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儿子都有谁?
武则天生了6个孩子,其中4个儿子分别为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两个女儿分别为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李令月.李弘是武则天的长子,生于永徽三年(652年),显庆元年(656年)立为太子,为太子19年,数次镇国,亲理政务,礼敬大臣,人际关系颇好。上元二年(675年),从幸合壁宫,病发而死,享年24岁。
李弘之死是千百年来人们指责武则天凶狠的一条重要理由,这是根据史书上说她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其实,李弘太子真正的死因是患肺结核病。肺结核病在古代被称之为痨瘵。痨瘵在当时是不治之症,终于在4年之后病人膏盲,一命归天。从唐高宗颁发的诏书和唐高宗亲自撰写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碑文都能清楚地看出这个事实(关于李弘的死因,历史上有争议)。
李贤是武则天的次子,生于永徽五年(654年)十二月十七日拜谒昭陵的途中。李贤是武则天比较有才华的儿子,曾经注《后汉书》献于朝。上元二年(675年),李弘死后立李贤为太子,时年22岁。5年之后,永隆元年(680年),太子已27岁,可能他对父母配合的理政方式不满意,所以其行为常令武则天不满意。武则天曾令北门学土择撰《少阳正范》、《孝子传》赐太子,以示规劝。在不见成效的情况下,武则天多次作书批评指导,怎奈太子又颇好歌舞和女色,与户奴赵道生等关系特殊,多赐金帛。司议郎韦承庆上书谏劝也不听。有人告发此事,朝廷派宰相薛元超、裴炎和御史大夫高智周审问,又从东宫马坊搜得皂甲数百领,作为谋逆证据。户奴赵道生也如实交待了太子派他杀死正议大夫明祟俨的全部经过。这样就构成一桩谋逆案,于是武则天提议废除太子,以示惩戒。八月二十二日,废太子李贤为庶人,幽于别所,严惩同党。太子洗马刘讷言送给太子的小说《俳谐集》被搜出来,唐高宗看后大怒曰:“以六经教人犹恐不化,进俳谐鄙说,哪里是辅导之义?”立判刘讷言流于振州。左卫将军高真行之子高政,为太子典膳丞,事有牵连,唐高宗交其父训责。高政才入门,其父高真行和伯父户部侍郎高审行及堂兄高璇立即把他杀死。苏州刺史曹王李明、忻州刺史嗣蒋王李炜,按太子同党给以降爵和除名的处分。
处分李贤后的第二天(八月二十三日),册立李显为太子。开耀元年(681年)十一月八日,迁废太子李贤于巴州。光宅元年(684年)正月,武则天派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到巴州监视李贤,结果丘神绩到巴州后竞通令李贤自杀。为此,武则天降罪于丘神绩,贬为叠州刺史。四月十五日,为李贤举哀于显福门。次日,追封李贤为雍王。过了不久又召回丘神绩,再为左金吾将军。
李贤之死,史学家郭沫若认为是裴炎从中作祟,怕召回李贤对自己不利,故假传圣谕杀死李贤。这一看法很有道理。裴炎是查处李贤案的主持人,不论行为是否公正,李贤怀怨是完全可能的。在巴州枉杀李贤有可能是裴炎的政治目的。武则天在事后查明此事真相又不能马上怪罪裴炎,所以在当年九月,众官都力保裴炎的情况下,武则天断不听从,立斩裴炎于都亭。正是这件事给了武则天沉痛的教训,因此,在废掉李显14年后,为再起用李显而接其回朝廷时,采取了一个十分谨慎的办法。圣历元年(698年)三月初九,派徐彦伯到房州,瞒过宰相狄仁杰和所有朝臣,巧妙地接回李显。
《狄梁公传》记载:“后潜发内人十人到房州,宣敕云‘我儿在此,令内人就看。州县长吏,抑数出数人,无令混杂,阴令内人一人代庐陵王,庐陵王穿内人衣,以旧数还。’州县不悟。数日达京,朝廷百僚一无所知。”这样周密的安排,显然是汲取了李贤被害的沉痛教训后不得已而作出的。武则天怕儿子再度被害的心情,从此可见一斑。
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初五生于长安,永隆元年(680年)八月二十三日立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十一日称帝,为中宗,时年28岁。称帝后于次年年初改元嗣圣,二月初六,被废为庐陵王。其原因是他在即位仅2个月内便欲以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又欲授乳母之子五品官。宰相裴炎固争以为不可,李显大怒曰:“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一侍中邪?”裴炎害怕,告知武则天。武则天决定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初七,立相王李且为皇帝,改元文明,政事决于武则天太后,命李旦居于别殿,不得有所干预。从此,开始了武则天临朝称制独揽朝政的年代。九月,武则天改元光宅。
光宅元年(684年)四月二十二日。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二十六日迁均州,次年三月二十一日再迁房州。从此,李显开始了14年的幽居生活,直至圣历元年(698年)召回朝廷立为太子。李显于神龙元年(705年)再次称帝,在称帝后的第五年(景云元年)六月被韦皇后及安乐公主毒杀于神龙殿,享年55岁。看唐中宗李显的一生行事,被认为是个平庸之才。武则天当年废李显实属先见之明,14年后再度起用乃是无可奈何之举。
李旦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于龙朔二年(662年)六月初一出生,光宅元年(684年)称帝,为睿宗,时年22岁。称帝后改元文明,但一直未管理朝政,武则天临朝之初被幽于别官。20多年后,景云元年(710年)又称帝,由于不善处理朝政,两年后于延和元年(712年)让位于三子李隆基。由此看,唐睿宗李旦也是个平庸天子。
人常说“知子女莫若父母”。武则天之临朝正是知道儿子的无能,若自己退位交出皇权无异于自献首级,她和唐高宗奋斗一生的基业将会落入宗室王公之手,她与她的子孙们也只能面临死亡。所以,武则天挺身临朝,在击败政敌之前,子孙幽闭宫中,一则防乱,二则保护子嗣,更防他人挟皇子乱天下造成母子之间的战乱。在击败政敌之后,铺平了通往帝座的道路,她安安稳稳地当了15年的女皇帝,最后将帝位传给了儿子。
安乐公主是长女,出生没多久就被武则天掐死,安乐公主是死后追封的。
李令月是儿女,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之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武则天有几个儿子?武则天的儿子们结局都如何
武则天有4个儿子,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李旦。1.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三岁(虚岁二十四)。 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为皇帝,这是唐朝建国以来父亲追赠儿子为皇帝的先例,可见高宗对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与惋惜。
2.成化三年(1467年)冬天李贤去世,终年五十九岁。皇上十分哀悼,赠太师,谥文达。
3.景龙四年(710年)五月,唐中宗李显病逝,终年55岁。
4.开元四年(716)六月二十日,太上皇李旦崩于太极宫内之百福殿,年五十五。十月,葬于桥陵(今渭南丰山)。庙号睿宗,初谥大圣贞皇帝,天宝十三载(754),改谥曰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武则天后代现在在哪
武则天后代现在在哪武则天有后人。
1:武则天儿子有四个:
长子代王李弘,后立为太子,死后追谥“孝敬皇帝”。
次子潞王李贤,李弘死后立为太子,死后追谥“章怀太子”。
三子唐中宗李显,生第四子李重茂,即唐殇帝。
四子唐睿宗李旦。生子李隆基,历封楚王、临淄郡王、平王、皇太子,后即皇帝位。死后庙后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2:武则天女儿有两个:
长女:安定思公主,早夭,后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
次女:太平公主,名不详,现有人根据《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太平公主共有四子四女。与薛绍生有二子二女,与武攸暨生有二子二女。
扩展资料:
(1)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更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2)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则天十四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听说她仪容举止美,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武则天依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即位的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3)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入宫后便生下儿子李弘。武则天回宫后,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武则天
百度百科——李显
百度百科——李旦
武则天立嗣之谜:最想让谁继承皇位
武则天最想让侄子武承嗣来继承皇位,又觉得另一个侄子武三思也不错,可是在狄仁杰的劝说下,武则天只好立儿子李显为太子。因为只有让儿子李显继承皇位,日后武则天才能进入太庙,享受子孙后代的祭拜。698年,武则天已经74岁了,想到再过几年,有可能自己就要退位了,应该开始考虑该立谁为太子这件事情了。当时武承嗣和武三思都想当太子,武则天在这两个侄子之间犹豫不决。但是朝中大部分大臣还是忠心于李唐宗室,是不顾一切坚持把皇位给武家人,还是归还给李家人,这让武则天很是纠结。宰相狄仁杰给出建议说道:“自古在庙堂都是供奉母亲或者是父亲,哪有人供奉姑姑的。”言外之意就是告诉武则天,只有把皇位让给儿子李显,日后你才能作为祖先在太庙里享受子孙的祭拜。武则天一听此话有理,就放弃了立武家人为太子的打算,又秘密派人把李显接回洛阳,准备打算立李显为太子。
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因为病重,一直卧床不起,只有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服侍在身旁。这两兄弟仗着武则天宠爱,干预国家政事,这引起大臣们的不满,毕竟大部分人还是一心所向李唐王室的,怎能允许张氏两兄弟抢夺政权。于是宰相张柬之联合大臣敬晖等人,再加上禁军统领李多祚一起发动兵变,诛杀张氏两兄弟,并要求武则天禅位给李显,史称“神龙之变”。
武则天早已经听从狄仁杰的建议,立李显为太子了,这也是“神龙之变”能成功的因素所在。于是武则天立即答应退位,让儿子李显继承皇位,李显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
论能力论性格太平公主很像武则天,为何却没踏上女皇之路?
欠缺条件,而且没有能力。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从小受到了父母的宠爱。武则天原来是皇后,到后来逐渐管理政事,最后成为了女皇,离不开她的强硬的性格。而他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却因为病重,只能让权给武则天,和武则天相比,他的性格更为温和。这种女强男弱的家庭,对孩子很容易造成影响,武则天的儿子们要么体弱,要么懦弱很有可能就是家庭环境造成的。而太平公主则是学着武则天的为人处世和性格长大的,也非常像武则天,长大之后也参与过政事。
臣民不愿意有另一个女皇出现,太平公主并不受支持。武则天之所以当上了女皇,其实是受到很多条件影响的。若不是唐高宗重病,武则天有机会替夫处理朝政,逐渐在朝堂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若不是武则天的儿子们不争气,也不会让武则天有机会夺得皇位成为女皇。武则天会成为女皇,是小概率的事件。但武则天当了女皇之后,却在继承人的问题上造成了很大的风波。
原本是正统皇位继承人的李唐皇室却因各种势力处于下风,反而是武家的人一个个痴心妄想,想当皇帝;还有很多的皇室女性想要学武则天当女皇。整个朝堂混乱不堪,臣民都人心惶惶。这个时候,根本不会有人会再支持一个新的女皇。
太平公主能力根本不能担任女皇。武则天在当上女皇之前,是有很多次的实战经验的,包括在李世民身边当才人的时候学习李世民的治国方略,在李治生病期间自主处理朝政,以及作为导师的身份扶持自己的儿子。可以说她的能力完全可以管理这么大的国家。可太平公主不是,她所有参与的政事,都是依仗着武则天去做的,而且也都是小事情,根本没有独立处理朝政的能力。综上所述,太平公主不能当女皇,一是没人支持,二是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