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姜太公的故事
很急的!!!!拜托大家!!!!!
(1)文王访到姜尚(姜太公)时,尚让姬昌背着走,到走不动为止;让其儿子拉太公望坐的车,到不乐意拉为止。文王背着尚走了四十八步,儿子们拉着太公车走了八百零八步。尚当时向文王父子宣称:“你周朝只能出四十八个皇帝,有八百零八年的江山”。此事虽纯属民间,但反映了姜太公的神奇及其丰功伟绩。
(2)传说商朝末期,有个叫姜太公的有识之土,因不满于当时的黑暗政治,隐居在渭水边上,但又很想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常常在皤溪钓鱼,钓法很奇特,鱼钩是直的,放在离水面三尺以上的地方,钩上没有鱼饵。过路人看到他这样垂钓都暗暗发笑,他却一本正经地说:“愿者上钩来”。后来周文王打猎来到渭水边,与姜太公谈得很投机,就请他做了国师。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消灭了商朝。
姜太公的一生给了我们很多了不起的启示
之一个,姜太公是一位伟大的政治人物。姜太公的政治态度一句话就讲完:天下不是一人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
第二个,中国人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姜太公集于一身。
姜太公“立功”的方面,大家是非常清楚的——辅助。
他只能帮助,谁能够让我帮助得上,能够配合我的要求的,我就帮助他。这个叫做“姜太公的精神”。
姜太公的“大功”都源自“大德”。
他所有的动机都是为公,而没有为私。
姜太公“立言”的部分是非常了不起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叫《六韬》,有《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
《文韬》《武韬》论述的是修德行仁强国之本。《龙韬》论述军事的一般原理,《虎韬》《豹韬》《犬韬》都是讲军事的要领。
第三个更重要,姜太公 “德、法、术”兼备。
姜太公是“德、法、术”三者兼备的,非常难得的,叫做“国体”,就是国家体面的代表。
一个人有德重要不重要?不能说不重要,但是也不能说重要,像这种话是现在人很难听得懂的。我请问各位,如果有一个人告诉你说,人要靠自己,要靠自己的努力,到底对不对?你如果认为对,那要小心,你太粗浅了,因为这种话谁都会讲,凡是谁都会讲的话就是没有价值的。你光靠努力有什么用?那是基本条件,不用说的。
你应该这样问,为什么努力到最后没有成功的很多呢?这才对,就是德性不够。可是有了德性,并不代表你能成功,还要重视法。什么叫做法?就是有一套办法出来,这套办法还不够,还要有一些术,像“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真的吗?当然是假的了,可是为什么要来这一套,它就是术。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文言文《姜太公钓王侯将相》可不可以帮我翻译?
姜太公钓王侯将相译文:“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 不为金鳞设,只钓王与侯 。”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典故:周文王见姜子牙在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有些不解,就问姜子牙为什么这样做,姜子牙就说了这四句。大意是:我做事宁可直着来(连鱼钩也是直的),也绝不拐弯抹角去做事。我的鱼饵不是为那些金贵的鱼准备的,只等那些王侯将相(后来钓得西伯侯姬昌)前来上钩。 这也正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故的由来。“宁可直中取,不可屈中求。”的意思是:做事宁可直着来(做不成),也决不拐弯抹角去做(来求得成功)。是说一个人很正直。
我是三国迷,我想知道姜太公为什么要把关羽逼上梁山啊?
因为关羽和贾宝玉搞基,姜太公觉得丢人。本来姜太公打算把关羽送到日本,跟奥特曼学学打怪兽的本事,可是日本那情况你也知道,所以只以就近拉回山东,在自己身边看著我梦见姜太公手拿金鞭在云头呼喊他的坐骑
帮我解解额滴神啊,这种梦你也能做出来,晕我不会解,你烧个高香买个麒麟纸画或者四不像给烧了,给姜太公送去吧,他喜欢钓鱼,再烧点鱼啊(*^__^*) 嘻嘻还有就是:你是不是没工作啊?梦见姜太公找他的坐骑,说明你马上就有工作了,被一家公司录取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wnw6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