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始皇的功与过都有哪些(秦始皇的功与过是怎样的)

wanfu 百科 75 0

关于秦始皇的功与过都有哪些

快快!急急!!

对秦始皇的评价对于中国历史上之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之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之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对的。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对秦的记载。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

更详细的有关秦始皇的功与过请参看下面这个网站:
http://www.***.net/Article/Print.asp?ArticleID=2045

秦始皇的功与过是怎样的

1、优点
①统一中国,结束战国的战乱,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②统一文字,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文化基础,从此,中国人不论说何种语言,但均可借助统一的文字进行交流。
③统一度量衡及货币,在全中国奠定了交易的标准,促进了南北交流,有利商业的发展。
④统一驿道,要想福,先修路,纵横全国的规范道路,有利于国内的物资交流。
⑤立郡县,先进的行政区划,避免了藩国制征战不休的弊端。
2、缺点
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 *** 外,民间只有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
②为了显示自己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的声威强迫人民出力替他建造一所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
③秦始皇还征用了七十万犯罪的人,替自己建筑一所规模十分宏大的俪山坟墓。
④秦朝的刑罚也是十分严厉和残酷的。死刑有弃市、腰斩、车裂、磔、镬烹等等名目,罪名比较重的犯人,他们的亲属也要被一并处死。
⑤秦朝的赋税是很重的,地主对农民剥削也就十分残酷,以便把赋税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
⑥秦始皇在实现统一后,他的权力欲已经膨胀到想入非非、荒唐透顶的程度,所以传到二世便被推翻了。
3、人物简介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之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简略一点。。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秦始皇的功在于他:一是统一了六国;二是统一了文字;三是统一了度量衡,建立了我国历史上之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始皇的过在于他:专横,残暴。

秦始皇对历史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有什么意义

秦始皇对历史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有什么意义
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更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 *** 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求一篇《如何评价秦始皇》或《我看秦始皇》的历史作文。500字左右。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之一位封建皇帝,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人们评论的焦点之一。雄才大略和专横暴虐集于他之一身,并且同样突出。一方面,他的煌煌伟业,引无数后来英雄志士竞相折腰,以之为人生的座标、心中的楷模。如李白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就透露出其对秦王威仪的无比景仰和神往;英明君主如唐太宗者,也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朕提三尺剑以定四海,远夷率服,亿兆又安,自谓不减二主也”。近代资产阶级学者章炳麟更盛赞其“虽四三皇、大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另一方面,他的累累暴行,又使其成为被控诉、诅咒的对象。“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过秦论》);“秦始皇即位三十七年,内平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暴骨长城之下,头颅相属于道,不一日而无兵”(班固《汉书�6�1�6�1武王子赞》);“秦始皇之天道,岂不甚哉!视杀人如狗彘”(晋《傅子�6�1问刑篇》);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然而影响最深远的恐怕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了,秦始皇的暴君面目因之而得以“千载流芳”。
秦始皇是够神奇的了,爱也好,恨也罢,都无法否认这一点。毕竟,他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但在这千年的光环与骂名之下,真实的秦始皇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想他首先是一个人吧,有与我们普通人相近或至少我们可以理解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时光流转变换了千年,人性却是永远相通的。试着从人性化的角度,并且分阶段地来看秦始皇,或许能让我们对真实的他靠得更近。

一、试析秦始皇性格及形成

青少年时代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赢政生于落难王孙之家,少遭不幸,羁身异国。有幸归秦接掌王位后,因年少而“委国事大臣”,历经嫪毒和吕不韦弄权和数起国内叛乱。他亲政后进行的统一战争也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处于逆境之中。这些无不磨炼了他顽强的意志,并较能虚心接纳客卿进言。可以说,在历史的机遇来临之时,秦王赢政自身也作好了准备,而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史记�6�1秦始皇本纪》载始皇相貌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郭沫若先生由此认为秦始皇有明显的生理缺陷:“蜂准”即马鞍鼻,“挚鸟膺”即今送学上所谓的“鸡胸”,是软骨症的一种表现,“豺声”则表明他有气管炎。众所周知,生理缺陷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稍有不慎便容易走向偏激和极端。尤其对赢政这样敏感、自尊、妄图建立个人绝对权威的野心勃勃者来说,生理缺陷在其内心投下的阴影是永难磨灭的。此外,难解的身世之谜,假宦官嫪毒秽乱宫廷的丑事,相信也给他以强烈的 *** 。当心中的阴影越来越浓重之时,残忍、暴虐、反复无常的种子也在他性格中扎下了根。

影响秦始皇性格形成的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秦国的历史传统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秦之立国及成长壮大有其特殊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在漫长的斗争中形成了“秦人耐苦战”的事实,统治者也以“酷烈”出名。赢政在这点上可谓是秉承了其先人遗钵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战国末期动荡的社会、弱肉强食的现实又从外部给他以强大的 *** :一方面使他萌生“南面而制诸候”的大志,另一方面又使他不顾手段的残酷性。这种性格走向在后来残酷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

之所以花上这么多的金墨探讨秦皇性格及成因,是因为有助于我们后面更好地理解其种种作为。事实上,他的一系列举动正是建立在这种二重性格的基础上的。由于其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他的这种二重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和发展进程。

二、秦始皇在统一进程中的主要贡献

秦统一中国有其客观的历史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民族、历史传统等各个方面。但这丝毫不能抹煞秦始皇在统一中所起的重要作有。
秦始皇在统一中推行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他“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坚定不移地推行铁血政策,打击东方各国诸候;这一点在当时是非常需要魄力的。赢政即位之初,就曾提出“山东之建国,可兼与”的疑问。顿弱向秦王献离间之计时分析天下大势说:“天下未尝无事也,非纵即横也。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李斯也劝秦王当机立断:今怠而不急就,诸候复强,相聚约纵,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后来的灭楚战争中,秦王赢政敢于将倾国之兵交于王翦,与楚决战,充分体现了其气吞海内的气魄。秦国虽然拥有当时六国大中最为强大的军队,但他也不是一味逞其蛮勇,而是注重综合运用政治、军事、外交等各种手段。在坚持“远交近攻”策略的同时,赢政又采纳了顿弱、尉缭所献的离间之计。他“赐万金与顿弱,使其离间各国君臣”,又根据尉僚的计谋,令李斯派出大批谋士带着金玉珠宝游说各国,“诸候名士可下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以刺之”,待“离其君臣之计”告成,秦“乃使良将随其后”。这些措施日后取到了良好的收效,起了单纯的军事斗争所无未能达到的效果。

秦王赢政身边集结着来自各国的更优秀的人才,他们是其完成统一的不可或缺的膀臂,能吸引这么多人来为他服务,缘于他识才用才、礼贤下士、知过能改。水工郑国案爆发后,他一怒之下下“逐客令”,经李斯上书后马上收回成命,此后更大规模任用客卿为统一服务。尉缭入秦,他给以崇高的待遇,“衣服食饮与缭同”。灭楚战争,他误用李信遭失败,于是亲请王翦出征,付之以倾国之兵,最终取得胜利。这与赵王轻信谗言、自毁长城的昏愚相比,更可衬映出秦王赢政才干气魄的非凡。

三、巩固统一的创举

创业难,守成更难。统一完成后,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便是如何维护和巩固统一。这时的秦始皇是真正站在历史的最前沿,作为统一中国之之一人,他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历史要让他作出判断、抉择,考验着他的能力。秦始皇没让我们失望,他以恢宏的气魄、经天纬地的才能创建了国家的各种制度和规范,而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恐怕莫过于郡县制了。在那场关于是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辩论中,他坚定地站在李斯一边,力排众议选择了郡县制。一代名相张居住对此有公允而深刻的见识:“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之法,至今守之为利”。

经济和文化上的统一是巩固国家统一的根本所在。秦始皇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推行统一度量衡、车轨、驰道、邮驿、文字等措施,从而赋予统一以永久的生命力。其后两千多年,统一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民心所向,不可否认秦始皇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功劳。

到这里,我们已可以给秦始皇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了。到目前为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是他性格中光明伟大的一面。统一战争的不可测性和维护巩固统一的艰巨性,迫使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全力以赴,并拿出更大的诚意来吸引人才,其性格的阴暗面暂时得到了拒制。然而当这一切逐渐完成后,情况便慢慢发生变化了。

四、秦始皇后期治国的得与失

事物在到达光辉的顶点后便难免向反面转化。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和制定、推行巩固统一的各项制度、措施后,就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堕落。他自动解除了忧患和上进意识,沉湎于臣下的歌功颂德和自我陶醉中,追求奢侈的享乐和长生不老。他手中握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可以尽情释放其性格和欲望中卑劣的因子。他身上原有的开放革新、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的精神逐渐丧失殆尽,剩下的惟有统治者的本性——贪婪罪恶、愚蠢残暴。人民群众则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繁重而永无休止的苛捐杂税、兵役徭役下哀鸣。

虽然如此,我们仍不可一概抹杀秦皇为政的可取之处。例如,章炳麟认为“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秦皇守法“非草茅缙绅所能拟已”。对秦皇之焚书坑儒,他认为“不燔六艺,不足以尊新王”,并且“焚书”有一定范围,“坑儒”也有一定界限,指出秦始皇“好文过于余主”,非“其法令,必以文学为戮”。在这点上,我们确实不能用今人的标准来衡量秦始皇,指责他不懂珍惜民族文化。他在文化上实行的这种政策与其政治上的专制主度中央集权是相配套的,具有客观必然性,只是手段过于极端和残暴而已。

五、对秦始皇的总体评价

综合以上种种,可看出秦始皇“既是促进和维护统一之出类拔萃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暴虐成性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化身”。他性格中雄才大略的一面使他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其阴暗面又使他后期走了下坡路,对秦王朝的二世而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罪孽是不可宽恕的,但功与过相较而言,功无疑占据了主要方面。在众多封建统治者中,秦始皇仍不失为难能可贵的一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