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地图古巴比伦地图的特点

wanfu 百科 84 0

古巴比伦地图古巴比伦地图的特点

1、地图是怎么发明的?2、十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巴比伦是在现在地图上的哪一个地方?3、地图是谁创造的?地图是怎么发明的?
在史前时代,古人就知道用符号来记载或说明自己生活的环境、走过的路线等。现在人们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图实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如图01-01据考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城及其周围环境的地图,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泽,古巴比伦城位于两条山脉之间。
留存至今的古地图还有公元前1500年绘制的《尼普尔城邑图》,它存于由美国宾州大学于19世纪末在尼普尔遗址(今伊拉克的尼法尔发掘出土的泥片中(如图01-02。图的中心是用苏美尔文标注的尼普尔城的名称,西南部有幼发拉底河,西北为嫩比尔杜渠,城中渠将尼普尔分成东西两半,三面都有城墙,东面由于泥板缺损不可知。城墙上都绘有城门并有名称注记,城墙外北面和南面均有护城壕沟并有名称标注,西面有幼发拉底河作为屏障。城中绘有神庙、公园,但对居住区没有表示。该图比例尺大约为1∶12万。
留存有实物的还有古埃及人于公元前1330~前1317年在芦苇上绘制的金矿山图。
_我国关于地图的记载和传说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左传》上就记载有夏代的《九鼎图》。古经《周易》有“河图”的记载,还有“洛书图”,表明我国图书之起源。传世文献《周礼》中有17处关于图的记载,图又与周官中14种官职相关联,如“天官冢宰·司书”“掌邦中之版,土地之图”;“地官司徒·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抚邦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而辨其邦国都鄙之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设其社稷之_而树之田主”;“地官司徒·小司徒”“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正之”;“地官司徒·土训”“掌通地图,以诏地事”;“春官宗伯·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夏官司马·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夏官司马·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八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1954年6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西周初青铜器“宜侯矢_”底内刻铸的120字铭文有两处谈到地图,即“武王、成王伐商图”和“东国图”。该文记载周康王根据这两幅地图到了宜地,举行纳土封侯的册命仪式。曰:“唯四月辰在丁未,王者武王遂省、成王伐商图,遂省东或(国图。王立(位于宜,内(纳土,南乡(向。王令虞侯曰:‘繇,侯于宜。’”据考证,该图成于公元前1027年或稍晚。这些记载足以说明,我国西周时期已有土地图、军事图、政区图等多种地图,并在战争、行管、交通、税赋、工程等多方面得到应用。这些地图显然已经脱离了原始地图的阶段,具有了确切的科学概念。只可惜我国至今还没有见到过这些地图实物,有待地下考古的发现。
十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巴比伦是在现在地图上的哪一个地方?
古巴比伦王国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奴隶制城邦,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公元前十九世纪中,由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古巴比伦王国。
如满意,请采纳,哈哈!!
地图是谁创造的?
地图简史
在史前时代,古人就知道用符号来记载或说明自己生活的环境、走过的路线等。现在
人们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图实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如图01-01据考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城及其周围环境的地图,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泽,古巴比伦城位于两条山脉之间。
留存至今的古地图还有公元前1500年绘制的《尼普尔城邑图》,它存于由美国宾州大学于19世纪末在尼普尔遗址(今伊拉克的尼法尔发掘出土的泥片中(如图01-02。图的中心是用苏美尔文标注的尼普尔城的名称,西南部有幼发拉底河,西北为嫩比尔杜渠,城中渠将尼普尔分成东西两半,三面都有城墙,东面由于泥板缺损不可知。城墙上都绘有城门并有名称注记,城墙外北面和南面均有护城壕沟并有名称标注,西面有幼发拉底河作为屏障。城中绘有神庙、公园,但对居住区没有表示。该图比例尺大约为1∶12万。
留存有实物的还有古埃及人于公元前1330~前1317年在芦苇上绘制的金矿山图。
_我国关于地图的记载和传说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左传》上就记载有夏代的《九鼎图》。古经《周易》有“河图”的记载,还有“洛书图”,表明我国图书之起源。传世文献《周礼》中有17处关于图的记载,图又与周官中14种官职相关联,如“天官冢宰·司书”“掌邦中之版,土地之图”;“地官司徒·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抚邦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而辨其邦国都鄙之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设其社稷之_而树之田主”;“地官司徒·小司徒”“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正之”;“地官司徒·土训”“掌通地图,以诏地事”;“春官宗伯·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夏官司马·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夏官司马·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八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1954年6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西周初青铜器“宜侯矢_”底内刻铸的120字铭文有两处谈到地图,即“武王、成王伐商图”和“东国图”。该文记载周康王根据这两幅地图到了宜地,举行纳土封侯的册命仪式。曰:“唯四月辰在丁未,王者武王遂省、成王伐商图,遂省东或(国图。王立(位于宜,内(纳土,南乡(向。王令虞侯曰:‘繇,侯于宜。’”据考证,该图成于公元前1027年或稍晚。这些记载足以说明,我国西周时期已有土地图、军事图、政区图等多种地图,并在战争、行管、交通、税赋、工程等多方面得到应用。这些地图显然已经脱离了原始地图的阶段,具有了确切的科学概念。只可惜我国至今还没有见到过这些地图实物,有待地下考古的发现。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地图
我国存留的地图中,年代最早的当属20世纪80年代在天水放马滩墓中发现的战国秦(公元前239年绘制于木板上的《圭县地图》。该图上绘有河流、山脉、沟谷、森林及树种名称,有80多处注记,有方位,比例尺约为1∶30万,应当是代表了当时地图的更高水平。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三幅地图,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汉代地图的珍贵史料。三幅图均绘于帛上,为公元前168年以前的作品。图01-03是其中的地形图。
该图为98cm长的正方形,描述的是西汉初年的长沙国南部,今湘江上游之一大支流潇水流域、南岭、九嶷山及其附近地区,内容包括山脉、河流、聚落、道路等,用闭合曲线表示山体轮廓,以高低不等的9根柱状符号表示九嶷山的9座不同高度的山峰。有80多个居民点,20多条道路,30多条河流。另外两幅是表示在地理基础上的9支驻军的布防位置及其名称的《驻军图》和表示城垣、城门、城楼、城区街道、宫殿建筑等内容的《城邑图》。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这三幅地图制图时间之早、内容之丰富、精确度之高、制图水平和使用价值之高令人惊叹,堪称极品。_魏晋时期的裴秀(公元223~271年,任过司空、地官,管理国家的户籍、土地、税收,后任宰相,曾绘制过《禹贡地域图》,并将当时流传的《天下大图》缩制为《方丈图》。他总结了制图经验,创立了世界最早的完整制图理论——“制图六体”,即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分率即比例尺,准望即方位,道里即距离,高下即相对高度,方邪即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即实地起伏距离同平面上相应距离的换算。裴秀的制图理论对以后的几个朝代有明显的影响。_唐代贾耽(公元730~805年通过对流传地图的对比分析和访问、勘察,编制了《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图》、《海内华夷图》,后者是在学习裴秀制图理论的基础上,以“一寸折百里”制成的,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宋朝是我国地图历史上辉煌的年代。北宋统一不久就根据全国各地所贡的400余幅地图编制成全国总图《淳化天下图》。在当今的西安碑林中,有一块南宋绍兴七年的刻石,两面分刻《华夷图》和《禹迹图》。右图是《禹迹图》的一部分,计里画方,从长江、黄河的图形可看出,该图具有相当高的精确度。宋朝的沈括(公元1031~1095年,做过大规模水准测量,发现了磁偏角的存在,使用24方位改装了指南针。他编绘的《守令图》是一部包括20幅地图的天下州县地图集。他还著有地理学著作《梦溪笔谈》。_
元代的朱思本(公元1273~1333年,在地理考察和研究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编制成《舆地图》两卷。
明代罗洪先(公元1504~1564年在朱思本地图的基础上,分析历代地图的优劣,以计里画方网格分幅编制成《广舆图》数十幅。他创立了24种地图符号,对地图内容表达起到重要作用。明末的陈祖绶曾编制《皇明职方图》三卷。郑和(公元1371~1435年七下西洋,他的同行者留下四部重要的地理著作,制成了《郑和航海地图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山海舆地全图》介绍到中国,在_1584~_1608年间,他曾先后12次编制世界地图,把经纬度、南北极、赤道、太平洋以及航海所发现的南非、南北美洲等区域概念介绍到中国。
_清代康熙年间,清 *** 聘请了大量的外籍人士,采用天文和大地测量 *** 在全国测算630个点的经纬度并测绘大面积的地图,制成《皇舆全览图》,实为按省分幅的32幅地图。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介绍该图“不仅是亚洲当时所有地图中更好的,而且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都好、更精确”。乾隆年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疆、 *** 新的测绘资料,编制成《乾隆内府地图》。清代完成了我国地图从计里画方到经纬度制图 *** 的转变,是地图 *** 历史上一次大的进步。清末魏源(公元1794~1859年采用经纬度制图 *** 编制了一本地图集《海国图志》。该图集有74幅地图,选用了多种地图投影,是制图 *** 转变的标志。杨守敬(公元1839~1915年编制的《历年舆地沿革险要图》共70幅,是我国历史沿革地图史上的旷世之作,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图集中历史地图集的基本资料。_
辛亥革命后,南京 *** 于1912年设陆地测量总局,实施地形图测图和制图业务。到1928年,全国新测1∶2_5万比例尺地形图400多幅,1∶5万比例尺地形图3595幅,在清代全国舆地图的基础上调查补充,完成1∶10万和1∶20万比例尺地形图3883幅,并于1923~1924年编绘完成全国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96幅。除了军事部门以外,水利、铁道、地政等部门的测绘业务也有所发展,测制了一些地图。到1948年止,全国共测制1∶5万比例尺地形图8000幅,又于1930~1938年、1943~1948年先后两次重编了1∶100万比例尺地图。在地图集编制方面,1934年由上海申报馆出版的《中华民国地图集》,采用等高线加分层设色表示地貌、铜凹版印刷,在我国地图集的历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解放战争过程中,革命军队也十分重视地图保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总部就设有地图科,随军搜集地图资料并作一些简易测图和标图。长征前夕,地图科为主力红军 *** 了江西南部1∶10万比例尺地形图;过雪山、草地时绘制了“1∶1万宿营路线图”。解放战争时期,地图使用已十分广泛,各野战军都设有制图科,随军做了大量的地图保障工作。〖JP3〗如1948年平津战役前夕,编制了北平西部航摄像片图和天津、保定驻军城防工事图,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_新中国成立后,地图制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50年组建军委测绘局(后改为总参测绘局,1956年组建国家测绘局,领导全国的地图测绘和编绘工作。
_在完成覆盖全国的1∶5万和1∶1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1∶5万地形图已更新三次,1∶10万地形图也已更新两次。完成了全国1∶20万、1∶25万、1∶50万和1∶100万地形图的编绘工作,并已建成了1∶25万、1∶50万和1∶100万数字地图数据库。
_1953年总参测绘局组织编制了1∶150万的全国挂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由32个对开拼成。1956年出版了1∶400万《东南亚形势图》。20世纪50年代后期,先后三次编制出版了1∶25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以后又多次修改、重编出版,成为我国全国挂图中稳定的品种。该图内容丰富,色彩协调,层次清晰,较好地反映了中国的三级地势和中国大陆架的面貌。20世纪70年代,各省(市、自治区测绘部门分别完成了省(市、自治区挂图和大量的县市地图的编制工作。
_在地图集的编制方面,首推国家大地图集的编制。1958年7月,由国家测绘局和中国科学院发起,吸收30多个单位的专家,组成国家大地图集编委会,确定国家大地图集由普通地图集、自然地图集、经济地图集、历史地图集四卷组成,后来又将农业地图集和能源地图集列入选题。现在已经先后出版了《自然地图集》、《经济地图集》、《农业地图集》、《普通地图集》、《历史地图集》。这些地图集在规模、制图水平及印刷和装帧等多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家大地图集的带动下,各省、市相关部门都编制出版了各种类型的地图集,其中不乏高质量的地图。由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土地科学学院编制的《深圳市地图集》于1999年之一次为我国的制图作品拿到了国际地图学协会评出的地图集类“杰出作品奖”。自动晕渲的大型挂图《深圳市地图》于2001年在国际地图展览会上再次获得更高奖。_
国外的地图历史
公元前2世纪,埃拉托斯芬(公元前276~前195年算出了地球的子午线弧长为_39700km,以此推算出了地球大小,并之一个编制了把地球作为球体的地图。托勒密(公元90~168年所写的《地理学指南》对当时已知的地球作了详细的描述,并附有27幅地图,其中有一幅是世界地图。他提出许多编制地图的 *** ,创立了球面投影和圆锥投影。他用圆锥投影编制的世界地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直使用到16世纪。
_15世纪以后,欧洲社会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历史进入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和地理大发现的时期,航海探险使人们对地球上的大陆和海洋有了新的认识,为地图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地图学家墨卡托(公元1512~1594年创立了等角圆柱投影,并用它于1568年编制了世界地图。由于该图上等角航线成直线,为航海提供了极大的帮助。18世纪实测地形图的出现,使地图内容更加丰富和精确。地图符号系统不断完善,透视写景符号逐步被平面符号代替,地貌表示也由晕_法发展到等高线法,同时出现了地图的平版印刷,将地图推进到现代的阶段。_19世纪资本主义各国出于对外寻找市场和掠夺的需要,产生了编制全球统一规格的详细地图的要求。1891年在瑞士伯尔尼举行的第五次国际地理学大会上,讨论并通过了编制国际百万分一地图的决议,随后于1909年在伦敦召开的国际地图会议上,制定了编制百万分一地图的基本章程,1913年又在巴黎召开了第二次讨论百万分一地图编制 *** 和基本规格的专门会议,这对国际百万分一地图的编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的专题地图,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德国的《自然地图集》、《气候地图集》等。_20世纪由于摄影测量的产生和发展,对地图 *** 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出现了大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地图作品。其中较有影响的有由前苏联为首的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编制的《1∶250万世界地图》,英国的《泰晤士地图集》,意大利的《旅行家俱乐部地图集》,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哈克世界大地图集》,美国的《国际世界地图集》,《加拿大地图集》。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前苏联的《世界大地图集》和《海图集》,这些图集都是旷世之作。
我大体看了一下里面有关于地图的发展历史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如何绘图希望会有帮助好运

古巴比伦是如何灭亡的?古巴比伦是现在的哪个国家?

古巴比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能是大家最陌生的文明古国了。因为中国、印度、埃及这三个国家还存在,但古巴比伦已经在历史上消失了。那古巴比伦究竟是如何被灭亡,它现在又是哪个国家呢?这次就为大家简单讲讲这个问题。古巴比伦王国现属国家是伊拉克,古巴比伦的灭亡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这也让古巴比伦逐渐走出人们的视野当中,但是要提到文明的起源还有文明的建设肯定又离不开古巴比伦,这样一个神秘的王国当时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呢?
大家都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和古巴比伦王国。打开当今的世界地图,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埃及和印度,尽管两国和上古时代的两大古国概念不同。中国以其独特的优势,文明延续千年不断,一直屹立至今!不过大家似乎在地图上找不到巴比伦国或者巴比伦共和国,这是怎么回事呢?
前1894年,阿摩利人首领苏姆·阿布以幼发拉底河左岸的一个城市作为都城,这座城市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巴比伦城!以这座城市为核心建立的王国史称古巴比伦王国或巴比伦之一王朝。伟大的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在经过38年的远交近攻、南征北战之后,汉谟拉比建立起了一个从版图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强大奴隶制王国,两河流域地区得到了空前的统一。
古巴比伦王国的强盛,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汉谟拉比的强权,其内部根基并不稳固。公元前1750年汉谟拉比死后,其子萨姆苏伊鲁纳继位,王国从此开始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先是埃兰地区边境 *** ,动乱持续了两年多。然后,苏美尔人伊鲁玛在尼普尔以南地区建立了所谓的巴比伦第三王朝或海国王朝。
萨姆苏伊鲁纳在忙于镇压内部叛乱的同时,东北部山区的喀西特人开始入侵巴比伦,虽然喀西特人的入侵被打退,但是他们在日后对巴比伦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萨姆苏伊鲁纳统治末期,其父所打下的疆域已经丧失殆尽,领土已缩回到汉谟拉比之前的疆域,仅剩下阿卡德地区。
萨姆苏伊鲁纳之后的四位后继者又勉强维持了约一个世纪。但是王国的外部威胁有增无减。喀西特人第二次进攻巴比伦王国,虽然再度失败,但是很多喀西特人在巴比伦尼亚附近定居下来,成为了有耕地的农民。喀西特人还在距离巴比伦城200英里的幼发拉底河畔建立了立脚点。
巴比伦国王阿比舒还试图赶走统治苏美尔的海国王朝,但遭到了失败。前1595年,赫梯人入侵巴比伦,巴比伦城惨遭洗劫,主神马尔杜克及其妻子的雕像作为战利品被入侵者带走,古巴比伦王国灭亡。赫梯人退去后,喀西特人开始统治美索不达米亚。此后,赫梯人、亚述人、波斯人、 *** 人、土耳其人先后成为两河流域和中东地区的统治者。古巴比伦王国从此便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唯独巴比伦王国完全消失

古巴比伦地图古巴比伦地图的特点-第1张图片-万福百科
古巴比伦地图古巴比伦地图的特点-第2张图片-万福百科
古巴比伦地图古巴比伦地图的特点-第3张图片-万福百科
古巴比伦地图古巴比伦地图的特点-第4张图片-万福百科
古巴比伦地图古巴比伦地图的特点-第5张图片-万福百科
古巴比伦地图古巴比伦地图的特点-第6张图片-万福百科
古巴比伦地图古巴比伦地图的特点-第7张图片-万福百科
古巴比伦地图古巴比伦地图的特点-第8张图片-万福百科

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唯独巴比伦王国完全消失

在历史课本中,我们都会提到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如今,埃及、印度、中国都是一个国家,而巴比伦却在如今的世界地图中,找不到影子。巴比伦王国为啥突然消失呢?

在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得到传播,1900年,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是也”。但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并非出自梁启超,西方国家早期就有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在美国一些历史教科书中也有这类说法。

为啥这四个国家能够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呢?从上面的图,我们能看到,四个国家分别在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格里底斯河的两河流域中,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如今巴比伦王国已经彻底消失。

古巴比伦王国(约前30世纪-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距今约5000年前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

美索不达米亚是啥意思呢?这个词出自于《圣经》,翻译成中文就是“伊甸园”的意思,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所以说,古巴比伦王国就是在幼发拉底河和格里底斯河的两河流域中,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的奴隶制城邦,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公元前十九世纪中,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

巴比伦也是一句希腊语,翻译过来就是“神之门”的意思。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是个杰出的人才,他即位后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

古巴比伦王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与汉穆拉比有着很大关系。汉穆拉比在位期间,颁布了《汉穆拉比法典》。这部法典共282条,由序言、本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可以说是一篇对汉穆拉比本人的赞美诗。

在序言里,汉穆拉比自称受命于天神安努和苏美尔更高神恩利勒,是“四方的庇护者”、“众王的统治者”,他是按神的意志颁布这一法典,一再称颂自己的丰功伟绩。结语部分告诫后继的国王必须遵守这部法典,不得曲解、变更或废除,否则,一切灾祸将降临其身。

法典本文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陈述次序大致是:1~5条司法方面的犯罪;6~25条,财产方面的犯罪;26~59条,土地、房屋和损害赔偿;60~126条,果园经营、商业、借贷和寄存等;127~194条,婚姻、家庭、家庭财产、继承和收养;195~214条,殴打致伤致死;215~240条,关于医生、理发师、建筑师、造船工和船员等规定;241~267条,耕牛租赁、耕者和牧者的雇佣;268~277条,动物、船和车辆租赁、工匠雇佣等;278~282条,奴隶买卖等。

1、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哪条流域?文明产生什么时间?初步统一时间是什么?成

巴比伦王国利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是两河平原冲积而成的呃,新月沃地嗯嗯,文明产生的时间约公元前九世纪前八世纪的时候,初步统一的国家产生在不拉比统治时期,国家达到了全盛时期

寻找有关古巴比伦的最详细资料?越全越好!越多越好!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虽然巴比伦现巳消失,但其影响(尤其宗教方面)却很多流存至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在当之无愧。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苏美尔几乎和古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公元前2007年,阿摩利人入侵两河流域,摧毁了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王朝。公元前1894年左右,阿摩利人建立起一个以幼发拉底河河畔的巴比伦城为首都的王朝。从那时起,美索不达米亚就被称为“巴比伦尼亚”,那里所有居民都被称为巴比伦人。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是两河流域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这个国家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汉穆拉比。汉穆拉比用武力统一了两河流域后,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他个人集宗教、军事、 行政、司法和水利建设等各种大权于一身。为了更有效的统治自己的国家,他颁布了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法典共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完备成文的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穆拉比统治时期达到极盛,但是汉穆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喀西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

  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联合米底人推翻勒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的帝国也是以巴比伦城为首都,历史上称为“新巴比伦王国”。这个王国在尼布甲尼撒统治时期打到鼎盛。尼布甲尼撒曾两次攻陷耶路撒冷,毁灭犹太王国,把大批犹太人当奴隶押往巴比伦。这就是圣经上所说的“巴比伦之囚”。尼布甲尼撒还下令重建巴比伦城,在城内建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重建后的巴比伦城宏伟壮丽,直到100多年后,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来到巴比伦城时,仍称它为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

  新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538年被波斯帝国所灭。此后,古代两河流域再也没有出现过独立的完整的国家。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一提到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园”。它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从来都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之外,还有“突出”之意的希腊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rezzar II, 在位605 BC - 562 BC)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得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

  不过也有些记载,虽然提到了“空中花园”,但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并不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而是一位叙利亚国王为取悦他的一个爱妃而特意修筑的。有些记载甚至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实际上指的是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在其都城尼尼微修筑的皇家园林。

  直到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巴比伦城的遗址。他们在发掘南宫苑时,在东北角挖掘出一个不寻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建筑物,面积约1260平方米。这个建筑物由两排小屋组成,每个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两排小屋由一走廊分开,对称布局,周围被高而宽厚的围墙所环绕。西边那排的一间小屋中发现了一口开了三个水槽的水井,一个是正方形的,两个是椭圆形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小屋可能是原来的水房,那些水槽则是用来安装压水机的。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遗址。当年巴比伦人用土铺垫在这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上,层层加高,栽种花木。至于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压水机源源不断供应的。考古学家经过考证证明,那时的压水机使用的原理和我们现在使用的链泵基本一致。它把几个水桶系在一个链带上与放在墙上的一个轮子相连,轮子转动一周,水桶就跟着转动,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个过程,水再通过水槽流到花园中进行灌溉。这种压水机现在仍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而且,考古学家也的确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种植花木痕迹。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所发现的巴比伦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记载。因此,考古学家的解释是否正确仍需进一步研究。总之,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它的真实面目依旧隐身于历史的迷雾之中。

  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幼发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如图所示的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更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与别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1、古巴比伦建国历程与政治制度

  在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苏美尔时代之后出现的是古巴比伦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到约1600年)。苏美尔人和古巴比伦人之间的不同:地理和语言(重心却北移到了阿卡德,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新建的巴比伦城为中心。此外,在古巴比伦时代执美索不达米亚之牛耳的各民族讲的是属于闪族语系的语言。 )。阿摩利特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在阿卡德各地区定居下来。两个半世纪之后,阿摩利特人征服了苏美尔全境,他们所说的闪族方言也取代苏美尔语成了美索不达米亚口头和书面语言。古巴比伦帝国的缔造者是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1750年)。古巴比伦时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

  2、经济发展与社会等级

  古巴比伦时期,两河流域已进入青铜全盛时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新的发展。从农业方面来看,灌溉事业的发展尤为突出。汉谟拉比在位第33年开凿的运河规模更大。它能为尼普尔、埃利都、乌尔、拉尔萨、乌鲁克、伊新供应永恒而充足的水。从手工业方面来看,手工业行业增多,仅汉谟拉比法典提到的手工业行业就有10种。从商业方面来看,当时国内外贸易都很发达,巴比伦、西帕尔、尼普尔、拉尔萨等城市都是重要的商业中心。王室和神庙仍然控制着商业,王室和神庙有商业 *** 人达木卡,其下有助手零售商沙马鲁。白银已成为物价计算的标准。古巴比伦社会内部存在着比较鲜明的等级制度。当时人们被分为阿维鲁、穆什根努、奴隶三个等级。阿维鲁是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其中有大、中、小奴隶主,但占多数的是下层自由民。穆什根努是无公民权的自由民。这个等级在法律地位上低于阿维鲁。奴隶的来源除战俘外,也有从外地买来的。当时买卖奴隶的现象很普遍。

  3、法律

  古巴比伦继承了苏美尔人的法律传统,将原苏美尔人的法律改头换面,在汉谟拉比王统治时期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著名的《汉漠拉比法典》是迄今所知古代之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法典的几个主要特点:

  (1)施行同态复仇法,即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法典之一百九十六条,之一百九十七条)

  (2)阶级歧视;法典缺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观念。在汉漠拉比法典中,奴隶毫无权利可言,稍有过失即受到断肢的可怕惩罚。此外,法典中提到了两个法律阶层:一是"人",显然意指贵族;另是所有其他既非"人"亦非奴隶的人,他们的法律待遇很差,但拥有某些法律权利。与"人"侵犯"人"相比,"人"侵犯了地位低于他们而非奴隶的人受到的惩罚要轻一些,而"人"伤害了奴隶与他损坏了奴隶主的财产所受处罚相同。对下层社会的赔偿低于上层社会:"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法典第二百零三条,第二百零五条)

  (3)施行严格的、保护商业界财产的规定;"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处死刑。"(法典第六条)卖方有欺诈行为是不受惩罚的,法律只是提醒买方要小心提防。

  (4)颁布许多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定;包括:确定基本商品每年的价格,限制利息率在20须,周密地调整家庭关系,保证度量衡的信誉,城市负责对未侦破的抢劫案或凶杀案的受害者作出赔偿。"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如果是一条性命〔已失去〕,市长或地方长官须付银子一明那给死者亲属。"(法典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

  4、文学

  古巴比伦时代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是《吉尔伽美什史诗》(关于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 的故事)。这部史诗生动地反映了人们探索生死奥秘这一自然规律的愿望,也表现了人总不能战胜自然规律和死亡不可避免的思想。所以这位渴求永生的英雄最后不得不承认,他应及时行乐,不要担心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吉尔伽美什,你将漂向何方?/你所追求的永生,永远无法得到,/因为上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相伴。/…··吉尔伽美什,穿上新衣,沐浴首身去吧。/凝望挽着你手的儿女,/愉悦怀中娇妻。/人应关心的,唯有这些事。”

  古巴比伦人将苏美人关于大洪荒和人类产生的传说,整理成完整故事。这反映在巴比伦的神话作品《阿特腊哈西斯(Atrahasis)》中。

  5、科学成就

  古巴比伦继承了苏美尔人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成果,并有进一步的发展。公元前1800年左右,古巴比伦神庙的书吏使用了乘法和除法表,以及计算平方根、立方根、倒数和指数的表格。我们现代生活中一个基本的东西就是从先前的古巴比伦数学中肇源的,即一天分为两个12小时,每一小时分为60分钟,每一分钟分为60秒。而从那时以来西方的所有文明都继承了古巴比伦人的“十二进制”的计时 ***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