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节来历是什么
老人节的来历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到了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促成人与自然和谐,启发后生尊老敬老。 伟人 *** 很喜欢重阳节,曾以《重阳》为题填词。词曰:“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从“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两句,可以看出重阳节在人心里的痕迹很深。 那么重阳节的是如何来的? 《易经》对“重阳”的界定。 《易经》“以阳爻为九”,将“九”字视为阳之极,两九相重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并重,故名曰“重阳”。先民最关心节令稼穑,所以他们对季节的更替,比对朝代的更替还要上心。历代帝王为了牧民,也必须关注时令和民俗。 曹操的儿子曹丕,曾写下一篇文章,题目是《九日与钟繇书》。文中说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那么重阳节古代人都玩些什么呢? 一、由于重阳节到来之时,正是秋季收获的黄金季节,秋阳高照,五谷丰登,人心喜悦,所以人们在户外活动时,都要吃吃、喝喝、玩玩。但说来奇了,这一天,大家别的都不吃,偏偏要吃蒸豆糕;别的都不喝,偏偏要喝菊花酒;别的都不玩,偏偏要手持“茱萸”,到处插,玩不停。 原来早在东汉的时候,汝南县有个青年,名叫桓景,家住汝河之畔。这汝河里有一个瘟魔,不停地发动瘟疫。瘟疫蔓延之时,家家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汝河两岸百姓苦不堪言。 又一场瘟疫到来,桓景父母双双丧命,他自己也大病一场。病愈之后,他辞别妻儿乡邻,访仙学艺,决心为民除掉瘟魔。他到处打听,得知南山之中,住着一位名叫费长房的仙翁。这仙翁能够降妖除魔,法力无边。但要找到他,要翻99座山,涉99条河。桓景不畏艰险,在一只仙鹤的引领下,走了99天,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来到一座古庙前。但古庙已经多年不开门了,费长房也多年不曾收徒了。 桓景就在庙门前长跪不起,跪了三天三夜之后,费长房终于收他为徒,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青龙剑。 一天,费长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已学到本领,该回去为民除害了!”并随手送给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让桓景骑着仙鹤回家了。 仙鹤神速,顷刻到家。九月九日晨,桓景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高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惊慌止步,脸色突变。桓景见了,不由分说,挥剑下山,把温魔刺死了。从此以后,汝河两岸再无瘟疫。但此后每逢九月初九,人们还要登高避邪,登高时还要带茱萸和菊花酒,相沿成俗,遂成节日。 这故事并非民间口传,而是梁朝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的。洛阳人甚重此节,即使到了民国时期,即使遇到灾荒之年,到了这一天,人们还要登高望远。大家抬起装有酒菜的食盒,北登邙山,南游龙门,有的学校还组织师生集体登高,让学生回来写游记,谈感受。至今有些“老洛阳”和坐地户,还在这一天蒸豆糕、枣糕。 为什么要蒸豆糕、枣糕呢?原来“糕”与“高”谐音,这一天吃“糕”,运气就会往上走,生活就会步步高。而插茱萸和饮菊花酒是什么原因呢。除了上面说的是为了纪念桓景降妖之举外,还有一个重要很实用的原因。 原来茱萸、菊花酒都是好东西,都有药用价值。 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树可以长到一丈多高,春天开绿白色花,秋天结紫黑色果实,入药或酿酒,都可以治病。因越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更好,因而又叫“越椒”或“艾子”, 它的果实成小粒状,辛味浓,有温中、止痛、理气功效,是“六味地黄丸”的重要配料。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所以又名“避邪翁”。 古人坚信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所以在重阳节这天,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红布缝成小囊,带在身上,这在唐代已很流行。或佩于臂上,或做成香袋,也有把茱萸插在头上的。妇女和儿童是这些玩意的主要“载体”,但也有男子佩带的。这种习俗很好,等于全面开展防疫工作,有利于身体健康。 这种习俗影响之深,直至社会人心。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把遍插茱萸和思念亲人结合起来了;杜甫更好玩,他在《九日蓝田崔氏庄》一诗中竟然说:“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担心来年身体不好,竟拿着茱萸不松手,要看个仔细。 二、重阳节,是要饮菊花酒的。 重阳节赏菊及饮菊花酒,起于晋朝诗人陶渊明。陶渊明爱菊出名,不但种菊、赏菊,还“吃菊”,也就是饮菊花酒。后人尤其是文人,特欣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与潇洒,纷纷仿效起来,赏菊爱菊。尤其到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盛况空前:大街小巷,亭台花圃,到处是菊花;士农工商,徜徉其间,到处是游人。 菊花又叫黄花,它不在春天开放,也不在夏日妖娆,偏偏等到深秋百花凋零时,才傲霜怒放。所以黄巢诗云:“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奇怪的是黄巢不说“待到秋来九月九”,偏说“待到秋来九月八”,可能他写这首《不第后赋菊》时心情郁闷,也可能他一向敢于反抗,连写诗也是逆向思维。 古时重阳节饮的菊花酒,不是当年酿造的,而是在头年重阳节就酿好,专为第二年重阳节准备的。酿酒的 *** 是: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再采一些青翠竹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开始酿酒。酒酿成后,放至次年九月九日饮用。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治头昏、降血压,减肥、轻身,还有补肝气、安肠胃、明目之妙。 所以老百姓喜爱菊花,喜欢菊花盛开的九月,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整个菊花开放期间,都可以赏菊。我市近年来在王城公园搞菊展,展出的时间很长,到了国庆节后好多天,还有菊展。有人觉得在洛阳看着不过瘾,就跑到开封去看。
中国之一个老人节是啥时候?
在1988年,中国"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俗称"老人节"。据此风谷习惯,1988年我国 *** 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从此,农历"九月九"成为我国法定的老人节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被称为“双九节”“老人节”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
双九节和老人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其他称呼。重阳节是农历的九月初九,因此这被称为双九节。重阳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看望老人,表达孝心的节日,因此也被称之为老人节。王维有一首诗,使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更加深入人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重阳节的来历。
九月是秋季,一个丰收的季节,古时候的人们在丰收的季节都是要祭祀的,重阳节就源自于对天象的崇拜。那时候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欠发达,人们对于丰收的把握只能依靠于天象,所以在秋天丰收的季节就会有祭祀出现。而在《易经》中,九是阳数,所以两个九,就称为重阳。因此,九月九日这一天,就被称为了重阳节。
二、重阳节的祭祀活动。
重阳节的祭祀活动也可以称之为重阳节的庆祝活动。这一天,人们有的登高祈福,有的秋游赏菊,有的配插茱萸,有的拜神祭祖。由此可以看出,重阳节的活动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风俗,这个节日只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激,这种欢乐气氛是自由愉悦的,所以重阳节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吉祥稳重的。
三、现代社会赋予了重阳节敬老的含义。
九,给人的寓意是长长久久的意思,人们都喜欢老人长寿,九九,谐音久久,蕴含着长长久久的意思,这对于老人来说,就有了长寿尊贵的隐层含义。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又被赋予了尊老爱老的含义,因此重阳节又可以被称之为老人节,表达了对老人长寿的一种美好祈愿。
我国老人节是如何确定的(是何时由何部门发布何文件确定的)?即依据是什么?
我国老人节是由法律确定的,根据2012年06月26日日提交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中明确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九九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敬老爱老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次国家拟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更加凸显了敬老爱老尊老助老的重要性。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二条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第二十六条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监护人在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法承担监护责任。老年人未事先确定监护人的,其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确定监护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拟以法律形式确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国际老人节是哪一天?(回答者注意,不是问中国的九九重阳老人节)
国际老人节是在10月1日。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和许多国家如中国、日本、瑞典、法国等国都组建了一些较为完善的老龄科研组织和机构,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加强对老龄问题的综合研究。联合国于1982年在维也纳举行了之一届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在以后16年的历届大会上都涉及了老龄化问题,并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议:《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十一国际老人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991年,根据第45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第106号决议,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老人节。国际老人节如今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官方的老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