身的死亡者名单,并将台湾原住民灵位撤出靖国神社,但每次都无功而返。靖国神社里,那些身为中国人,却以日军身份战死的亡魂,何时能归回故土以得安息?

 哪些日本首相参拜过靖国神社

从1951年吉田茂开始,日本各届首相几乎都曾到过靖国神社参拜,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他们都极力避开8月15日这一“战败日”敏感时间,并以私人身份前往。1975年,三木武夫首次在8月15日以私人身份参拜。此后首相及阁僚参拜情况逐渐增多,但在以“公职身份”还是“私人身份”问题上仍含糊其辞。

197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三木武夫在东京参拜靖国神社,开启了日本首相在“终战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之先例。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国的强烈愤怒,认为中曾根率日本阁僚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是严重的政治问题。

1982年,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开始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前往靖国神社祭祀和参拜。同年,日本 *** 把每年的日本无条件投降日8月15日定为“追悼战亡者、祈祷和平之日”,不仅导致中国和朝鲜等国的严厉指责,也引起日本在野党、群众团体及舆论界的不满和反对。

1996年7月29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分别于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2004年1月1日、2005年10月17日和2006年8月15日六次参拜靖国神社。

2013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名为“真榊”的祭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