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是什么学家 达尔文的简介(居里夫人是什么学家?达尔文是什么学家?)

wanfu 百科 64 0

达尔文是什么学家 达尔文的简介

1、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

2、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3、达尔文本人说过:“我一生中主要的乐趣和唯一的事业,是我的科学著作。还有一些在旅行中直接考察得到的最重要的科学成果。”如:达尔文本人所写的著名的《考察日记》和《贝格尔号地质学》、《贝格尔号的动物学》等。

居里夫人是什么学家?达尔文是什么学家?

玛丽·居里(MarieSkłodowskaCurie,1867-1934年)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华沙。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之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之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达尔文是怎样完成物种起源的?

达尔文。

进化论。

这六个字有多少丰富的涵义呢?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的综合”,它标志着生物进化论思想的完整形成。从此生物科学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它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科学最完满的进化理论,是现代进化论的主要理论基础。正是在他的理论上,又加入遗传学理论,现代科学的进化论才得以建立。

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受到空前重击。

查理·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英国的希罗普郡。

他的祖父是一位医生、博物学家、诗人。祖父曾经用诗歌表达自己的进化论思想,也是进化论的先驱者之一。他还发表过《动物学》等多种著作。

达尔文的父亲是一代名医,造诣极深,知识渊博。达尔文的母亲是瓷器收藏家的女儿,爱好花草树木的种植。

达尔文生长在一个拥有浓重的博物传统的家庭。他的祖父与外祖父都是英国科学团体的成员,与发明家瓦特、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及工程师博尔顿关系密切。

达尔文从小喜欢大自然、很贪玩、学习成绩并不好。甚至家长和老师认为他的智力比较低下,对他也不抱什么希望。

达尔文进入教会学校,但对圣经的学习不感兴趣。他喜欢旷野或沙滩上的各种自然物品,还喜欢钓鱼、上树摸鸟蛋,搜集其他的物品。

更令大人生气的是,他喜欢打猎、养狗和捉老鼠,以致父亲生气地训斥他:“你这样下去,会给我们这样的家庭丢脸的。”

16岁以前,达尔文上的都是著名的学校,但是却什么都没学到,然而脑子里也有了这样的观点:大自然是上帝所造,上帝为了人类的生存特意创造了地球,而地球的物种一经上帝创出,永不改变。

1825年,16岁的达尔文被父亲送去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继承祖业。然而达尔文不喜欢医学,甚至有晕血症。在这一段时期,他主要的收获是阅读了马克的进化论的书,还掌握了许多生物学知识。

父亲又把儿子转入剑桥大学基督教学院学习神学,希望儿子能成为一名体面的牧师。但是,1828年,达尔文刚进神学院时成绩还很好,没多长时间,他就开始厌恶神学,又要换学科。

父亲生气了,不再管他。就这样,达尔文在剑桥度过了3年。这3年用达尔文自己的话说是“完全浪费”了,他与一些富家的浪子赌博、打猎、酗酒、游玩。

然而这3年他还是有收获的,那就是认识了一位植物学教授亨斯洛和一位地质学家塞奇威克。他更加喜欢研究生物与地质了。

1831年达尔文离开剑桥之前,曾经跟塞奇威克到北威尔士地区进行地质考察。这次考察中,他实际运用并掌握了科学的思维 *** :由事实得出一般的结论,要归纳并抽象分析。

1831年8月,达尔文一生的重大转机来临了。英国海军的“贝格尔”准备航行去南美进行考察,主要是测绘地图和考察水文。船上缺一名博物学者。于是,亨斯洛教授推荐达尔文去。就这样,达尔文兴冲冲地赴任了。

据说多亏了亨斯洛教授,因为船长和达尔文的父亲开始都不很同意。

1831年12月27日,“贝格尔”号舰驶出英国的德翁港,穿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先到达巴西,在南美洲海岸停留约两年,再从南美洲西海岸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横渡太平洋驶向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然后从印度洋绕过好望角,穿越大西洋再回到巴西。

这样,环球航行历时5年,到1836年10月回到英国。

每到一处,达尔文积极地采取各种生物和地质标本。他看到:首先,在南美彭巴的地层中发现了巨大古代动物化石,这种动物有着很多现代动物的 *** 特征。其次,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大多数生物都具有南美生物的特征。特别是群岛中每个岛屿的生物只是稍稍不同。他考察了14种地雀,发现这些鸟类和南美的差不多,他进一步证明了这些地雀确实来自南美,它们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

另外,在南美大陆时,达尔文观察到了一条清晰的线索:密切近似的物种,自北向南,顺次更代。

而赖尔的《地质学原理》更帮助了达尔文。他接受了地质渐变的观点。从书中,达尔文深刻地理解了比较历史 *** 。

物种如此多种多样而连续渐变式的不同,使达尔文认为只能假设物种逐渐变异。

达尔文在这5年中建立了物种渐变进化的萌芽。他说:“当我作为一个自然学者在皇家军舰上航行时,在南美洲看到某些事实,有关生物的地理分布和古代与现存生物的地质关系,我深深被这些所触动。”这些都成为神秘的物种起源问题的曙光。

达尔文最直接的想法是:上帝创造这些如此相似、如此繁琐、如此费精力而不经济的花样物种干什么?

再回到英国时,达尔文已经俨然一位成熟文雅的绅士了。他训练有素,知识丰富,而且很有风度。父亲高兴极了。

通过考察报告的整理,达尔文成为远近闻名的地质学家。1838年,达尔文当选为地质学会的秘书。

这时,他还没有找到严谨可信的进化论解释和证明,但进化论的观点却越来越明晰坚定了。

1838年,达尔文组建了自己幸福和睦的家庭,他与青梅竹马的表姐埃玛结婚。他们家庭十分亲密无间,只是由于近亲结婚的原因,致使达尔文的儿女出现生理缺陷,使老人常常增添烦恼和不安。

达尔文的家境殷实而富裕,长辈给了他们很多钱,这使得达尔文能够随心所欲地进行研究工作。婚后,他们定居在伦敦乡下的唐村。在那里,达尔文进一步整理资料,研究进化论。

就在1838年,《人口论》跃入了达尔文的眼帘。《人口论》是马尔萨斯(1766~1834年)的著作,这是有关社会问题与人类问题的研究。

马尔萨斯认为,人类为了资源和生存而展开了斗争和竞争,既可导致消极的后果又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果不加控制,人口将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只可能以算术级数增长,这种比例上的失调终究会导致人口过剩,那么会发生饥饿、瘟疫来平衡控制。

这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猛然间打动了达尔文。达尔文说:“1838年10月,即我开始系统研究的15个月之后,我偶尔阅读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本来是为了消遣,并且由于长期不断地观察动物和植物的习性,我已具备很好的条件去体会到处进行着的生存斗争,所以我立刻觉得在同等环境条件下,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下来,不利的变异将被消灭。其结果大概就是新种的形成。于是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据以工作的理论。”

就这样,在赖尔与马尔萨斯著作的影响下,达尔文于1842年写成了一个提纲。1844年,他又写了一个较长的提纲,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命进化论已经初具规模。

但是,达尔文又过了10年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他是一个严谨的人,要继续观察并研究人工选择与变异。为此,他做了不少实验。他要写一个理由充足、逻辑清楚的巨著。

1857年,达尔文在给阿沙·葛雷的信中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这个问题。然而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因为进化论的思想已经广为流传,所以很多人认识到了这一问题。赖尔就催促达尔文抓紧时间。等达尔文动手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信和一篇论文。

一位名叫华莱士的青年生物学家请达尔文发表意见,并请在有价值的前提下推荐发表。达尔文仔细一看,竟然是自己20年来思考的问题。最令人惊讶的是,有很多词和句子都仿佛是达尔文自己说的。

后来,他得知华莱士比自己小14岁,也考察过群岛物种并且读了《人口论》。难怪如此。于是,达尔文准备放弃自己的计划了。他认为让华莱士发表文章即可。这种胸襟是很让人赞叹的。

当赖尔得知此事之后,便把华莱士的论文和达尔文的两个提纲都发表了,然后劝说达尔文加紧写作,就这样,一部险些流产的划时代巨著诞生了。

1859年11月24日,《物种起源》终于出版。全名是《论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或生存斗争中最适者生存》。由于是提纲已先发表,人们早就拭目以待了,初版本1000多册著作被抢购一空。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理论。达尔文指出:生物具有普遍的变异现象。达尔文用家养的变异和自然的变异相对比,用极其丰富的资料证明了这一点。

物竞天择,生物具有普遍的生存斗争现象。生物按几何级数繁殖,这样势必造成生存的竞争。每种生物的产生,其个数都要比生存下来的生物要多得多。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生物同环境的斗争是三个主要生存斗争方面。

自然选择是中心理论。自然对所有的变种都进行了选择,并且让最适应的生存下来。这些幸存的变种留下的后代最多。对于进化来说只有那些可遗传的变异才是重要的。达尔文论证了自然选择比人工选择更优越。人工选择产生的后果和“自然”在地质时期内累积的成果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自然比人工远远要高明得多!

尽管达尔文阐释了生物进化的动力和结果,但是由于遗传学尚未建立,所以达尔文的论证是在核心论证上缺乏深度的。而且,斗争性在达尔文的理论中过于强调,而协作性显然有些薄弱。

《物种起源》打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在欧洲引起轩然 *** 。

首先,来自宗教的攻击最多。达尔文不爱辩论争吵,只是接着研究理论。因为他只想在证据十分确凿的前提下发表著作,以使人们信服地接受。

赫胥黎成为达尔文进化论的斗士。在英国1860年牛津会议上,赫胥黎给威尔伯福斯主教为代表的神创论以有力的回击。他的讲话使很多人支持进化论。而且赫胥黎还提出:“人猿同祖。”

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没有涉及人类进化的问题。后来,赫胥黎、海克尔、斯宾塞发展到人类问题,开始解释人在自然中的位置。由于华莱士不同意将进化推广到人,所以达尔文独立地研究。1871年,他发表了《人类的由来及其性选择》。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墓志铭是“他颠覆了世界,虽然并不完全”。“他颠覆了世界”是指达尔文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墓志铭是“他颠覆了世界,虽然并不完全”。“他颠覆了世界”是指达尔文

A. 进行了环球航行和考察

B. 开启了人类近代科学的新时代

C. 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D. 推翻了上帝创造万物的学说



D

达尔文的学生时代是何等的叛逆与执著?

8岁的达尔文进了镇上的小学——凯斯牧师主持的一所小学校。第二年,他转入布特勒博士学校。入学的之一天,达尔文兴奋极了,盼望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可是不久他就失望了。布特勒博士学校是一所严格的旧式学校。教的是难懂的经文,枯燥无味地讲授古代的地理和历史,没有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达尔文给这个学校的评语说:“最有害于我的思想发展的,无过于布特勒博士学校了”,“这个学校对于我的教育,简直是一个空洞的场所。”

于是,他把精力和感情都倾注在课外活动中,而考试成绩却越来越差。这种“不务正业”的行为,遭到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反对,校长布特勒博士把达尔文召去,公开地斥责他是一个“二流子”;父亲气愤地责骂他:“你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外,什么都不操心,将来会丢你自己的脸,也会丢全家的脸。”

1825年,父亲将13岁的达尔文和他的哥哥一起,都送到了爱丁堡大学学医,希望他们成为和祖父一样的名医。然而,灌授式的课堂教学 *** ,很快使达尔文感到讨厌,他不想当医生,而对自然科学兴趣十足。

父亲对于儿子的“游手好闲”很担心,对于这个童年丧母的儿子既恼火,又心疼,见他无意学医,就想培养他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

1828年秋,达尔文被送进了剑桥大学学神学。开始,达尔文也有喜欢做一个乡村牧师的想法,并认真阅读了英国教会的教义和有关神学的书籍,一点也不怀疑圣经上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理,“确信我们的教义一定是可以全部接受的”。在神学的考试中,他成绩优良,名列前茅。

但是,古典的课程,枯燥的神学,很快使达尔文感到厌烦。所以,课余时间达尔文又常常去找自然科学家,和他们一起谈心、散步、做实验,讨论他真正关心的科学问题。

达尔文对刻板的教学制度、陈腐的教学思想极为厌倦,也对它的束缚进行了坚决的反抗。他是旧传统的叛逆者。而他对自然科学的追求却是那样的执著,即使面对学校、家庭、同学的谴责和讥笑,都未曾动摇和放弃过。

还是在布特勒博士学校时,他就常常去捕捉昆虫,寻找矿石,拾拣贝壳,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听人讲解晴雨表上游标的原理,跟一位校外老师学习几何学知识。在布特勒博士学校学习的最后一年,他的哥哥置办了一套化学仪器,在花园的工具房里,布置了一间实验室,努力进行化学上的研究。达尔文尽管一天的学习和活动已经十分劳累了,可他仍然跑步回家,赶着去当哥哥化学实验室的助手。达尔文一边帮助哥哥做实验。一边看书。后来,就学着动手独自操作,很快就掌握了 *** 几种化合物的 *** 。他把和哥哥一起进行化学实验看成是“受到的更好教学”。

在医学院学习期间,达尔文曾结识了一些爱好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的青年朋友,其中一个是比他高几年级的葛兰特。在一次散步时,葛兰特热情地给达尔文介绍了拉马克的进化观点。虽然达尔文曾读过祖父写的《动物生理学》一书,但对拉马克的进化观点还是表示了极大的惊讶。葛兰特是研究水生动物的,达尔文经常跟着他到潮水涨落的沙滩上捕捉动物,并尽更大努力进行解剖。在这期间,他们还和渔民一道撒网捕鱼,捕捞牡蛤,并且制成各种标本,带回来分析研究。

有一次,达尔文利用简陋的显微镜,进行了两小时的观察分析之后,发现了一种名叫板枝蚧的动物,所产生的具有鞭毛并能运动的幼虫,而过去却被研究家们错误地认为是板枝蚧的卵。还有一次,他又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类似蠕虫的海蛭的卵衣,而过去曾被人们认为是墨角藻幼龄阶段的球状体。他把这两项发现写成论文,在当时爱丁堡大学学生自己成立的、以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命名的学会上进行了宣读,获得了大家的好评,这使年轻的达尔文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达尔文还非常虚心好学。当他听说一位黑人擅长剥制鸟类标本,就立即前往拜访和请教。他从黑人老师那里学会了 *** 标本的技术,彼此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学校放假之后,达尔文就和朋友或姐姐一起,进行远足旅行、打猎。有时与猎场的看守人一起,整天跋涉在丛林蔓草之中;有时还登上积雪的高山,常常累得喘不过气来,可心情却格外舒畅,他和朋友们捕获和采制了很多不常见的鸟雀和植物标本,学会了观察和搜集动植物的 *** 。

在剑桥,达尔文仍然以大量的时间进行郊游,阅读各种自然地理著作和搜集昆虫、植物等活动。长期的实践活动,使年轻的达尔文更加精明能干,他发明了两种新的采集 *** 。一种 *** 是在冬季刮下老树上的附着物;另一种 *** 是采集船底下的附积物。这样,他便得到了一些别人得不到的罕见物种,并收在斯蒂芬编的《不列颠的昆虫图解》中。

有一次,达尔文发现一棵老树上有一片坏死的皮,凭多年经验,他马上感到今天要有收获了。他小心翼翼地剥下老树皮,一眼看到了两只罕见的甲虫。达尔文兴奋极了,他极为熟练地一手捉了一只,心里乐开了花。他刚想仔细看看这两个可爱的小家伙时,又发现了第三只更为罕见的甲虫。怎么办?虽然寒风刺骨,达尔文却急出了汗。绝不能让它逃走,达尔文顾不得多想,把左手上的那只放在嘴里,正想腾出手捉第三只,他感到嘴里的小家伙一动,喷出一种液体。顿时感到嘴里又麻又痛又烫。他赶快把它吐了出来,那只狡猾的小家伙便欢蹦乱跳地逃跑了。等再想抓第三只时,却懊丧地发现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溜走了了。这个小故事却生动地反映了达尔文珍惜每一次科学实践的机会,热衷于生物学研究的心态。达尔文

在阅读了大量自然科学书籍后,受到很大鼓舞,尤其是波堡德的《南美旅行记》和赫夏尔的《自然哲学的初步研究》,更激励了青年达尔文的雄心,使他强烈地希望自己也能为自然科学的大厦增添一砖一瓦。在剑桥大学三年的大学生活中,他结识了许多地质学家、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其中对达尔文影响更大的是汉斯罗教授。

汉斯罗是老一辈的自然科学家,在植物学、昆虫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达尔文经常去听汉斯罗讲课,并被他生动的讲演所倾倒,汉斯罗见达尔文对自然科学兴趣浓厚,经常热情地关心、帮助他,1830年初,在汉斯罗的鼓励下,达尔文开始了对地质学的研究、考察了几个地方。同年8月在汉斯罗的介绍下,达尔文与地质学家汉威克教授一起,去北威尔进行古岩层的地质考查。这一次爬山越岭的地质考察,使达尔文得到了很大收获。知道了怎样调查研究一处的地质,还学会了检验岩石层,采集化石等本领,为以后的环球旅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达尔文热心于生物学的研究,但是由于神学思想的长期熏陶,“神创论”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对拉马克的进化观点还不能正确理解,究竟谁是谁非?达尔文有着对生物学的极大兴趣,带着“神创论”与“进化论”的矛盾结束了大学生活,走出了剑桥大学的校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