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欧洲近代音乐之父的人是谁?

wanfu 百科 63 0

有欧洲近代音乐之父的人是谁?

1685年3月21日,欧洲音乐史上的伟人、巴克音乐最杰出的代表,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于德国爱森那赫市。其中比较主要的代表作包括:《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赋格的艺术》(The Art of Fugue)、《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6首、《小的琴协奏曲》两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农民康塔塔》(Peasant Cantata)、《咖啡康塔塔》(Coffee Cantata)、《马太受难乐》(Matthauspassion)、《b小调弥撒曲》,等等。 巴赫被称为“不可超越的大师”,甚至被誉为“欧洲近代音乐之父”。

“欧洲音乐之父”是谁,他为欧洲音乐做出了什么贡献?

巴赫被称为“欧洲音乐之父”。他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创作3000余首作品,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大胆创新,为欧洲的古典音乐奠定了基础,并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欧洲音乐有哪些典型特征?请解释形成这些特征的文化原因.

  1 欧洲民间音乐的一般特征
  之一个,分节歌。分节的,分节歌就是一个曲调配上多段的诗句组成的歌词,并且歌词常常押韵,这个叫分节歌结构,现在我们都很常见的。

  第二个,音阶是多样化的。他们儿童歌曲常常就用两三个音,五声音阶也不少,但主要是七声音阶。五声音阶不是中国独有的,中国当然五声音阶是它的很主要的特点,但是爱尔兰也是五声音阶,苏格兰也是五声音阶,匈牙利也是五声音阶,有很多。但是大多数来说,欧洲人还是以七声音阶为主。

  第三个,大多采用均分节拍。就是平均的3/4、2/4、4/4,每一小节都是平均的。东欧的节拍比西欧要复杂,常常有一种奇数的节拍:3/8、7/8、9/8。

  第四个,它歌唱风格有两种。一种古老的欧洲风格,比较放松的,音色比较清晰,曲调比较简单,很少用装饰音,很平的吧,合唱当中多声部用得很多,这是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风格;另一种欧亚风格唱法,叫欧亚风格,唱法比较紧。

  第五个,就是主要的歌曲体裁,有史诗和叙事歌,爱情歌曲,节庆歌曲,包括宗教的,还有世俗的庆典,还有舞曲。这是它的歌曲体裁。

  第六,游吟歌手的旋律。它在中世纪有一大批游吟歌手,到处漂泊流浪,到处唱歌弹琴啊,这些人呢是起了很大作用,他实际上把欧洲的文化,起了个统一的作用,特别是欧洲的音乐,特别是西欧。流浪艺人不叫流浪艺人,叫游吟歌手。他们的这些表演呢,他原来有的是宫廷里的,有的是民间的,然后在全欧洲,特别是西欧到处表演,最后这些旋律、这些歌曲全部传到,各个地方都有,弄不清哪儿是哪儿的,这个对整个欧洲的文化统一是起了一定作用。

  在我们大谈欧洲古典音乐是一种世界文化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的是在其中却也包含着许多民族因
  素,无论是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作曲家都难以割舍他们与各自民族文化间的联系,因此,其创作首先应该是
  民族的,其次才能看作是世界的。在创作中融入民族特性,可说是人类艺术创造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 欧洲古典音乐 民族特征 古典乐派 浪漫乐派 民族乐派
  一、音乐文化中的民族特征集中体现在民族民间音乐之中
  音乐文化中的民族特征,是音乐历史中一直存在的因素。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以及任何作曲家的音乐
  ,都具有其民族特征。实质上,音乐的民族特征是由不同民族和国家客观存在的文化特征决定的。因为各民族
  都有其不同的语言音调、不同的生活情趣、不同的心理素质和不同特征的民间音乐文化积累。所以音乐的民族
  特征比较持久、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之中。
  在专业音乐创作中,民族特征的表现不仅限于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上,还表现在题材内容和体裁形式上。
  在音乐语言上,主要反映在民族民间音调的广泛运用或以民族民间音调为基础进行加工改编和再创造。在表现
  手法上,运用本民族喜闻乐见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在题材内容方面,反映本民族的现实生活,赞扬人民及
  其英雄主义业绩。还反映对祖国光荣历史的缅怀,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不但体现民族的愿望和性格,还表现
  民族传统风格和艺术爱好。在体裁形式方面,同样自觉地继承民族的传统,满足各民族的审美习惯和特殊兴趣
  。
  在欧洲古典音乐专业作曲家作品中,由于历史背景和表现上所追求的审美理想的差异,各个时代、各个乐
  派、各个作曲家音乐作品所体现的民族特征情况是有所不同的。
  二、古典乐派民族特征是启蒙意识的自然流露
  欧洲古典主义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均广泛地把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素材运用到创作之中。
  “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1732——1809)的音乐创作与德国、奥地利民间音
  乐音调、句式、结构、风格联系密切。如《G大调第94(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F大调弦乐四重
  奏》第二乐章《小夜曲》,方整的乐句、简朴的和声赋予他风格简洁、清新的特征。其交响曲第三乐章小步舞
  曲、第四乐章明快的舞曲风格也带有德、奥乡土音乐的特点。
  “音乐神童”莫扎特(1756——1791)是歌剧和交响乐作曲家。在歌剧《魔笛》中采用德奥民间
  风格的通俗歌曲和新教圣咏式音调,获得很大的成功。他是旋律大师,善于把德奥民间音调和意大利抒情风格
  融汇在一起,创造莫扎特式的、富歌唱性、洋溢诗意的美妙的旋律。
  乐圣贝多芬(1770——1827)集古典大成、开浪漫先河。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社会思想,成为他
  创作的思想核心,贝多芬是之一位把音乐艺术和人类命运结合在一起的音乐家。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喜
  欢听农村乐师们奏乐,并将此体现在创作之中,在《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F大调第八交响曲》中
  都出现德奥乡村乐队演奏民间舞曲的淳朴形象。《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的《欢乐颂》洋溢着德国民
  间歌谣中特有的恳切、质朴、热情的情感。据罗曼·罗兰研究贝多芬表达群众共同感情时,如爱情、友谊、婚
  礼等,常引用民歌旋律。
  欧洲古典主义作曲家音乐中的民族民间因素,是他们的启蒙意识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自然流露。是他们接近
  现实生活“到民间去”、“回到自然去”的美学思想的具体表现。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时代精神:反抗
  封建束缚,坚定乐观、勇于奋斗的民主精神和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高度完美和谐。因此可以说古典主义音乐
  中的民族民间特征是一般性的,并没有其他别的意义,是启蒙意识和民主精神的自然流露与反映。
  三、浪漫乐派音乐深深植根于各自民族音乐传统基础之上
  浪漫乐派作曲家舒伯特、韦伯、肖邦、勃拉姆斯、威尔第等人的音乐创作深深植根于本民族音乐传统基础
  之上,音乐艺术强调民族特征。
  “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1797—1828)从小熟悉奥地利民间音乐,其作品广泛利用民间歌曲、
  风俗舞曲、进行曲和生活中的流行歌曲音调。分节歌这一源于民间的歌曲形式,也成为舒伯特歌曲的基本“骨
  架”,正因为如此,他的许多名曲后来成为广为流传的创作民歌,如《野玫瑰》、《鳟鱼》、《菩提树》等。
  这种通俗淳朴的歌曲,又成为舒伯特器乐作品的主要构成因素。钱仁康教授说:“歌曲化的旋律,歌曲式的织
  体,歌曲性的音乐思维,在舒伯特的交响曲、室内乐创作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并成为舒伯特以后浪漫主义音
  乐创作的重要特征。”(《音乐艺术》1979年之一期)。德沃夏克在评价舒伯特的音乐创作时说:“他的
  《未完成交响曲》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最有特色的也许是俯拾皆是的歌曲式的旋律,他把歌曲用进了
  交响曲,并移植的如此巧妙,舒曼不仅要说这些乐队声部类似人声了。”(《音乐译文》1981年第六期)
  因此,通俗性和民族性普遍存在于他的创作之中,成为他鲜明的创作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民族歌剧创立者韦伯(1786——1825)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821年6月在柏林
  首演的民族歌剧《自由射手》(又译作《魔弹射手》),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其曲调成为家喻户晓的流
  行歌曲,市场出售商品也以剧名为商标,如“魔弹射手牌啤酒”、“魔弹射手式女装”。该剧取材于德、捷广
  为流传的“黑猎人”民间传说,舞台上展示了一幅幅地道的北德森林乡民风俗画。??亍⒈炊喾叶嘉?鹿??
  族歌剧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不过他们的《魔笛》、《费德里奥》中的“民族性”尚不完备,虽用了德语歌词,
  音乐也具德国特色,但描绘的却是东方的神话或西班牙的故事,而《自由射手》以浓郁的民间气质的音乐素材
  (猎人的合唱、姑娘的歌谣、乡民们的阿勒曼德舞)和德语说白的“歌唱剧”的传统样式,致力于德国偏僻村
  庄、森林景色的描绘和德国民族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十分成功的。
  浪漫乐派钢琴诗人肖邦(1810—1849)是波兰爱国主义钢琴家、作曲家、中欧民族乐派先驱,其
  作品极富独创性和民族性。玛祖卡、波罗奈兹贯穿其一生的创作生涯,他把这两种波兰民间舞曲体裁提高到音
  乐会乐曲体裁水准。他作有57首玛祖卡舞曲,创造性地运用其特性节奏与民间调式和声,使其更具有鲜明的
  民间色彩和波兰民族气质,成为充满诗意的器乐小品。作品中有对民间风笛的模仿(《C大调玛祖卡》,Op
  .24之二),有的采用主属 *** 交替演奏,刻画民间乐手演奏的声响(《D大调玛祖卡》OP.33之二)
  。他作有15首波罗奈兹舞曲,完全脱离了舞蹈,不再是炫技式的外在效果,注入严肃的思想内容,成为风格
  独特,刚毅、豪放进行曲式的戏剧性音诗。肖邦把波奈兹舞曲同战场、军队、古波兰的荣耀连在一起。这两种
  舞曲体裁都体现了同波兰祖国精神的联系。
  浪漫主义音乐全盛时期德国最后一位古典主义者勃拉姆斯(1833—1897),对民族民间音乐抱有
  深厚感情,他是德奥艺术歌曲的又一名大师。其200多首独唱艺术歌曲,绝大部分属于民歌性质的抒情歌曲
  。歌词充满民间生活气息,音调与节奏都与民间音乐紧密相联,曲式简洁凝炼,多采用起源于民间歌曲形式的
  分节歌。如《摇篮曲》(OP.49之四)是从一本《德意志儿童绘画读本》里选取童谣编成歌词,分节歌形
  式,圆舞曲基调,轻轻荡漾的伴奏音型。再如《徒劳小夜曲》(OP.84之四)是从下莱茵地区的一首民歌
  中选出编为四段歌词,旋律接近德国民间舞蹈歌曲的质朴风格。《永恒的爱》(OP.43之一)是用斯拉夫
  民歌谱成的。勃拉姆斯1869年和1880年创作发表的4卷21首《匈牙利舞曲》,吸收了斯拉夫和匈牙
  利民间音乐的曲调和韵律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匈牙利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性格。
  歌剧之王威尔第(1813—1901)是欧洲乐坛享誉更高的歌剧作曲家,他的信念是“人人都应保存
  其民族所专有的特点。”(列维克《外国音乐名作》第三册325页)其歌剧旋律极富形象性、抒情性和戏剧
  性,这些旋律多以民间曲调为基础,朴素、通俗、鲜明、易记,新歌剧一旦上演,其中许多曲调不胫而走广为
  传唱。如《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弄臣》中的《女人爱变卦》(后被人重新填词改名为《夏日泛舟海上
  》成为创作民歌)就烩炙人口,而《游吟诗人》中的《火焰上升》几乎已成为民间歌曲了。
  浪漫主义乐派的形成正处于19世纪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时期,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在音乐史
  上出现了之一个这样的时期,即强调民族差异和民族价值,在音乐艺术发展过程中,民族特征产生决定性影响
  的时期。浪漫乐派就其本质来说,无论旋律音调、表现方式,均受民间音乐的影响,并深深植根于各自民族音
  乐传统的基础之上,强调民族特征和继承民族传统。
  四、民族乐派普遍追求并刻意表现民族特征借以激发民族意识、
  提高民族觉悟
  由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随之而来的19世纪20—30年代的革命风暴席卷了欧洲大地,欧洲各
  国——尤其俄国和北欧各国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日益增强,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
  。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思潮的掀起,欧洲各地区进入了民族文化兴起的时期。民族乐派的诞生
  ,显示了民族文化开始走向了繁荣。
  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分支,无论美学观点和创作 *** ,都和浪漫乐派一脉相承。他们把浪漫乐派所
  强调的“个性”扩大为“民族性”,把“个性化”发展为每一个民族都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表现特征。其结
  果,浪漫乐派所强调的民族民间特征,在民族乐派手中就更加突出而全面了。
  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格林卡(1804—1857),1836年创作上演的古典民
  族歌剧《伊凡·苏萨宁》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 *** 的历史题材的“祖国英雄悲剧”。作曲家采用了丰富的俄罗
  斯民谣,借用世界歌剧艺术的形式,汲取德国、意大利浪漫乐派技巧而创作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之一部俄国民族
  歌剧。1884年创作的《卡玛林斯卡雅幻想曲》,采用了两支俄罗斯民间广为流传的歌曲和舞曲——婚礼歌
  《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舞曲《卡玛林斯卡雅》作为主题,用交响音乐的形式进行变奏展开,鲜明地刻画
  了俄罗斯农村生活风俗图景和俄罗斯民族性格。它成为俄罗斯交响音乐基石,正如柴科夫斯基所说:“所有的
  俄罗斯交响音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雅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格林卡十分重视从俄罗斯的民族诗歌中,
  从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正如他的座右铭所示:“创作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艺术家只不过把它编
  成曲子而已。”古老的农民歌曲、俄罗斯教会音调、城市生活歌曲和舞曲等,都是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在
  和声上尽量避免浓重的纵向 *** 性四声部和声法,而采用俄罗斯特有的复音、复曲调技法。他的创作实践为俄
  罗斯民族乐派进入世界音乐先进之林铺平了道路。
  浪漫时期鲜有的全才柴科夫斯基(1840—1893)是位极富个性的作曲家。他的音乐语言,在技巧
  上受德、法影响,是具有世界性特点。他的作品中,欧洲式华丽优雅的风格,胜于俄国式朴素的乡土色彩。事
  实上他的音乐仍是根生于民族、民间的现实土壤之中,有些作品直接采用和发展了俄罗斯民间歌曲、舞曲和城
  市人民歌曲。如《如歌的行板》取材于乌克兰民歌《万尼亚坐在沙发上》,《第四交响曲》终曲乐章是以俄罗
  斯民歌《田野上一棵白桦树》的旋律为基础创作的。《[b]b小调之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主题来自另一首乌
  克兰民歌《来吧,伊凡卡》。俄罗斯的民族题材、民族性格始终贯彻在他的音乐创作之中,因此他的音乐仍主
  要是独具个性的俄罗斯式的。
  19世纪下叶捷克民族乐派最重要的作曲家德沃夏克(1841—1904)七十年代末出版了二册16
  首《斯拉夫舞曲》,这些包含有波尔卡、斯科契娜、孚利安特、奥特兹美克、波罗奈兹、杜姆卡等捷克、斯洛
  伐克、波兰、乌克兰等众多民族舞曲体裁而举世闻名,得到国际音乐社会的广泛赞誉。九十年代初他就任纽约
  国立音乐学院院长期间,创作了e小调第九《新世界交响曲》,作品中既采用了含有印第安民歌曲调的音调核
  心(但反对直接引用原始民歌旋律),又巧妙地织入了波希米亚音乐所特有的气质;既表达了对美国印第安人
  的深情,又怀有对捷克故国的乡愁,抒发了远离家乡的波希米亚人的爱国赤子之心。这部作品结构严谨、旋律
  优美、民族风格浓郁,是一部思想深刻、通俗易懂的经典作品。德沃夏克在美国艺术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是位国际性的捷克民族作曲家。
  匈牙利新民族乐派的代表、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教育家巴托克(1881—1945),一生花了几
  十年的时间搜集、整理和研究民族民间音乐,成绩卓著。他与同窗好友音乐教育家柯达伊(1882—196
  7)提出“对匈牙利民族音乐再认识”的论点震动全欧音乐界。巴托克为了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的比较与研究,
  从中找出匈牙利民间音乐的“音乐母语”,把民歌的搜集活动,扩展到匈牙利本土以外的地区:斯洛伐克、罗
  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南斯拉夫、土耳其以及北非地区。搜集、记录了6000多首民歌,出版了近2
  000首。摸索出一套系统科学的搜集分析 *** ,对民俗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利用土生土长的匈
  牙利民间音乐素材,花了10年的时间创作编写了《献给孩子们》、《小宇宙》等钢琴曲集,具有巨大的教育
  价值。
  从以上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民族乐派普遍追求并刻意表现其自身的民族特征,他们艺术目标明确
  ,行为自觉,欲使音乐文化成为激发民族意识和提高民族觉悟的手段。这是在新的思想和民族解放斗争背景下
  ,由作曲家的民族意识和对自己国家民族的特殊感情所决定的。
  五、几点启示
  从欧洲古典音乐民族特性的分析研究中可得到几点启示。
  1.大凡有成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音乐家,可以说都是民族音乐家。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只有民族
  的,才是世界的。”(赵fēng@①教授语)重要特征。世界各国专业音乐创作,尽管其音乐中心特征有所
  不同,但在音乐创作中,将民族性作为共同追求的艺术目标这一点毫无例外。正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说:
  “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一般认为是全人类的音乐都是具有民族性的。”
  2.加强欧洲音乐文化及世界音乐文化的学习,重视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全球意义,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
  界铺路垫石作出贡献。“欧洲音乐中心论”在我国音乐界,尤其在专业音乐教育圈内影响较深,应花大力气进
  行批判、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中西音乐关系。在师范音乐教育中,笔者认为在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同时,还
  应加强欧洲及世界音乐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最近一位美国音乐教育专家来信问到:“听说中国教育工作者有学
  好数理化走遍天下的观念,现在是否有学好世界音乐文化为走向世界做准备?是否认为这是未来的必定趋势?
  ”(《音乐研究》93年之一期29页)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重视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全球意义,应该看到几十年
  来西方音乐理论、技法、教育体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所起的全面而积极的影响。要防止在批判“欧洲音乐
  中心论”,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同时,一种矛盾掩盖另一种矛盾,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学习研究欧洲及
  世界各国音乐理论、表现手法技能技巧、创作中的经验教训,目的在于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为使中国民族音
  乐进一步走向世界打好基础。
  3.改革外国音乐史教学,在忠实于史实的前提下,从教材到讲授应突出爱国主义、人民性、民主性、民
  族特征主旋律。目前外国音乐史教学问题不少,使用教材多为进口教材,内容繁琐,面面俱到,重点不够突出
  ;观点有些陈旧,甚至有不少唯心主义观点,宣扬资产阶级天才观、英雄造时势、个人奋斗;在评价音乐家及
  作品时有的缺乏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一分为二,只看到音乐家的历史贡献,看不
  到历史的局限性。当务之急,应组织国人编写观点新颖、重点突出的西方音乐史教材。教材中应弘扬外国音乐
  家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反对外族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音乐家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民间艺术、继承
  传统、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在充分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的同时,也要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思想
  、美学观点和作品的历史局限性。
  鉴往而知来,历史是一面镜子。“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于现代,面向未来
  。吸收各国优秀音乐传统,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让中国民族音乐进一步走向世界,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出发点
  。
  回答者:pussycute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1-30 10:42

欧洲最著名的四大音乐家: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还有个谁?

依稀记得不是柴可夫哦、

还有一个叫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世人普遍认为其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尊称他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他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光阴。


欧洲古典音乐的四个历史时期

  欧洲古典音乐发展迅速,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你知道欧洲古典音乐的四个历史时期吗?以下是我分享的欧洲古典音乐的四个时期 ,赶紧快和我来看看吧。

  欧洲古典音乐的四个时期

  巴洛克时期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德国巴赫也称音乐之父,主要作品《十二平均律》、《托卡塔及赋格》;亨德尔也称清唱剧大师,主要作品《水上音乐》、《皇家烟火》等;意大利的维瓦尔弟,主要作品《四季》等,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旋律优美、柔和。

  古典主义时期

  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这三人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这个时期的音乐特征主题鲜明、有一定的冲突性。而在这一时期贝多芬是最著名的代表。他在音乐上的成就非常之大;是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主要的代表著有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欢乐颂》最为著名),此外还有《月光奏鸣曲》、《悲怆奏鸣曲》、歌剧《费黛里奥》等大量作品。

  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

  代表人物有德彪西舒曼、舒伯特、拉威尔、柴可夫斯基、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这个时期的音乐背景比较复杂,特征主要是作曲形式多样化,有了一定改革,音乐表现有些委婉、抽象,且有号召力,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近代主义乐派

  代表人物有斯特莱文斯基、格什温、 *** 等,作品特征和声配器丰富,旋律性不太强,内涵深,有的还带有爵士风味,这个时期的作品较难理解,其 *** 必须多次反复欣赏,多阅读相关资料;掌握演奏者的再创作,必须要了解世界上著名的指挥家、演奏家、著名乐团的基本情况和风格,如:指挥家卡拉扬、伯恩思坦、阿巴多、小择震尔等,著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他们的指挥与演奏风格。有选择性地购置录音带、CD,要选择著名唱片公司、著名指挥家和乐团的作品,而且多了解他们再创作过程背景和个性。欣赏者自身的理解是根据自身的 文化 层次对音乐的理解,音乐不同于 其它 学科,它反映的东西是比较模糊的,也比较抽象的,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例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场景时,可以想象一群长着翅膀如少女在宁静的湖面上翩翩起舞、若影若现,也可想象一群天鹅在湖面上轻轻地、慢慢地游荡。总之发挥自己的想象,将三元素有机联系起来,多听著名作品,感觉是美的东西就去欣赏、去思考,就会进入欧洲古典 音乐欣赏 更高层次。

  古典音乐的欣赏

   官能欣赏

  最容易进入古典音乐的殿堂就是官能欣赏,即满足于音乐的直觉感受,也就是说你觉得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或者有一定的震撼力,给人以力量,振奋精神。你认为是好的声音、好的音乐不必考虑其他的内涵。如果有一套较好音响,你就更爱听,听得轻松听得舒服,时间长了你就很快进入古典音乐的殿堂。

  情感欣赏

  情感欣赏是进一步的古典音乐欣赏,也就是通过感受音乐的各要素,体验、理解音乐的情感,在欣赏过程中,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加以了解分析,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节奏是音乐中重拍弱拍的周期性,有规律的重复进行,基本的节奏所表现的音乐风格我们应该要了解,如慢三、慢四一般表现抒情、优美,圆舞(快三)表活泼,进行曲表现有力量等;旋律也称曲调,高低起伏的音乐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我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思想一定要跟着旋律走,基本的感觉一定要找到,如水平进行时表现的是柔和和优美、宁静、级进和跳进时就是主题推向 *** ,下行一般表现激烈转为平静;和声也称 *** 的运用,一般欧洲古典音乐都是多声部的音乐,如果说旋律是横向进行,和声就是纵向进行的,如此以来,音乐就丰满起来,也有了气势;音乐力度、速度等这些要素我们可以适当学习一些音乐常识得以掌握,欧洲古典音乐作品的曲式、和声、织体是十分规范严谨的,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去体验理解,再加自兴趣进入欧洲的古典音乐情感的欣赏也是不难实现的。

  理智欣赏

  欣赏欧洲古典音乐更高层次是理智的欣赏,也就是说不仅体验、理解音乐的情感,还能对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民族特征、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等作出分析和评价。要想达到这个层次,我们必须了解欣赏欧洲古典音乐的三元素,即创作背景、演奏者的再创作;欣赏者自身的理解。

  欧洲古典音乐时期的大师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95)

  朗兹·约瑟夫·海顿 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

  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W.A.Mozart 1756-1791)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 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

  弗兰茨· 莫扎特 Franz Seraph Peter Schubert(1797-1828)

  雅克勃·路德维·费里尔·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Jakob Ludwig Felir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

  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1810-1856)

  弗兰兹·李斯特 Franz Li szt(1811-1886)

  理查德·瓦格纳 Richard Wagner(1813-1883 )

  居塞比·威尔第 Giuseppe Verdi(1813-1901)

  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1825-1899)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1833-1897)

  乔治·比才 Georges Bizet(1838-1875)

  彼得·伊利奇·柴可夫斯基 Tchaikovsky Peter Ilyitch(1840-1893)

  爱德华·格里格 Edvard Grieg(1843-1907)

  克罗德·德彪西 Claude Debussy(1862-1918)

  安东宁·德沃夏克 Antonin Dvorak(1841-1904)

  古斯塔夫· *** Gustav Mahler(1860-1911)

  简·西贝柳斯 Jean Sibelius(1865-1957)

  阿图罗·托斯卡尼尼 Arturo Toscanini(1867-1957)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