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3鱼雷艇事件的事件经过(3213鱼雷艇事件的各方反应)

wanfu 百科 65 0

3213鱼雷艇事件的事件经过

1985年3月21日下午,北海舰队快艇第1支队第61大队(实为71大队4中队)3213号鱼雷艇(37016部队53分队)作为指挥艇,连同其他5艘快艇出青岛军港前往黄海海面进行训练,演习于7时20分结束。   在另外五艘鱼雷快艇相继返航后,殿后的3213号鱼雷艇上,电讯兵杜新立从艇上的枪柜中,取出一枝冲锋枪与一把手枪,然后将枪柜上锁,再将手枪交给电航兵王中荣,自携冲锋枪奔上甲板,随即朝着操作室射击, *** 艇长张晓生首先牺牲,接着杜新立又陆续射杀在操作室中的五名其他干部,副艇长张维功及轮机长曲振波则受伤幸存。其他船员听到枪声纷纷躲避,后来集体被杜新立押至船舱。   这起劫艇叛乱事件的主谋杜新立,20岁,原名杜新理,出身于河北农村,高中毕业后入伍,家里有父母、出嫁的姐姐,与弟妹各一。同犯王中荣,19岁,江苏人,父亲是矿工,家里有父母、姐姐与一弟两妹。两人1984年从3215艇调至3213艇,1985年1 月中旬起即开始策划劫艇叛逃。当时艇员共19人,除杜王两人外,共牺牲6人,受伤2人。 牺牲者--孙世忠,40岁,支队副政委;徐惠友,40岁,支队副队长;刘云正,30岁,艇教导员;张晓生,28岁,副艇长、 *** 艇长;王何龙,28岁,水手长;朱长军,22岁,电讯长  受伤者--张维功,24岁,副艇长;曲振波,25岁,轮机长  其余--高志明,26岁,枪炮长;张福军,23岁,轮机军士;贾培珠,22岁,轮机军士;李光申,21岁,雷达兵;崔王龙,22岁,水兵;韩文峰,22岁,水兵;高建聚,21岁,水兵;唐爱民,20岁,水兵;崔久松,19岁,水兵(根据韩国国防部公布的名单音译)。  两人控制住3213号鱼雷快艇后,便操艇调头,朝韩国西海岸高速前进。杜和王轮流负责驾驶与监视舱中艇员。鱼雷快艇航行了九个小时后,油料已尽,即随波漂流到韩国水域中的小黑山岛,在海中随波漂流的过程中,杜和王曾发射了一枚照明弹,但到了第二天(22日)上午11时左右(以下为汉城时间)才被韩国渔威六号渔船发现。  渔威六号渔船发现3213号鱼雷快艇时,最初以为是北朝鲜或中国的间谍船,未敢靠近,立即以船上无线电跟群山海岸警备队报案,该队马上出动了巡逻艇前往处理。由于鱼雷快艇已无动力,警备队巡逻艇即将该艇拖往靠近扶安郡外海的下旺嶝岛西南海岸停泊。  在韩国警备队拖航3213号鱼雷快艇的同时,22日上午3艘中国军舰为搜寻鱼雷艇进入韩国海域,韩国发现后,派出海空军予以警告,并作武力 *** ,但双方态度均十分克制,未酿成外交事件,中国军舰随后退到韩国领海线之外。  韩国警备队巡逻艇先将张维功、曲振波两名伤者,由高志明陪伴,载往群山医院急救。由下旺嶝岛到群山港有三小时的航程。张维功与曲振波两名伤者住入医院后,韩国军警立即在群山医院采取严密的警戒措施,保护他们的安全,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并在23日上午进行了三小时的手术,曲振波左手臂被子弹贯穿,臂骨完全碎裂,经手术后已包扎上石膏。张维功左胸中弹,手术后已取出子弹。  海岸警备队初步了解艇上发生事故的经过后,于下午将3213号鱼雷快艇拖至群山港,杜新立、王中荣以及其余8名幸存艇员随艇前往,幸存艇员将艇上船舱锁上离艇,被安顿在群山观光旅馆。六具死者遗体也送到群山医院。  韩国就鱼雷艇事件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从当两名伤者送入群山医院,通过当地华侨翻译进行询问时,即朝着事件“单纯化”的方向进行,联合调查小组人员获得上级指示:审问时应回避询问叛乱 动机问题,应偏重询问一些技术性问题。而且调查小组主要是听取未受伤者中职务更高的高志明的陈述,对关键人员杜新立和王中荣两人,只是问问姓名、职务而已。  另外韩方25日曾派人登上该鱼雷艇,用摄影机拍下艇上的内部构造和配备,将之留作以后情报分析的数据。  中国与韩国方面,随即通过新华社香港分社和韩国驻港总领事馆等外交渠道展开接触谈判,由于我们当时与韩国没有外交关系,韩国依仗美国对我要求返还照会置若罔闻,无奈我中央军委命令我北海舰队水面战斗舰只进行拦截,韩方做梦也没有想到,我水面舰只全面出动,直逼我鱼雷艇停靠港海域,当时风云突变,韩方没有想到我方反映如此之快,毫无对策,急求驻韩美军相助,美军急令韩方其水面舰只拦截我方舰船,并出动大量作战飞机进行恐吓,妄图逼我就范,我中央军委果断命令我空军和潜艇部队出动,加入执行拦截任务,战争阴云笼罩中韩海域,韩方无法拦截我强大作战群,连民船也加入其中,妄图用民船组成密集拦截带,阻止我方前进。  韩国的战机在我军舰上空盘旋,并发出无线电信号称:我方已进入韩方领海,要求我方撤出。我对空导弹与高射炮也已锁定对方目标,指挥舰无线电兵当即发出回电:这是公海!我有权进入。我空军大批战机带弹也到达我舰队上空。这下差点没把韩国和美军鼻子气歪。这时的美军就是再强大,远水解不了近渴,拿我战斗群没有办法,我先头舰只与潜艇已冲破韩方拦截带,眼看战斗就要展开。  韩方迫于无奈同意我国外交部派专机前来商讨还艇事宜。韩方在谈判桌上百般刁难,我外交人员寸步不让,韩方提出鱼雷艇为自行进入韩方水域,我方依据事实:由于当时我鱼雷艇已损坏是韩国民船拖入港的,并且进入韩方后其为了炫耀,新闻媒体大幅报道中显示,鱼雷艇仍悬挂我海军军旗及国旗,对方理屈词穷。进而提出种种借口,妄图把叛逃人员交由台湾方面处理。汉城奥运在即,这时我舰队再次挺进,迫于压力韩方答应归还一切人员与物资。我方也出于友好答应与韩国进行贸易往来,从此开辟中韩友好局面。  交接仪式在公海进行,国际各大通讯社全面报道,大家看见鱼雷艇交接顺利进行,牺牲人员尸体也被韩方吊装给我方,我方官兵也回到接应的舰船,惟独没有见肇事的两名罪犯,舆论纷纷猜测是韩方已交由台湾处理,其实韩国为了顾及颜面把肇事人员已装入棺材,吊装上我们的接应舰只,我军委随即下令全部撤出韩方海域,并对妄图叛逃的两名肇事者经军事法庭给予严惩。很快得出结果:韩国将不会以政治事件处理鱼雷艇进入韩国海域,鱼雷艇和全部人员将归还中国;韩国以此与中国创建更好的“非正式贸易关系”。并确定了移交的细节:双方船只在距双方领海等距离的中心点进行移交,具体地点为群山港西南约130海里,北纬36度,东经124度的公海上。  26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三艘中国军舰因查找失去联络的一艘鱼雷艇而“误入韩国海域”,但要求韩国协助尽力将鱼雷艇和全部人员“妥善交还”。韩国外交部宣布:韩国 *** 在接到中国的道歉后同意交还鱼雷快艇及艇上人员。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卡尔布说:双方以负责任的态度解决此事件,美国很高兴。(汉城媒介盛传有第三国介入快艇事件)。  25至26日,韩国除了对中国鱼雷艇进行修护外,并于自汉城运去六具铝制的棺材,于今日将停放在群山医院太平间的六具遗体入殓,以便随艇交还中国。  27日零时,杜新立与王中荣被安全人员从床上叫起,换上韩国警备部队制服,先行移送到群山港的3213号鱼雷快艇上隔离。杜与王对此一突如其来的举动,显得惊慌失色,曾问到,“要带我们去那里?”韩方人员并未回答,将他们送上汽车,往港口方向急驰而去。两人意识到最终要被遣返中国大陆后精神崩溃,对看守的韩国卫兵哭着求饶他们一命。  27日晚19时45分,载着张维功、曲振波、高志明的一辆小巴士,首先抵达群山港。三人在安全人员护卫下,随即登上韩国军舰。接着一辆救护车,载着六具铝制棺材,也抵达群山港。剩余的8名生还者,则搭一辆大巴士,于20时25分抵达港口。杜新立与王中荣两人则早已被绑在鱼雷艇的一个舱内,并有六名韩国卫兵看守。鱼雷艇上还载着六具艇员遗体,其他艇员则搭乘以缆绳拖曳鱼雷快艇的韩国拖船。  20时50分左右,拖船徐徐拖出群山港。中国3213号鱼雷快艇、2名叛逃者、11名幸存艇员、6具遗体在韩国海军舰艇与拖船护送下,经过12小时海上航行后,于28日上午8时40分抵达会合点。此时中国方面派出的六艘舰艇已在现场等候待命。  三名中国海军人员登上韩国拖船,证实艇员及死者身份后,签署文档,表示接到人员及鱼雷艇。整个交接仪式气氛友好。由于海上风浪较大,交还过程自上午10时开始,历时一个半小时才完成。随后中国舰艇拖着鱼雷艇向青岛方向航行,韩国舰艇也返航。  杜新立与王中荣被遣送回国后,经军事法庭审理以叛国罪、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3213鱼雷艇事件的各方反应

韩国:26日,韩国在国营的KBS电视台中宣布,已将这次鱼雷艇事件的开销:受伤船员的医疗费一百十五万韩圆(约合新台币五万七千多元)、食宿费一百八十万韩圆(约合新台币九万元),开具账单,向中国索还。
台湾:遣返消息传来,台湾朝野哗然。28至30日,台湾岛内多批大学生,手持「严重 *** 南韩处理匪艇事件」横幅;步行到到韩国驻台“大使馆”前,递送他们致韩国 *** 的 *** 书。还有一名“荣军”何钦,在大使馆前引火自焚,以示 *** ,台湾警方迅速扑灭,未死。此外韩“使馆”外聚集的民众情绪激动,有人大骂「韩国人不要脸」、「高丽人 *** 」、「韩国人滚回去」。  另有三名台湾留韩青年,到群山观光旅馆 *** ,被韩国警方人员逮捕,后来经台“驻韩领事馆”向韩国治安本部交涉后被放回。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刘公岛保卫战的日军鱼雷艇偷袭北洋舰队

1895年2月3日,日本舰队排成单列纵阵,在威海港口外进行挑衅。上午10时,日本舰队驶往港湾南口,首先对刘公岛上的东泓炮台发炮轰击。这时,南帮炮台上被清军破坏的7门大炮已被日军修好,并被日军用来向刘公岛上的东泓炮台进行轰击。海岸炮台与日本舰队一起,对刘公岛形成了夹攻之势。虽然战局对北洋海军极其不利,但北洋提督丁汝昌及广大将士并无惧意,拼死而战。双方炮战一天,日本军舰始终无法接近威海卫港口,最后不得已而退。
日军海陆夹击刘公岛没有奏效,便决定用鱼雷偷袭。但鱼雷偷袭北洋舰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2月3日,日军鱼雷艇偷袭未能得逞,只得败退而逃。2月5日,日艇再次偷袭,击中了定远舰的尾部,舰体受到严重破坏,定远舰驶到刘公岛南岸海滩处搁浅。2月6日,日艇发射鱼雷,击中来远舰,舰内30余人全部遇难。同时,练船威远号和差船定筏号也中雷沉没。当天下午日本联合舰队又对刘公岛发动海上进攻,经过激战,日本舰队再次被击退。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决心一举攻下刘公岛,全歼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各舰与刘公岛、日岛炮台进行还击。日军的旗舰松岛号、桥立号舰、秋津洲号、浪速号都中弹受伤,日本联合舰队遭此损伤,气焰为之一挫。而恰在此时,北洋舰队鱼雷艇管带王平等军心动摇,密谋逃跑。王平一伙民族败类所制造的逃跑和叛变事件,不仅削弱了北洋舰队的势力,更影响了清军的士气,对刘公岛战斗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鱼雷艇击沉商船的案例。更好是近现代的。

  第1支队于1938年8月底从基尔港出发,于9月1日开战当日进入但泽港 *** 。正是在那里,S艇赢得了其在二战中的首次胜利,尽管战果很小,而且还是由艇上的20毫米炮取得的。当时,在克里斯蒂安森中校的指挥下S-23艇打沉了一条准备扮演阻塞船角色的波兰拖网船。
  在次年的挪威战役中,两个支队的表现就比较差劲了。其中加入攻击卑尔根特遣舰队的第1支队不仅出师不利,而且草草收尾。一开始是S-19和S-21艇在4月8日夜里的大雾中相撞。最后是4月25日当全队泊岸休整时突遭岸上火力偷袭致使人员伤亡惨重。
1940年5月随着西线闪击战的打响,S艇迎来了真正的战斗。5月10日凌晨第2支队的4艘S艇和一支皇家海军编队不期而遇。在悬殊的火力差距下,S-31艇发射的鱼雷依然成功命中”凯利”号驱逐舰,后者在夜色中缓慢下沉。返回的S-31艇高兴地宣称击沉了敌舰,事实上”凯利”号后来被拖回了英国。
  这一时期的德国拥有空中优势,因此S艇敢于在白天高速出击,频频对英国和法国的驱逐舰展开突袭。5月23日S-23联手S-21艇,把法国驱逐舰”美洲虎”号送入了大西洋底。
  5月26日盟军的敦克尔刻大撤退开始。28日夜S-30艇艇长齐麦曼中尉发现了一个目标并判断其为英国驱逐舰。他命令开足马力攻击。29日零点过后,S-30艇一举射出4枚鱼雷,至少有2枚击中了这艘满载兵员的军舰。经过一番挣扎,”不眠”号最终长眠海底。
  5月31日S-23和S-26艇成功击沉法国驱逐舰”非洲热风”号。第二天,S-34艇击沉了2艘武装拖船。
  7月S艇开始游猎英吉利海峡中的盟军货船队。25日倒霉的法国运输船”梅克涅斯”号被S-27艇逮个正着。它沉没了-带着满满一船法国士兵。数月间,一支又一支护航队遭到S艇的进攻。这期间的行动主力是第1支队。8月8日S艇发现了一支21艘货船的船队,击沉了其中的11艘。9月4日该支队的4艘S艇又击沉6艘货船。
  到1940年底遭S艇击沉的货船共达23艘。由于S艇威胁严重,从苏格兰东北到伦敦的一段航线被史书称为”E艇小道”。
  在这些行动中两个支队各损失了一艘S艇,都是水雷造成的。5月15日新成立了第3支队,并且换装了新型号的S艇。不过数量不足的问题困扰着各支队。为了更大限度地发挥现有S艇的作用,每艘艇都被命令要带上8枚水雷出航。
  10月1日第4支队成立。到1940年底,该部都忙于调试接收的新艇,发挥作用要等到1941年了。
  1941年上半年4个支队一起出击,战果包括击沉1艘驱逐舰和16艘货船。第6支队于4月1日成立,但该支队除了几条老旧的艇,就一无所有了,有点像愚人节的玩笑。
  从5月开始S艇主力为配合即将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而东移入波罗的海。仅剩的第4支队表现平平。另两个支队从波罗的海返回后,S艇的牺牲者在11月又增加了不少,在下半年里共击沉了14艘货船.这样1941年全年的成绩是30艘,超过了上一年。
  1942年2月12日德国海军进行了”雷霆.瑟布鲁斯”行动。”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战列巡洋舰在白天穿越英吉利海峡。这次行动海空军进行了完美的协同,S艇则负责掩护荷兰海岸线附近水域的安全。
  此时在北海作战的是第2、第4和第5支队。3月13日S-104艇击沉了英国驱逐舰”沃提根号”,但S-53和S-111艇先后沉没,其中后者是被英舰击沉的。
  7月9日由克劳斯.费德特上校指挥的第2支队的7艘S艇围攻一支护航船队,取得击沉6艘的战果,包括4艘货船和1艘吨位达6766吨的油轮。10月7日第2和第4支队共出动9艘S艇进袭货船队,击沉了总吨位7576吨的3艘货船。
  在1942年最后两个月里S艇的活动达到了当年的 *** ,其中第2和第5支队表现突出,共击沉了包括1艘驱逐舰在内的13艘各型舰船。其中12月2日对FN889护航队的攻击一次就击沉了5艘货船。整个1942年S艇共击沉了20艘货船、2艘驱逐舰及其他一些小艇。
1943年,严竣的时光开始了。经过和S艇的数年周旋,英国人海空兵力结合新开发的战术能够在相当程度上遏阻S艇的活动了。对S艇各支队来说,损失数字开始大幅上升。
  一年中有13艘S艇被击沉,除了被水雷和敌舰击沉外,还有3艘是在港口遭空袭时倾覆的。这表明:德军已经开始失去北海上空的制空权,S艇的活动日益暴露在空中打击的威胁之下。事实上S艇在荷兰的基地已成为英国飞机最喜欢的攻击目标。他们从东安格里亚的机场出发,荷兰海岸线正好在皇家空军战斗轰炸机的理想航程之内
  影响S艇部队战斗力的另一个事件是6艘S艇此时被调往西班牙暂归佛朗哥海军调用。
  德军几次不成功的出击表明:加强了护卫力量的盟军货船队不再是好欺负的。2月26日夜第2支队的7艘S艇出击FS1074护航队,在护航军舰的打击下一无所获。4月13日第5支队袭击了PW323护航队,尽管用尽全力,仅打掉1艘汽船。10月24日夜集结了来自4个支队、28艘S艇的大规模编队出击FN1160护航队,但S艇连靠近货船队都做不到,有2艘S艇被击沉,第4支队指挥官维尔纳.吕佐上校当场阵亡。
  4月13日的夜里大概算是这一年S艇运气更好的时候。第5支队的4艘S艇勇敢地挑战一支拥有强大护航兵力的英国船队,在击沉其中1艘货船的同时,还击沉了英国驱逐舰”埃斯克戴”号。
  1943年里S艇击沉的货船数下降到令人汗颜的5艘。
  1944年初S艇似乎卷土重来了。第5支队1月5日击沉了3艘盟军货船,1月底又击沉另外2艘。这样在该年的头一个月,单一支队的成绩已经追平了上年所有活动于北海的各支队的战果总和。这似乎预示着1944年又将是S艇逞凶的一年,但实际上这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
  此时德鱼雷艇部队的兵力构成发生了如下变化:第6支队北赴波罗的海,第2、第4和第5支队不变,新加入的是第8和第9支队。第2和第8支队为一群,第5和第9支队为一群,以法国港口为基地,第4支队则单独从鹿特丹出击。虽然有5个支队之多,但其战绩在2月份却只有28艘而已。从2月到5月所击沉的商船数就降到2艘,而S艇自身的损失却多达7艘。
  不过S艇在4月28日却意外取得了一次大胜。
  4月28日清晨,第5和第9支队的9艘S艇离开了瑟堡港。当它们行驶到里梅湾附近时,领头的S艇发现了目标,但是训练有素的观测哨报告称对方不是商船,而是由1艘巡洋舰护航的8艘坦克登陆舰。
  一次为历史上更大登陆作战而采取的秘密演习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被S艇遇上了。这批从普利茅斯出发的登陆舰搭载着美国第4步兵师的官兵,前往地形极像诺曼底的斯拉普顿滩头,进行为期8天的”猛虎训练计划”。这些部队预定D日当天参加对犹他海滩的攻击。
  S艇毫不犹豫地发起了猛攻,短短几分钟内LST531号和LST507号登陆舰就被击沉,LST289亦受重创。闻讯赶来的5艘驱逐舰随后在海峡里对S艇展开了疯狂的追逐。全速驶离的S艇不知道,它们刚刚取得了S艇部队在二战中的更大胜利。
  这次灾难造成749名美军士兵丧生。这是除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外美军在二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由于担心影响士气,这一事件当时秘而不宣。诺曼底登陆战成功后,人们才知道那一天的惨剧,而具体的阵亡数字直到1974年才解密。
  但是德鱼雷艇的狩猎季节已时日不多了,S艇遭受到的最重大打击随着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很快接踵而来。
  D日当天,包括刚从挪威调来的第6支队在内,德军能使用在登陆海域的S艇共有34艘。它们纷纷出动,击沉了盟军登陆舰3艘、货船4艘、护卫舰和炮艇各1艘。但是这些对盟军而言如同蚊叮一般的战果却令S艇付出了7艘沉没的代价。
  更糟的事发生在6月14日。这一天成为S艇部队的受难日。白天,第2支队首先遭到两个中队”英俊战士”飞机的攻击,被炸沉3艘;夜里,盟军出动超过200架轰炸机向勒阿弗尔扔下了1230吨炸弹,结果第4支队的6艘、第5支队的5艘、第9支队的3艘。总计14艘S艇全部被炸沉!第5支队指挥官库特.约汉森上校也在空袭中丧生。
  剩余的S艇还是想尽力一搏。但自8月起开始换装新型的T3D鱼雷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在8月的头两周里共发射了77枚T3D,但击沉的船数却仅有1艘而已,而到了9月又有5艘S艇被击沉。
  随着陆上局势的急剧变化,仅存的S艇把基地撤到了荷兰,在那里还新编成了一个第10支队的番号。这些S艇在那里一直待到战争结束。从10月到12月,它们取得的战果仅有1艘小型货船,而自身却损失了3艘。
  1945年1月,北海的S艇实力包括第2支队7艘、第4支队5艘、第6支队6艘、第8支队5艘、第9支队4艘,另外第5支队7艘则刚从波罗的海调动而来。
  此时S艇的战损率之高几乎达到了一艇换一船的程度。1月22日的一次行动击沉了1艘登陆舰和1艘货轮,但同时有2艘S艇沉没。2月21日的情况也差不多,击沉2艘货轮,却损失2艘S艇。但是S艇布下的水雷在2个月里共造成总吨位达3.7451万吨的7艘货轮沉没。
  3月18日夜S艇攻击了FS1759护航队,取得了它们在3月里唯一的一次胜利,也是整个S艇部队对盟国商船队的最后一次胜利。1097吨的”克里奇顿”号和2871吨的”罗盖特”号成为最后2艘被S艇用鱼雷击沉的货轮。
  S艇在大战中的最后一次行动终结于4月7日凌晨。在和英国护航队的交战中,第2支队的S-176和S-177艇双双被同级英国鱼雷快艇击沉。对于德国鱼雷艇来说,这真是一个讽刺性的结局。
1941年10月了日清晨,威廉港,第3支队悄悄出发了。
  其下辖的10艘S艇分成2个艇群,相继驶往荷兰鹿特丹。当天北海上空狂风怒号,使2艘S艇在到达后不得不留下维修,剩余的S艇以15节的速度,取道莱茵河水系前往斯特拉斯堡。
  在斯特拉斯堡短暂停留后,S艇驶经勃肯第地区,经桑河,入隆河,进抵里昂。直到此时谁都不知道它们究意要去何方。接下去的一段蜿蜒向南的水路才最终表明,原来这些S艇是前往地中海。
  经过如此错综复杂的内陆水系调动,第1个艇群于1941年底到达西西里基地。12月里,该群的5艘S艇在马耳他港口周围布下了73枚水雷。布雷行动一直持续到次年5月。第2个艇群在驶入隆河时适逢枯水期,为此耗费了6周时间,迟至次年1月才加入地中海战场。
  从内陆调运S艇进入地中海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突袭。为此,德国方面作足了准备:先是选派体积较小的艇型,然后为便于伪装而拆除了艇上的火炮,鱼雷发射管都盖上伪装网,艇身漆成青黑色。一切都是想让对手相信这些是无武装的水上搜救艇。航行期间,那些改穿平民服装的水手们奉命禁止写信、禁止高声交谈、禁止上岸。
  1942年5月兵力到齐的第3支队进入克里特岛。它们大胆出击护航队。6月14日夜6艘S艇拦截2支驶往马耳他的护航船队,S-56艇发射的2枚鱼雷都准确命中英国巡洋舰”纽卡斯尔”号,S-55艇则成功击沉英国驱逐舰”急躁”号。
  一周后6艘S艇再度出发,袭击从托布鲁克撤退的英国船队。这次它们又大获全胜,还俘获了数艘英国船只。
  在第3支队于1941年10月出发的同时,德军还成立了第7支队,其编制内的S-151-158艇全部是缴获自荷兰、排水量只有54吨的小型艇,非常适合穿行于内陆运河水系。但出于种种原因,它们直到1942年9月才进入地中海。
  10月盟军在北非登陆,第3和第5支队驶往西西里。之后,胜利总与这些体形较小的S艇擦身而过。随着西西里的陷落,S艇又转至意大利西海岸的塔兰托港,从那里对在萨勒诺登陆的盟军进行袭击,9月11日凌晨成功击沉了美国驱逐舰”花楸”号。
  在意大利政局摇摆不定的混乱状况下,2个支队的大部开始向更北的基地转进。与此同时,S-54和S-61艇因修理原因滞留在塔兰托。意大利投降当天,这2艘掉队的S艇临时编成一个小队,在S-54艇的艇长克劳斯.迪根哈特.施密特中尉率领下离港,从此展开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
  这2艘S艇在离开港口时不忘布下了一些水雷,其中一枚在第二天就导致了英国布雷舰”神仆”号的沉没。施密特带领2艘S艇向亚得里亚海进发,在那里先后向前盟友的船只发起攻击。9月11日它们在恩科纳附近水域击沉了意大利”极光”号炮艇,当天下午又成功俘获了4572吨的意大利”豹”号运兵船以及船上的700名意军士兵。
  当这个小编队行至威尼斯以南水域时又击沉了意大利”昆蒂诺.塞拉”号驱逐舰。当它们于9月12日驶入威尼斯时恰好用完了艇上的汽油。
  在这座世界闻名的水城,这支小编队的战绩达到了顶点。S-54和S-61艇停泊在圣马可广场前,显示自己的威力。施密特中尉率领2艇约40名水兵前往当地的意大利军营。在他那些服装和武器各异的水兵们簇拥下,中尉成功地劝说意大利长官向自己投降。40名德国水兵成功解除了1万名意军的武装。作为”临时海军陆战队”的指挥官,施密特获颁骑士十字勋章。
  此时其他S艇也以威尼斯等地为基地,击沉了许多为铁托游击队运送物资的船艇。到1945年1月在该海域可用的S艇还有8艘。战争结束时停泊在普拉港的S艇还有5艘。
在波罗的海和黑海,艇形低矮、快速的S艇也是苏联小型猎潜艇、护卫艇的强劲对手。
  从1941年5月开始,除第4支队外其余3个支队全部开往波罗的海。为了加强战力,又成立了第5S艇支队,不过该支队艇数有限。这些S艇在新海域的任务主要是布设水雷场,偶尔也对落单的苏联船只进行攻击。
  6月26日凌晨布雷的第2和第5支队S艇驶入了一片苏联雷区,结果S-43和S-106艇沉没。进入7月,各支队也尝试像在英吉利海峡那样大胆出击,但是除了第3支队比较幸运外其他部队在里加湾和芬兰湾等地的攻击结果都很糟糕。第3支队宣称击沉了多艘苏联舰船,其中只有1艘驱逐舰和1艘潜艇得到确认。
  1941年秋S艇在波罗的海的行动早早地终止了。4个支队各有各的去向-第1支队调往黑海,第2和第5支队返回北海,第3支队则接受了前往地中海的特殊任务。
  1944年8月第5支队才重入波罗的海战场。1944年底在黑海损耗殆尽的第1支队在此重组。这些S艇从而成为在各海域活动的S艇中支撑到最后的一群。1945年3月27日夜里的一次交火中第5支队的3艘S艇击沉了3艘苏联鱼雷快艇。5月9日第5支队在救出了一批库尔兰集团军的士兵后,不得不向苏军投降。
  之所以派S艇第1支队进入黑海,是因为德国意识到在这片重要的水域中,轴心国的军事力量过于薄弱。像地中海支队一样,黑海支队同样在内路经过了好一阵跋涉。这些S艇先是从基尔前往汉堡,然后经易北河驶至德累斯顿,在那里弃水登岸,藉由特殊的车辆运载至因格施塔特,从那里进入多瑙河才最终驶入黑海。
  这次同样复杂的调动直到1942年初夏才最终完成。在由车辆运送的一段旅程上由于艇身加车身的重量大大超过了许多桥梁的限重,不得不将艇上的武装一一卸除,最后直到把发动机也拆下来才能顺利过桥。
  不管怎样,至1942年5月该支队的首批4艘S艇已顺利部署于康斯坦察。不久另外12艘也相继而来。首批S刚好赶上那里的大战-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6月19日S-102艇为S艇在黑海的行动首开纪录,在克里米亚以南水域击沉1艘货船。7月初S艇又击沉2艘从塞瓦斯托波尔出动的苏联炮艇。9月第1支队共击沉多达19艘从诺沃罗西斯克载运撤退部队的苏联运输船。

北洋水师鱼雷艇的鱼雷和鱼雷艇的诞生

古代诞生的水中爆炸性火器在近代逐渐发展完善。在为了各自的信仰而手足相残的美国南北战争中,近代水雷获得了首次充分的运用,南北双方都有大量的舰船命丧水雷之手,“南北花旗之战始为伏雷以捍海口”。当时的水雷外形千奇百怪,大小也不尽相同,通常是悬浮在水中,利用电线与岸上的击发装置相连,由岸上观察站的控制人员控握时机采用电击发引爆。此外也有通过自身的触发装置直接引爆的自动触发水雷,不过这种不长眼睛的水雷经常会六亲不认,干些大水冲了龙王庙的勾当,因而被认为不如电发水雷可靠。尽管水雷兵器自身威力巨大,对舰船有很大的威慑力,但与在古代遇到的挑战一样,存在有与生俱来的缺陷,就是只能株守防御,用于被动防守港口等,而无法主动出击攻敌。为了解决这对矛盾,美国人在南北战争中创造过勉强能够主动出击的圆柱形鱼雷,以及在水底暗送水雷攻敌的早期潜水艇,不过这些设计复杂繁琐的兵器都并不完善可靠,因而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不久,几种看似简单但更为实用有效的设计出现了。首先是拖雷,即拖带水雷,设计思路非常的简单,军舰用绳索拖曳着水雷航行,遇到敌船时,通过调整航向,使在舰尾之后远远拖着的水雷碰上敌舰,从而达到攻击目的。最初只是在军舰舰尾绑缚1根绳索拖曳水雷,到后来发展为绑缚2根,各与军舰成30度角,比绑缚1根的效果要好。另外还有一种设计,在蒸汽小舢板上安装8-9米长的铁杆,将小型水雷绑缚在铁杆的杆首,平时铁杆缩在艇中,接近目标后骤然伸出,“掣杆发之”,以攻击敌舰,这种爆炸武器被称为杆雷,搭载杆雷的小艇则叫作杆雷艇。拖雷艇经过多方试验后,发现存在使用难度大,成功率小,危险系数高等负面因素,因而没有被大量采纳运用,只有俄罗斯等一些国家早期进行了装备,而杆雷艇虽然较拖雷艇更为可靠,但是这种小型船艇要攻击敌舰,必须冒着枪林弹雨突击到离目标极近的距离上,危险性很大,而且因为杆雷艇的碰杆长度有限,杆雷触发爆炸时产生的巨大余波,很可能波及近在咫尺的己艇,“杆之长度有限,即能掩击,虑难自全”,颇有一些自杀武器的意思,因而各国海军对这种搞不好就会玉石俱焚的玩意也都不同程度持有保留态度。拖雷、杆雷,这两种不够成熟的海战武器,可以看作是近代发展水中自航爆炸性武器的开端,很快,一种在兵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特殊水雷就出现了。
罗伯特·怀特黑德(Robert Whitehead),是英国一个棉花漂白商的儿子,自幼就对机器设备有股子天生的兴趣,14岁时曾跟随一个工程师充当学徒,周游欧洲推销纺织机械,眼界为之大开。1856年开始,落足在奥地利一家机械公司担任工程师、经理,意奥战争期间这家公司受命为奥地利海军大量制造提供舰船机械设备,怀特黑德于是藉此开始涉足海军技术领域。得到好友奥地利海军上校卢俾士(Giovanni Luppis)有关鱼形机动水雷设想的启发,1866年,怀特黑德在奥地利的飞雄门(今克罗地亚港口城市里耶卡)成功制造并试验了世界上之一条自航的水雷,据目击者记录,这个钢制细长的水雷两头尖锐,外形非常像海豚或鱼,当时中国因此就将这类鱼型的水雷命名为鱼雷,汉语中的鱼雷一词就这样诞生了,在后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鱼雷专业的教材中,对这一命名的来由有十分精彩的记述,“……其身圆长,前后体尖,头有圆嘴,后有双轮,能以行驶。似鱼有翅有尾,能自上下,驶行水中,如鱼之游泳,有鱼之形,有雷之力,行速力猛,能击沉敌船,故谓之鱼雷”。现在看来,当时怀特黑德试制的这条鱼雷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鱼雷的许多重要特征,鱼雷的头部可以使用装满 *** 的战雷头,或者采用训练用填充砂石(后改进为内部采用铁饼和木框架结构)的操雷头,鱼雷中部则是压缩空气舱,中国称为天气舱,储存在内的压力为370磅/平方英寸的压缩空气通过带动尾部的双缸V形发动机,驱动仅有的一个螺旋桨叶转动(后期型号的鱼雷上开始采用共轴反转双螺旋桨,即双轮),从而达到自航的效果,尽管这种鱼雷的射程仅仅只有200米左右,定深和航向控制等设计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但毕竟这是水中兵器发展史上破天荒的之一次,圆了人类千年以来关于自航武器的梦想,这种能够自己航行、主动出击攻敌的特殊水雷让各国海军界为之震惊,怀特黑德和他的鱼雷由此名载史册。由于鱼雷能够直接威胁当时军舰防护最为薄弱的水下部分,世界海军的舰船设计、战术思想、作战样式受此影响,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怀特黑德的英语单词直译成中文的意思是白头,因而怀特黑德鱼雷在中国又被称为白头鱼雷。经过对最初型号的不断改进,白头鱼雷的设计渐趋成熟,1872年,怀特黑德在奥地利飞雄门开设专门的鱼雷工厂,开始批量生产鱼雷,怀特黑德的母国英国也不惜重金购得专利,在乌理治兵工厂制造白头鱼雷。其他如俄国、法国等国也看到了鱼雷武器的使用前景,纷纷解囊购入,并开始自行仿制,在各国五花八门的白头鱼雷翻版、盗版型号中,最卓有成效的是德国。设计制造的起初,白头鱼雷外壳的材料使用的是钢,钢虽然材质坚硬,但是不耐腐蚀,经常性地浸濡水中,雷壳不可避免地会被锈蚀,对于需要频繁在水中练习发射和回收的鱼雷,这个缺陷是令人头疼的。当时以冶金工业闻名于世的德国,在金属铸造加工技术方面足令各国无法望其项背,德国刷次考甫(SchwartzKopf)工厂在分析、仿造白头鱼雷的基础上,对雷壳的材料进行了更换,舍弃容易锈蚀的钢铁,尝试改为使用一种特殊的材料——磷铜,即在克虏伯公司用于生产火炮的炮铜内加入磷青,从而去除铜材内的杂质,使得铜质更为坚绵耐腐蚀,这种磷铜的制造 *** 在德国是不传之密,似乎是可以要对应被称为白头的英国鱼雷,中国史籍中给可靠耐用的德国刷次考甫磷铜鱼雷取了个略显古怪的名字,黑头鱼雷。白头、黑头成为了近现代世界上两种最负盛誉的鱼雷类别,二者间此后不断在鱼雷的性能方面展开竞赛,为鱼雷兵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鱼雷诞生后不久,即引起各国注意,开始大量进入各国海军。鱼雷的使用 *** ,起初大都是在船面设置发射槽,或者直接借助原始的鱼雷发射架抛射到海中,甚至干脆由人来驱动发动机转动后扔到海里,之后才逐渐开始采用管装发射装置,即鱼雷发射管。1876年,英国建造了世界上之一艘专门以鱼雷作为主战武器的军舰——“闪电”号,这艘排水量仅有32.5吨的小艇,开创了舰船史上一类新型的舰种——鱼雷艇,“闪电”号长25.76米,宽3.28米,吃水1.57米,采用汽车式锅炉,主机功率460匹马力,拥有在当时海军中非常惊人的19节的高航速,这种高航速的设计是19世纪乃至现代鱼雷艇的共同特征,与鱼雷艇的使用战术有密切关系,攻击时高速突袭,发挥出其不意的效果,而且能逃避敌方火力的攻击,由于鱼雷艇自身武器单一,万一没有命中目标,撤退时更需要极高速度,飞奔绝尘而去,因而乘坐在鱼雷艇中颇有一点现代冲锋舟、摩托艇的感觉。从外形看起来,这艘小船的船体部分就是豪华的机动汽艇,然而艇首甲板上赫然出现一个看似比较怪异的鱼雷发射管,鱼雷艇后方还有个奇特的小型司令塔,在艇的中部两侧,露天各有一辆鱼雷运输车,装填时沿着轨道将这装载鱼雷的小车推至鱼雷管后部进行装填。显然,“闪电”的设计并不适合实战,因为在露天甲板上设置鱼雷运输车是极为危险的事情,高速航行时,在舰面工作的人员会遭受风浪和敌方炮火的双重威胁,实际上,“闪电”只是鱼雷艇这一新舰种的验证舰,属于概念性武器。在此基础上,1878年,英国之一种成熟型的鱼雷艇诞生出来,法、俄、意等传统海军强国也紧随其后,建造装备鱼雷艇。19世纪中期之后开始诞生的鱼雷艇,主要分为大艇、小艇两种,大艇吨位较大,除了鱼雷发射装置外,一般还配有数门小口径的速射炮作为自卫武器,这种艇的一支后来逐渐发展进化为近代驱逐舰,而小型鱼雷艇吨位小,载煤有限,而且不耐波涛,自航能力差,通常是附带在大型军舰或专用趸船上一起出海,到达作战海域后吊放至水中,发挥奇兵的作用。
随着鱼雷和鱼雷艇的出现,世界的海洋上开始更加热闹起来。但是需要引起今天注意的是,当时的鱼雷兵器虽然威力巨大,但可靠性并不乐观,偏离航向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甚至1879年智利和阿根廷的海战中,还出现了发射出去的鱼雷自己掉头跑回家自摆乌龙的离奇事件。而且,早期的鱼雷射程普遍较短,高速发射时一般在2、300米左右,低速发射时可以达到500米,在枪林弹雨中,要逼近到如此近的距离上发射鱼雷,显然对发射人员的心理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英国海军章程就明确规定,“雷艇必用敢死之士”。除了射程短、航向不准外,当时的鱼雷定深也极为繁琐复杂,必须统一在维修车间进行定深后再装上舰船,作战过程中就无法再调校定深,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鱼雷命中的精度。尽管有诸多不足,但是鱼雷作为19世纪海军中最新潮、更具威力的武器,开始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对火炮这一传统的海上利器提出了挑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