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作者及朝代?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
富春山居图后半卷的作者是谁?
《富春山居图》后半卷的作者是:郑樗,道士,全真道士金志扬的弟子。字无用,号散木,盱江人。因此《富春山居图》后半卷称之为:无用师卷。
无用师卷,指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的后半段画幅。1347年,元代画家黄公望为同门师弟郑樗(字无用)所作,1350年绘制完成。富春山居图收藏于清代吴洪裕,被烧成两段,画幅后半段被称为“无用师卷”,前端称为“剩山图”。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富春山居图》真迹能够幸存于世,竟因乾隆当年看走了眼
我们看一下被乾隆提满了所谓诗的赝品《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乾隆把这幅赝品一再把玩,六下江南也带在身边。这位喜好题跋盖印犹如在邮局上班的老大爷,在这幅赝品上面不停的御题、御跋、御记、御识,一共多达五十五处,密密麻麻满布山巅树梢,把个画卷弄得满目疮痍,体无完肤。后来实在无从下笔了,才恋恋不舍地题上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不过转过年,乾隆又得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两幅《富春山居图》,一幅是真,一幅是假,可是两幅画实在是太像了,即使对古画颇有研究的乾隆也难以分辨。后来,乾隆得知了哪一幅才是真的《富春山居图》时,他不愿承认自己此前收藏的是假画,就一边坚定地宣布真的无用师卷是赝品,一边又以不菲的价格将这幅所谓的赝品买下。原因就是,这幅画虽不是真迹,但画得还不错。为此,他还特意请大臣在两卷《富春山居图》上题跋留念。直到1816年胡敬等奉嘉庆帝编纂《石渠宝笈》三编,《富春山居图》的真迹才得以正名被编入。
子明卷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后人为了以假乱真,多赚点钱,所以将原作者题款去掉,还伪造了黄公望题款,并且继续伪造了邹之麟等人的题跋。这一切的手段都把乾隆帝蒙骗了。其实子明卷仿制的漏洞并不难发现。元代书画上作者题款都是在绘画内容之后,而子明卷却将作者题款放在了画面上方的空白处,这明显不符合元代书画的特点。但是乾隆书画鉴赏水平,显然并不足以看出这些漏洞。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耗时七年为其师弟无用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时至今日,当人们从杭州逆钱塘江而入富阳,满目青山秀水,景色如画,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富春山居图》与两岸景致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从心底里赞叹作者认识生活,把握对象的神髓,进而提炼、概括为艺术形象的巨大本领。
《富春山居图》从完成的一刻,精通卜卦的黄公望已预言此画未来命运将巧取豪夺。此预言不幸一语成谶。七百年里,这幅画牵动了太多人的悲欢。黄公望在公元1350年于画末落款题跋,暇日于南楼援笔……兴之所至,无用过虑,有巧取豪夺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落款那一年是庚寅年,从此有关此图的故事,不断于不同的庚寅年出现转折;而且凡想巧取或豪夺者,正如大痴预言,"终难究其全貌矣"。
明成化年间沈周藏此图时便遭遇巧取者。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而失。后来此图又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之后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
清顺治年间,《富春山居图》在吴家流传至第三代,碰到了痴画疯子吴问卿。其临终前竟遗言,将此画火殉。吴问卿生前爱此画,除为其打造一间富春轩特别供奉外,据传睡觉抱着它,饮食望着它。枕旁桌边,一幅高僧本无痕、无用、无求的巨作,从此走上爱执癫痴的悲剧命运。根据记载,吴问卿在明代覆亡之际,还曾光着脚带着这张手卷躲入山中避难。就在稀世珍品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识货的侄子从火中把富春长卷抢救出来。当时文坛已将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与王羲之的《兰亭》相提并论,所谓国之二宝。历史巨作虽未烧成劫灰,却从此一分为二,一大一小。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卷;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
时代变迁,几经辗转,《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迹在清宫里静静安放了187年。直到1933年,日军攻占了山海关。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转移,以避战火浩劫。自此之后的15年中,《富春山居图》与近百万件故宫文物一起,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里,由北京经南京辗转运抵四川、贵州,至抗战结束后,陆续运回南京。又于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而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在康熙八年(1669年)让与王廷宾,后来就辗转于诸收藏家之手,长期湮没无闻。至抗日战争时期,为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并最终于1956年成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求文档: 简析《富春山居图》的艺术特点
求美化富春山居图的诗句,帮忙多提供一些。
要赞美富春山居图的诗句,或是与富春山居图相关的诗句。元代画家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然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王蒙、倪瓒、吴镇)中最孚众望的大画家。此外,画作之余,留有著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
《富春山居图》
作者:黄公望 、
正文: 两至正七年(1347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授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逐旋填剳,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锐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青龙在庚寅(1350年)歇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wnw6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