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以过圣诞节吗?
中国人是可以过圣诞节的。过什么节,怎么过节,这是每个人的权利。只要遵纪守法,符合道德规范,谁都不得干涉,禁止学生过某一个节日,这毫无疑问是行政部门和校方越权。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种流行现象,很难被简单屏蔽掉。而且由于逆反心理的存在,越是屏蔽越是增强其神秘感和吸引力。既然拒绝没有必要,难达目的,倒不如换一个思路,努力去融合和改造。”
圣诞节对中国有着怎样的耻辱?
中国的耻辱日!看了你就明白了! 圣诞没有快乐。只有仇恨 是耶稣这位老头生育和...向江北饮过马对西风与黄沙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圣诞节那一天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求解答
一、1915年12月25日,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12月25日,前云南都督蔡锷通电各省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反袁称帝的护国运动开始。次年,护国军之一军总司令蔡锷进军四川,是为主力;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进军两广;第三军总司令由云南都督唐继尧兼任,坐镇云南。
反袁斗争在广大人民支持下,节节取胜,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四川、湖南等省相继宣告独立。帝国主义则因形势变化,责怪袁“断行帝制”;
北洋军阀官僚见复辟帝制无望,也竞相离异。袁在内外压力下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撤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仍称大总统。
二、1935年12月25日,瓦窑堡会议召开
1935年12月25日, *** 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会议讨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决定采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会议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和革命的急性病,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改变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富农、抗日的 *** 军官以及华侨的政策。
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标志 *** 政治路线的重大转变,开始扭转“左”的倾向给 *** 造成的长期孤立的局面。
三、1947年12月25日,十二月会议召开。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 *** 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即十二月会议。1947年夏秋,人民 *** 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迅速将战争推向 *** 统治区,这标志着中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
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制定党的行动纲领,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 *** 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举行了会议,即"十二月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并通过了 *** 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 *** 在报告中,深刻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阐明了彻底打败蒋介石、夺取全国胜利的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四、1990年12月25日, *** 十三届七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 *** 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 *** 十三届七中全会)于1990年12月25日—30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 ***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建议》提出了今后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全文共分七部分:一、主要奋斗目标和基本指导方针;二、经济发展的产业重点和地区布局;三、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任务和政策;四、改善人民生活和健全社会保障;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任务和措施;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七、全党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而奋斗。
为何国内的“圣诞节”更像是“情人节”?
之所以国内的圣诞节更像是情人节,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圣诞节本来就是一个洋人的节日,对于一些家里人来讲是很少有人去在意这个节日的,而像我们这些年轻人的话,就受到一些西方思想的感染,从而跟着一起过起了圣诞节,所以一般来说,像这样的节日的话,如果情侣在一起,肯定会一起过的,毕竟这个节日可以不和家人一起,如果再不和自己的对象一起的话,那么就会显得有些无聊,然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些媒体的宣传,使的圣诞节更像是被包装了的情人节。中国春节与西方圣诞节的文化差异及影响力
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股股的“西洋风”也开始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不仅汉语里多了很多的音译词,例如“摩登”,“可乐”等等。过西洋节也成了卷过上下所追逐的时尚风气,就拿眼下的圣诞节来说,各家店铺把小店装饰的五彩斑斓,各种搞促销活动接踵而至,各大高校呢,就开始准备各式各样精彩的活动,情侣们纷纷上街,学生们欢天喜地。这些现象通通都反映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渗透力。那么西洋文化是什么时候开始向中国开始渗透的呢?它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热衷于过西洋节呢?下文我们来分析一下。 其实西洋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的影响在汉代就开始了,当时的罗马帝国就与中国的东汉王朝开始了交往,这种交往的途径就是通过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到了唐代以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就更加的频繁,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的传入,当时***在中国称作“景教”,教徒一度发展到数十万人,这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之一次大规模的渗透。但到了唐朝晚期,军阀混战,***在中国的发展逐渐走向了没落。第二次渗透,是元朝。当时因为蒙古帝国的影响力,大批的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可波罗,他的《东方闻见录》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中国成为西方垂涎的伊甸园从此开始。第三次渗透是在明末清初,时值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并开始向中国推广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及先进理念,著名的有利玛窦,汤若望等,可惜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人所传达的东西,中国继续沉眠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等到了第四次渗透,已经是 *** 战争以后了,中国开始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四次的渗透初期仍是外国人通过传教向中国人灌输西方的宗教哲学经济政治思想,但到了后期,一批批爱国青年成为了传播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主力军。第五次大规模渗透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了,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深深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开始喝可乐了,中国人开始关注好莱坞了,中国人喜欢上NBA了,中国人爱上过洋节了,中国人的水平要用英语来衡量了,可见,第五次渗透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前四次的渗透,因为,它已经彻彻底底的征服了这个民族。 那么西方文化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的就征服了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我认为有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自身的原因,二才是外部文化的原因。为什么说我们自身的原因是之一位呢。我们还是要从历史方面来看。 *** 战争以后,中国人开始分化为三个派别,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激进派,一个是中间派。保守派主张一成不变,继续走老路子;激进派主张全盘西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落后的根源;中间派则认为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就能强国御侮。一开始中间派掌权,开始推行所谓的“洋务运动”,但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中间派不足以改变中国现状。于是激进派开始上台,发动了所谓的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中国的传统文化被逐渐唾弃。新中国成立后,又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阶级斗争阶段,特别是文革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尤为严重。由于长期对传统文化及传统节日的轻视,使中国人普遍存在文化上的精神空缺及文化满足上的空虚。恰好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那种多样性及多彩性,弥补了中国人长期压抑的文化需求,所以普遍被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并迅速扩展开来。从西方文化自身的原因来说,西方文化是一种非常讲究的文化,特别是文艺复兴以后,给中世纪昏暗的文化注入了多姿多彩,优雅的元素,于是诞生了莎士比亚,达芬奇等一大批天才文艺作者。并且西方文化宗教气氛浓厚,所以又给西方文化披上了一层神圣神秘的外衣。这些原因都给严重缺乏文化寄托的中国人强大的新鲜感。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就了中国目前洋文化流行的局面。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面对这股越来越激烈的“洋流”呢?有些人认为应该全盘 *** 洋文化,去年不是有十几个名牌高校的博士联名 *** 圣诞节么,就是全盘 *** 的具体表现。一些国家就非常的注重自己的本国文化,对外来文化有很强的 *** 情绪,比如法国,法国人对于英语的渗透伤透了脑筋,并且经常制造一些法语词汇来取代英语的单词。但是大部分人对洋文化的涌入还是抱着理解宽容的态度。中华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在不断融合中产生的文化,所以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举个例子,外国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少有国家境内流行着数种宗教而不发生冲突。中国就不一样,境内有佛教,***教,道教,并且教派也不是单一的,就拿佛教来说,既有禅宗又有密宗,但中国就没有出现教派冲突。还有,中国人信仰也有很大的包容性,即信菩萨又信神仙,信仰的杂糅一个很明显的证据就是《西游记》里道教神仙系统与佛教神仙系统的交流。这在外国的文学作品里是极其少见的。所以包容性使中华文化更大的特点。所以我认为,面对滚滚而来的洋流,我们应该包容接受,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自己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在保存传统文化和对待西洋文化上,日本人就做的非常好,因此我们应该像日本学习如何保护本国的传统文化。近些年来,韩国利用中国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报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这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耻辱,所以我们在接受洋文化时不能舍本逐末,让我们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在我们手里旁落他家。振兴民族文化才是我们现在更大的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