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129师386旅重要指挥官员姓名
写大名,写职务,简历不要旅长:陈赓、政委:陈再道
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是现在那支部队的前身?
129师385旅769团:红四军十师 → 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 → 太行3分区769团 →晋冀鲁豫野战军叁纵七旅19团 → 11军31师91团→ 12军31师91团→12军36师106团(红十师)。
129师385旅770团:红四军十二师 → 129师385旅770团 → 留守兵团385旅770团 →44年11月,随3
59旅南下支队南下至河南,编为河南人民抗日军第四支队10团 →中原军区之一
纵队第2旅5团 →46年6月中原突围之后,抵达鄂西北军区。
129师386旅771团:红叁十一军91师 → 120师386旅771团 → 43年,新编第4旅771团 →陕甘宁晋绥
联防军新四旅771团 → 西北野战军六纵新四旅771团 →6军17师49团。
129师386旅772团:红31军93师 → 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 → 太岳纵队386旅772团 →晋冀鲁豫野
战军四纵十旅28团 →13军37师109团(红93师)。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弘扬一二九师精神的小故事
一二九师里有什么故事啊??急急急。。1937年9月30日,第129师除以第385旅旅部率第770团及工兵、辎重、炮兵、特务等营留守陕甘宁边区外,师部率第386旅及第769团、教导团、骑兵营等部共9100余人,由陕西富平县出发,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根据 *** 中央决定,团以上单位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张浩改任师政治委员(1938年 1月由 *** 接任)。王维舟任第385旅政治委员,王新亭任第386旅政治委员。10月19日,第129师的先遣部队第769团,夜袭山西代县阳明堡日军前线飞机场,毁伤飞机24架。师主力部队挺进到正太(今石太)铁路以南的平定、昔阳地区,打击沿正太铁路西进的日军,先后取得长生口、七亘村、黄崖底、广阳等战斗胜利。11月中旬,第129师遵照 *** 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关于建立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于同蒲铁路以东、正太铁路以南、平汉铁路石家庄至磁县段以西地区展开,并派出多批游击支队和工作团深入晋冀豫边广大地区,配合当地 *** 组织,建立抗日政权,组织群众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为钳制日军向黄河防线的进攻,配合晋南 *** 军和晋西北、晋西南的八路军作战,第129师于1938年2月和3月,在正太铁路和邯(郸)长(治)公路沿线展开交通破袭战和伏击战,先后取得了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胜利,共歼日军2000余人。4月初至27日,第129师在八路军总部指挥下,与第115师第344旅、决死队第1、第2纵队等部共同战斗,粉碎了日军3万余人对晋东南地区的“九路围攻”,收复辽县(今左权)、黎城等18座县城,巩固和扩大了晋冀豫抗日民主根据地。4月下旬,为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徐向前率第769团、第115师的第689团等部挺进冀南,扩大了冀南根据地;第386旅则向豫北发展,开辟了豫北安阳、林县、辉县山区抗日根据地。为加强地方武装建设和统一各游击支队的指挥,成立了晋冀豫军区。经过一年多的斗争,第129师部队得到了很大发展,还组建了独立旅(陈再道任旅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及补充团、骑兵团等;并以第769团、独立团、汪乃贵支队合编为新385旅(陈锡联任旅长、谢富治任政治委员);另将各基干游击支队分别合编为先遣支队、独立支队和独立游击支队。到1938年10月,第129师发展到5万余人。12月下旬,第129师师部率第386旅主力及先遣支队一部,挺进冀南和鲁西北地区,于1939年1~3月,与冀南军区部队一道粉碎日伪军3万
《亮剑》里的“老师长”是什么军衔?
《亮剑》是以历史人物为原型塑造的一部战争电视剧,其中主角李云龙的原型就是“疯子战将”王近山,而其中的“老师长”就是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历任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先遣队司令,八路军129师师长,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中原野战军及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军事学院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排名第四。
刘伯承元帅,既是中国“三个半军事家”的一员,也是“二十世纪最奇特的六位传奇军事家”之一。刘伯承元帅早年成名,为川中名将,后来到苏联又进行了学习,是中国军队正规化的重要推动者,对中国军队的了解和建设及军队现代化的功绩在军人中仅次于毛主席和朱老总(蒋介石语)。
五次反围剿作战的失败,迫使中央红军进行长征,在毛主席的地位还没有建立之前,中央召开黎萍会议,首先就恢复了刘伯承的总参谋长职位,并担任先遣队司令,从这也可以看到刘伯承当时的才能和作用是很得到各方认可。刘伯承在长征中智取遵义,巧渡金沙江(当时三方共同抢占渡口,为何只有刘伯承能成功,想了解的可以查阅一下,对比之后会发现刘伯承为何被称为“智将”),彝族结盟等诸多战绩,为红军长征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抗日战争期间,刘伯承带领原四方面军的部队,其实上不怎么受中央待见,刘伯承处于上不信任下不服的境地,但是129师在整个抗战期间立功无数,最后“9000兵甲过黄河,30万将士出太行。”抗日战争期间,129师“袭击阳明堡”,“双重设伏”,“神头岭伏击战”等景点战役打的妙笔生花。
在抗战过程中刘伯承延伸了游击战的内容,提出“敌进我进”的方针,为反围剿创造了新的思路。这也是为什么十大元帅中只有刘伯承能成为“ *** 军事思想的重要补充者”。
解放战争初期,刘伯承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打响了反击蒋军的之一枪,这是八路军首次由游击战转为运动战的作战,但是刘伯承三战三捷。同一时期只有苏中战场的粟裕“七战七捷”可以向媲美,而论规模而言刘伯承有更胜一筹,但是粟裕能连战连捷,连续时间更长,采用以小博大的战术。
挺进大别山之前, *** 的各大解放区中,东北被赶到松花江以北,苏中涟水都丢了,陕西到处转战,晋察冀被傅作义按着打,只有晋冀鲁豫战区做到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目标,并且没有败绩。虽然这和蒋军重点进攻两端有关,但是也和晋冀鲁豫的战斗力分不开,当时的晋冀鲁豫部队有差不多30万的军队,其中主力都十几万,是 *** 最强的一支部队。
中央当时为了缓解其它战场的压力,决定跳出去打外围,所以有了挺进大别山。这一举动吸引了几十万人在刘邓的周围,大大缓解了周边战场的局势,尤其是山东战场。并且最为关键的是,将晋冀鲁豫的剩下的物资可以调运到其它地方,缓解了解放区的经济压力。由于大别山的环境并没有想象中好,刘邓的十二万大军,最后出大别山的时候只剩下不到7万人,而且重装损失殆尽,战斗力下降严重。
刘伯承元帅在淮海战役期间,及时的发现了宿县的重要性,并派兵占领宿县,依据切断了 *** 的退路。宿县占领说明了淮海战役进入到一个类似关门打狗的局面,对淮海战役的发展由很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和辽沈战役的锦州类似。
第二野战军最后担任了解放大西南的任务,完成了对蒋介石在大陆集团的最后追击,之后有安排张国华入藏,完成了中国大陆上对 *** 的最后一战。整个解放战争中,刘伯承率领的队伍由开始打到结束,歼敌人员为五大野战军第二,而全军总人数只有30万左右。
战争结束之后的刘伯承进行了军事学院的建设,继续完成中国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事业。可以某些错误的批判中掺杂个人恩怨,刘伯承被迫辞去了军事学院院长之职。对印度反击作战中刘伯承一句“有水必有路”,开启了中国军队袭击和追击印度军队的 *** 。
刘伯承元帅于1986年去世,时年94岁,是开国元帅中寿命最长久的人,但是他一生负伤九次,多次在死亡的边挣扎,这也使得他晚年生活不能自理。
长征途中牺牲的师级干部名单
长征途中牺牲的师级干部名单以下从网上随便摘录一些,差很多,八路军取团以上,新四军取旅以上,抗联取军以上。
陈锦秀 1912-1938 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团长 1938年1月22日在河北省平山县温塘镇作战牺牲
刘礼年 1909-1938 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政委 1938年3月31日在山西省宁武县石湖河作战牺牲
叶成焕 1913-1938 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团长 1938年4月16日在山西省武乡县长乐村战斗中牺牲
魏大光 1911-1939 八路军120师独立2旅旅长 1939年8月在河北省永清县大宁口村乘船时与日军汽艇遭遇,在激战中牺牲
郭征 1915-1939 八路军120师独立1旅参谋长 1939年9月28日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战斗中牺牲
闻允志 1900-1940 八路军第2纵队1旅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1分区政委 1940年春于山东省冠县渡卫河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牺牲
苏精诚 1912-1941 八路军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 1941年1月27日于山西省武乡县韩壁战斗中牺牲
范子侠. 1908-1942 八路军129师新10旅旅长兼太行军区6分区司令员 在百团大战曾经三次负伤 1942年2月12日在河北省沙河县柴关反扫荡作战中壮烈牺牲
董天知 1910-1940 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纵队政委 1940年8月20日于山西省潞城县王家庄战斗中牺牲
刘诗松. 1911-1942 八路军129师新7旅政治部主任 1942年4月11日于河北省南宫县郑家堤作战牺牲
陈元龙 1912-1942 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 1942年4月29日于山东省丘县作战牺牲
王炳三 1915-1942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1942年6月在冀鲁边区作战牺牲
石景芳 1912-1942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1分区军区司令员 1942年6月在山东省南皮县作战牺牲
杜子孚 1910-1942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委 1942年6月19日与部队在山东省东光县大单家村被日伪军包围,组织突围时牺牲
黄 骅 1911年出生,湖北阳新人,1929年参加红军,曾任红军团长,时任冀鲁边区副司令员兼任之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副旅长,1943年六月在河北新海县牺牲
符竹庭 1913年出生,江西广昌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 产 党,曾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时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委,滨海区政委,1943年在江苏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