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 陈独秀是什么?
语文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士 *** 员
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后辈们有交往吗
好像没交往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分别列举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活动。
李大钊,陈独秀为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哪些活动?做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
新文化运动。组织五四爱国运动。和后来的辛亥革命。创办《新青年》杂志。为中国传播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等。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谁能给我李大钊,陈独秀,王明,顾维均的详细生平资料
李大钊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时的李大钊,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 *** 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 *** 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 *** 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陈独秀
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 *** 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 *** 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更高领袖。
王明
早年参加过学生运动,在五卅运动中加入中国 *** 。
1925年去莫斯科孙中山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 *** 。同年冬回国。
之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又随米夫去苏联,在莫斯科孙中山大学任教。在这期间,他在米夫支持下,搞宗派斗争,打击异己,逐渐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其思想“左”倾主义、教条主义严重。
1929年10月回国后,任《红旗》编辑,发表“左”倾思想的文章。
1930年底借批立三路线,提出一个比立三路线更“左” 的政治纲领。
1931年中国 *** 六届四中全会上,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选入中央政治局,很快又补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取得了 *** 权。
1931年6月,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米夫以国际名义指定由王明为 *** 书记。党内开始了第三次“左”倾错误的统治。同年9月,党中央机关遇到破坏,王明随米夫去苏联,任 *** 驻国际代表。王明去苏联前指定中央由博古负责,博古执行的仍是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革命带来很大的危害。
抗日战争开始后,王明又回到国内,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否认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放弃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抗战初期在武汉任长江局书记时给党带来很大损失。
1941年后王明因病长期休息。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王明受到了严厉批评。1945年4月 *** 中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作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宣判了曾统治党4年之久、影响党达14年之久的王明“左”右倾错误路线的死刑。当时王明给全会写信对决议表示“完全同意和拥护”。在 *** “七大”上, *** 亲自提议让王明继续担任中央委员。终于,王明在44名当选中央委员中,以选票倒数之一当选。“七大”之前,王明主要从事妇女和统战工作。“七大”以后,中央决定由王明担任新成立的 *** 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党的政策以及起草法律条文。 1942年党整风运动时,王明态度恶劣,拒绝参加整风。 *** 七大时为了团结他,仍选他为中央委员。 1946年6月,中央又成立了法制问题研究委员会(1948年12月改为法律委员会),中央仍任命王明为该委员会主任。解放战争时期,王明领导该委员会出色完成了制定陕甘宁边区宪法草案、全国性的宪法草案等工作,还在山西参加过一段时间的土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明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 1956年9月召开党的“八大”前夕,中央曾于8月上旬致电王明,希望他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回国参加会议。9月8日,王明回电表示因病无法回国参加“八大”,向中央和“八大”主席团请假。党中央和 *** 从党的利益出发,仍提名王明为 *** 中央委员的候选人。这样,王明在“八大”上仍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不过在97名中央委员中,他的得票最少。从此,王明长期留居苏联,以后化名“马马维奇”、“波波维奇”撰文歪曲历史,攻击中国 *** 。 1974年3月27日病逝于莫斯科,孤寂地躺在异国他乡的新圣母公墓。
顾维钧
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中国近现代史上卓越的外交家之一;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后任中华民国北洋 *** 国务总理,国民 *** 驻法、英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被誉为“民国之一外交家”;1972年,出席联大的章含之受 *** 之托邀请其访问中国大陆;1985年病逝于美国纽约,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鹿野前往吊唁;顾维钧口述的600余万字的人物回忆录,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外交的重要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wnw6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