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竹字头一个其
16一个竹字头一个其是箕字。
箕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箕的古字写作“其”,“其”的古字形如同一只簸箕,后来借用作虚词,因而在“其”字之上加“竹”头造“箕”字。“箕”本义与“其”相同,指扬米去糠的竹制器具,即簸箕。“箕”又用作星宿名,是二十八宿之一,箕宿成簸箕形,由四颗亮星组成。
“箕”的本义就当“簸箕”讲,是扬米去糠的器具。引申指畚箕,即盛装垃圾土石的器具。和“箕”形状相似的事物也可以用“箕”来表示,例如古人有“箕踞"的说法,是因为这种坐姿是臀部坐地而两腿向前岔开,姿势和后部狭小,前部开阔的簸箕的样子相似,因此命名为“箕踞”。这是一种很不尊重人的坐姿。
一个竹字头一个尔念什么
一个竹字头一个尔念什么籋[niè]
解释:
1.镊子。
2.用镊子钳取:“霜髯~更疏。”
3.古通“蹑”,踏。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我要问个字,头一回问问题,在线等
我老妈说一个竹字头,下面是个虎字,貌似念Chi二声.....明白的人告诉一下,谢谢了
箎
篪(chi):气鸣(吹孔)乐器,春秋战国时期广泛使用的横吹竹管乐器。
从《诗经》、《楚辞》等均有记载。《尔雅·释乐》晋人郭璞注:“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横吹之。”宋代陈旸《乐书》:“篪,有底之笛也,横吹之。”从战国初曾侯乙墓摹制篪的测音结果,可奏出#C2、d2、#d2、#f2、#g2、#a6的个音,即一个完整的五声音阶加一个变化音。据史书记载,宋、明时的篪,使用半孔指法,可吹全十二律。篪原是民间乐器,唐、宋以来民间不传,只用于宫廷雅乐,与编钟、编磬、笙、箫、瑟等,在祀神或宴享时演奏。演奏 *** ,据长沙杨家湾汉墓作乐木俑与山东南武阳汉元和、章和间(公元83-87年)画像石来看,吹奏时,双手掌心向里,篪身放在大拇指、食指之间,吹孔按指孔不在一个平面上,左手食、中、无名指分别按1、2、3、孔,右手中、食指按4、5孔。宋以后,因主要用于宫廷雅乐而逐渐失传。
竹子头下面厂下面虎,这个字怎么读
篪拼音:[chí][释义] 1.古书上说的一种竹。 2.古代一种用竹管制成像笛子一样的乐器,有八孔。
左边是一个口字旁,右边上方是竹字头,右边下方是巫师的巫,请问,这个字是什么
噬噬 拼音: shì, 笔划: 16 部首: 口 笔顺编号:2513143141234341 <动> (形声。从口,筮(shì)声。本义:咬) 同本义 [bite] 噬,嗂也。喙也。——《说文》 噬嗑食也。——《易·杂卦》 国狗之瘈,无不噬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欋杀援筮(噬)。——《考工记·梓人》 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唐·柳宗元《三戒》 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明史·海瑞传》 又如:噬指(畏惧地咬着手指头);噬脐(自己用嘴咬肚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噬犬,噬狗(凶猛咬人的狗);噬搏(咬啮搏击) 吞 [devour;swallow] 竟横噬于虎口。——潘岳《西征赋》 如:噬肥混赖(占了便宜还耍赖);噬攫(侵吞掠夺) 噬 shì <助> 无义 彼君子兮,噬肯适我?——《诗·唐风·有杕之杜》 噬脐 shìqí [useless to regret] 比喻后悔不及 若不早图,后君噬脐。——《左传·成公六年》 噬脐何及 shìqí-héjí [useless to regret;repent too late as one who is unable to bite one's navel] 噬:咬;及;到。当后悔时,像用嘴咬不着自己的肚脐那样,没有用的。后来就用“噬脐何及”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噬食 shìshí [swallow] 咬;吃;吞食 为豺狼所噬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wnw6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