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卓还未决定该留在哪边,他到底在考虑什么?
《亲爱的》的原型孙海洋终于找了亲生儿子令人十分感动。12月7日,被拐14年的孙卓回到湖北老家,与爷爷奶奶相见,一家人吃了这顿迟到14年的团圆饭。大家对于孩子未来的生活也十分关注,此前父亲孙海洋曾表示尊重孩子的决定,同意让他回山东上学。
孙卓还未决定该留在哪边
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两边父母这里都受到满满的爱,那边的朋友、回忆这些东西,都不是一时半会能割舍的。关于是回去还是留下,一时半会很难作出决定,还需要再考虑一下。”对于未来的打算,孙卓表示“还是要和两边的父母商量一下再决定。以后有时间就两边串串门,见一见。”
因为怕看的时候太痛苦,孙卓称,还没计划去看《亲爱的》。对于亲生父亲寻找自己的经历,他觉得比较愧疚。认为自己太容易相信别人,才会导致发生后面一系列的悲剧,觉得自己有一定的责任。
孙卓还未决定该留在哪边是情理之中
从小陪伴自己长到大的爸妈,竟然不是自己亲生父母。得知这样一个消息时候,我想孙卓内心除了震撼以外,还有茫然无措。人生阅历不丰富的他,不知道该如何消化这个消息,也不知道现在的自己,该如何做才好。
一边是养育自己的养父母,给了自己温暖和疼爱,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边是生养自己的亲父母,为了寻找自己历经了沧桑,吃尽了苦头。只是一名学生的孙卓,在这样一个状况下,出现了犹豫的状态,也在情理之中。
现在面临的结果有两种
一是孙卓和养父母之间的感情出现裂痕,毕竟养母的远房亲戚要承担法律责任,而养父、养母本身即便现在不被追究责任,可他们的身份已经完全限制了孙卓未来的专业和择业。
而另一种结果则对孙海洋夫妇非常不利,那就是孙卓的养父母会加倍地对孙卓好,以此来在感情上对其形成牵绊,让孙卓无法做出感情上的分离。当然唯一感到庆幸的是,孙卓要比和他同一天被拐的符建涛幸运,他这14年一直生活在“幸福”的家庭环境中,而符建涛却生活在各种煎熬里。
同一天被拐,同一天回家,符建涛直接选择了亲生父母,而孙卓却选择了养父母。这种再次被抛弃的伤害,对孙海洋一家来讲,其实也是另一种伤害吧?
为什么孙卓又决定回?
因为当孙卓去到深圳之一次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后,爸爸妈妈抱着自己嚎啕大哭、哭得撕心裂肺,作为当事人的他,心里不可能毫无触动。那几天,从深圳到湖北,再从湖北到山东,这一路上,爸妈肯定也是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包括照顾他的情绪。孙卓最开始是想留在山东的
对于他这样一个普通高中生来说,突然被告知,自己就是被拐卖的小孩,肯定一下子不会有太直观的画面感,更不会想到自己的决定是否会对“支持买卖同罪”“打击拐卖行为”“给寻子父母信心”带来什么直接影响。毕竟只是一个18岁的、还在上高一的、从小生活在小地方、被家人老师保护得很好的乖小孩,他那时候或许想不到这么多,也上升不到那么高的层面。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孙卓入学问题至今仍未解决,上学问题到底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目前,孙卓的入学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对于现如今的孙卓来说,入学肯定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孙海洋在深圳市的积分不够,所以没有办法给孙卓找到学校,再加上孙卓的情况比较特殊,即便是要“特殊处理”也需要时间来讨论一个合理的方案,毕竟孙卓的入学问题在我国也是“首例”,所以更加需要慎重考虑。
首先,根据深圳市的要求来看,孙海洋、彭四英夫妻的积分是决定他们孩子上学的根本原因,即便孙卓的户口能够落到深圳市,但是孙海洋夫妻的积分本身就不够,若是孙卓被任何一所学校接收的话,那么对于那些辛苦积分的家长和学生来说,也的确是有一些不公平,所以孙卓的入学问题不能轻易下决定。
另外,孙卓现在的户口还是个“黑户口”,也就是说孙卓要先将自己的户口迁回到孙海洋名下,然后才能解决学校的问题,孙海洋也一直在给孙卓联系学校,但是目前还没有获得解决方案。
其次,孙卓能够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的确是一件喜事,但是孙卓引起的社会关注太大了,不管孙卓到哪个学校的哪个班级上学,都一定会导致学校受到更多关注,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也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也是孙卓入学问题比较棘手的地方。
因此,也希望等孙卓顺利回到了深圳市以后,大家能够不再主动关注孙卓的生活了,现在孙卓最需要的并不是网友们的关注和讨论,而是逐渐回归到正常人的身份,太多的目光和聚光灯对孙卓来说绝对不是好事,也没有哪个学校敢轻易接收一个受到全社会关注的学生,所以大家若是真希望孙卓好的话,离他的生活远一些吧。
大团圆,孙卓决定回深圳了,他和亲生父母的关系会得到缓和吗?
电影亲爱的原型宋海洋在临行时,四年之后,终于寻找到了自己被拐卖的儿子孙卓。从刚开始的要求回山东上学到如今孙海洋说孙卓想回深圳上学,足以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巨大的缓和,甚至是非常迅速的发展。
本来他也带着孙卓回了湖北老家,见年迈的爷爷奶奶,在这一次的寻找中,也终于有一个短暂的落幕,但是对于孙卓的去留问题在之前还没有完全界定。孙卓原本还想要留在养父母的家庭,可能在他内心深处对养父母有着不一样的感情,毕竟是在一起相处14年的人,在这14年期间他从没有怀疑过自己是非亲生,而这一新闻出来之后,他本人也表示非常诧异。
能够迅速的接受这一点结果,孙卓作为一个小孩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所以刚开始他还是选择回山东继续读高中也是情有可原。但近日孙海洋方传出了交委好的消息,表示孙卓似乎愿意回到深圳上学,这一突破也让这一次大团圆来得更加值得庆贺。这对于孙海洋来说是莫大的幸福和快乐,我们不知道在这短短的时间中孙卓的心里产生了多少纠结与变化,但是这样的结果是乐见其成的,是所有人心中真正的”大团圆“。
足足14年的时光,让孙海洋一家体会到了什么叫骨肉分离,除了失去孩子的痛楚,还要饱受各种犹疑不定和不明消息而造成的希望与失望,这种精神上的折磨让人崩溃,让人想要放弃,可是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电影中的点点滴滴似乎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可以短短的几十分钟永远无法将真正的感受和磨难展现出来,所以如今的大团圆是孙海洋应得的,关系的缓和也是值得庆贺的。
孙卓决定到深圳上学,两个养姐为何却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对象?
本以为孙卓回到山东,孙海洋和妻子彭四英返回深圳便意味着“认亲”正式结束。然而伴随着孙海洋释出“孙卓决定到深圳上学”的消息,舆论层面再次看到寻亲弥合的可能性。因为就过往的“寻亲结局”来讲,生父母想要让被拐孩子回家并不容易,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有些被拐孩子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养父母”身边,这使得在直接的论断上,血缘之情好像真还抵不过养育之情。
可有必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从弥补生父母层面出发,还是从打击贩卖孩子层面立足,让被拐孩子回到生父母身边都是必要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被拐孩子跟养家已经建立起既定的情感归属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即便我们认为养父母之于被拐孩子的情感投入是以“目的性”涉入的,但是对于养家的其他兄弟姐妹来讲,他们与被拐孩子的情感关系却不该被忽视。
在这个事情上,孙海洋的分寸感很好,因为他在跟孙卓沟通到深圳上学的时候强调:“阳谷有你的同学和小伙伴,还有姐姐,以后放假、过年、过节都可以经常看望他们。”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算是孙卓养父母家的“两个姐姐”正式进入舆论视野。要知道,在孙海洋和妻子彭四英跟孙卓“认亲”期间,舆论层面就已经开始谈论两个“养姐”,并且主要基于两个层面:其一、矛头直指养父母“重男轻女”;其二、孙卓的出现和孙卓的离开,都对两个“养姐”造成很大影响。
就“其一”而言,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尤其在十几年前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确实很严重。可以负责任地讲,除却部分家庭是因为不能生育买孩子,绝大多数买孩子的家庭都是源于重男轻女的驱使。之所以这样讲,并不是说买孩子的家庭无辜,而是买孩子的家庭在糟粕思想的影响下,竟然会不顾最基本的人伦道德。
而就“其二”来讲,孙卓的出现,使得两个“养姐”的成长资源被养父母挪用;孙卓的离开,两个“养姐”却又要承担起未来的养老责任。这样一来二去,人们就觉得两个“养姐”命不好:小时候因为是女孩被父母嫌弃,长大后却又要因为孙卓的离开无奈接过养老责任。追根溯源,孙卓的两个“养姐”确实是“重男轻女”思想下的受害者。
不过现在掰扯这个事情,并不是希望两个“养姐”跟父母决裂,而是对于拐卖案来讲,除却会对被拐孩子的生父母家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也会对养父母家的格局造成消极的影响,尤其是重男轻女的家庭氛围下,那些女儿们始终处于边缘状态(物质给予和精神给予)。
就比如有人提及孙卓小时候一直喝牛奶,但是两个“养姐”却没有这种待遇。虽然这个细节无法追究真伪,但却也能反映出重男轻女家庭中较为扭曲的一面。不过随着绝大多数家庭物质条件的绝对提升,重男轻女的偏向可能在吃喝上已经不明显,但是回到家庭资产配置或分配的时候,不少父母依然是偏向儿子。在这个问题上,“女儿是外人”再次成为刺痛女性的诅咒。
另外,如果说孙卓听到自己的身世很震惊,那么对他很好的两个“养姐”应该也会很惊诧。所以对于两个“养姐”来讲,如果真的知道父母买回孙卓弟弟的真实意图(重男轻女的思想),她们应该也会很难过。
因为比起只给孙卓弟弟喝牛奶,父母对自己根本上的轻视才是扎心的。虽然在这个问题上,父母有被既定的糟粕思想文化塑形,但是回到绝对的亲子关系中,就算父母再怎么强调很爱她们,也依然无法回避“厌女”的一面。
在这个问题上,不仅孙卓的两个“养姐”需要重新审视家庭关系,作为孙卓的养父母也需要重新审视家庭关系。说到底,孙卓注定是要回归生父母的家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虽然作为人情事理,孙卓不可能跟养父母彻底扯断关系,但是孙卓的离去,注定意味着养父母终将失去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儿子”。
与此同时,人们谈论孙卓两个“养姐”的处境,其实也是谈论女性在原生家庭中的处境。事实上,绝大多数有弟弟或哥哥的女性,在原生家庭的处境都不是很好。
如果说原生家庭的经济条件比较好,那么父母在女儿未出嫁前,一般不会对儿子有太明显的偏向性。但是女儿要是出嫁后,有些父母基本上是以儿子为重,无论是置办房产,还是分配财务,都是以儿子为重。甚至就连养育孩子的问题,都是偏向儿子。
不得不承认,在有弟弟或哥哥的家庭中,女性注定是充满孤独的。当然我们这里主要谈论的是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并不是说所有的家庭的父母都是如此。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迄今为止还是很多的,虽然程度上有轻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