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货币政策
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三类:一、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预缴进口保证金;
⑥其它政策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何为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建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当准备金制度普遍实行,中央银行拥有调整法定准备率的权力之后,就成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而且是最猛烈的工具。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撕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再贴现率的决定、调整。这种作用主要着眼于短期,调整货币供给量,由于再贴现率在利率体系中的关键作用,这种调整也具有告示效应。另一方面是对申请再贴现的资格的规定。其作用着眼于长期,主要能改变资金流向。
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 operation)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2023年下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发力重点支持什么领域
2023年下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发力重点支持什么领域如下: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记者吴雨)中国人民银行1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6.9万亿元,总量维持在合理水平。结构性工具优先用于最需银行资金支持的领域,持续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既可以调节利率水平,又可以调节利率结构的是( )。
A.再贷款政策B.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C.再贴现政策D.公开市场业务... A.再贷款政策B.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C.再贴现政策
D.公开市场业务
【答案】:D
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是现代中央银行应用最为广泛的货币政策工具,被称为货币政策额“三大法宝”。公开市
场业务指的是中央银行庆腊谨在金融市场上卖出局轿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
策目标的一种政誉基策措施。
经济学中,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内容是什么?并分别作名词解释。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存款准备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1、存款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规定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央行对存款准备率的调控其实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上调存款准备率时,各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就会下降,市场流通的货币量减少,这就是紧缩的货币政策。
2、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时,按照一定的利率计算利息,这种利率就是贴现率。一般情况是贴现率小于市场利率。
3、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通过买卖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来调节货币市场的一种货币政策。这种政策有很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但是要想完全发挥其有效性还在不断的探索中。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