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之年是什么意思
束发之年的意思是:成童的年龄,即男孩子15岁的年纪。束发,就是将头发束起来。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为成童;20岁时行冠礼,为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缺碰成童的年龄伏高谈,即15岁。在古代,男孩到了束发之年,就可以上大学读书了。在《大戴礼记·保傅》中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念尘。”
女生束发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将头发束起来。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束发 [shù fà]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束发 [shù fà]
[束发]基本解释
1. [tie up hair]:系结头发
2. [teens]:成童的年龄15至20岁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束发]详细解释
束扎发髻。
《礼记·玉藻》:“童子之节也,缁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发。” 孔颖达 疏:“锦束发者,以锦为緫而束发也。” 汉 刘向 《列女传·鲁秋洁妇》:“洁妇者, 鲁 秋胡子 妻也。既纳之五日去而官于 陈 ,五年乃归……妇曰:‘子束发辞亲,往仕五年乃还。’”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古者年九岁入就国小,蹍小节焉,业小道焉;束发就大学,蹍大节焉,业大道焉。” 唐 鲍溶 《苦哉远行人》诗:“去时始束发,今来发已霜。” 宋 陆游 《上执政书》:“某小人,生无他长,不幸束发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 先秦 古书,昼读夜思,以求圣贤致意处。” 清 钱谦益 《南京通政司通政使林学曾授正议大夫继妻吴氏仍前封制》:“人臣束发励行,老而弥固,则必有贤明之助焉。”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我生始束发,便思万里行。”
指用以束发的头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 龙窝君 嘉其惠悟,赐五文袴褶,鱼须金束发,上嵌夜光珠。”
[束发]百科解释
系结头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也指束发的头饰。 更多→ 束发
[束发]英文翻译
Hairdo
[束发]相关词语
及笄 及冠 额妆 加冠 耄耋 步摇 宫绦 发髻 裙裾 垂髫 抹额 弱冠[束发]相关搜寻
束发冠 束发封帛 束发小生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是什么意思
这是《红楼梦》里描述贾宝玉的句子,
这样的描写就是为读者展示一个贵公子是怎么样的装束。
这句话的意思是:
头上戴着束头发的嵌着宝石的紫金冠,额头齐眉位置勒着二龙戏珠图案的金色抹额。
紫金冠,又名太子盔,多用于王子及年少的将领。
前扇为额子,后扇在圆形头盔顶上加多子头。
左右挂长穗,背后挂一排短穗。
抹额即束额巾,古时武士多用之,也称额带、头箍、发箍、眉勒、脑包,汉族服饰,明代较盛行。
战国时代如果大王没有加冠没有束发是什么意思,王束发加冠后和没有束发加冠前相比如何?
束发加冠表示已经行过冠礼,既成人礼,可以自己亲政了,手握实权了。
冠礼
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冠礼具体浓郁的中国味,在汉字文化圈中更具有代表性。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 冠礼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经书记载,实行于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