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火箭炮是怎么设计的?火箭炮技术的新革命_外国评论中国107火箭炮

wanfu 百科 66 0

107火箭炮是怎么设计的?

107火箭炮是一种高度人性化的精品火炮,各种参数经过了反复优化。首先,该炮火箭弹设计为18.8公斤,一个人正好扛一颗,在复杂地形长途行军也可以承受。相比之下,俄罗斯著名的122毫米火箭弹重达45.8-66公斤,装填一枚往往需要三人;俄罗斯最轻的140毫米火箭弹重39.6公斤,根本无法单兵携行。当然,国际上也有个别几种超轻型的火箭炮,如比利时的70毫米火箭炮,意大利的51毫米火箭炮,但他们的弹头威力太小,同时这几种炮难以用人力搬运,所以适应性远不及107毫米火箭炮。

107毫米火箭炮不仅总重量轻,还可以快速分解和结合,拆开后的单个部件重量不超过30公斤。为满足人背的要求,分解部分在结构尺寸上具备如下特点:上不过颈(便于抬头),下不过臀(便于跨步),宽不过肩(便于通过),重心贴身(防止扭腰)。再这些方面,可以说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火箭炮可以与107火箭炮相比。

在阿富汗,当地武装早已把牵引式107毫米多管火箭炮装在各种车辆上,成为自行火箭炮。事实证明,该炮和多种车辆都能结合良好。显示了极好的适应性。107火箭炮可能是世界上最适合游击战的和特种部队使用的重武器。1985年式107毫米单管火箭炮早已批量生产,火箭发射管长0.9米,用三脚架支撑,全重23公斤,射程可达8.5公里,并且精度高、威力大。一个肌肉发达的特种部队战士,完全可以独自把这种单管火箭炮和两发炮弹扛到发射点,远距离袭击敌方的要害目标,而后安然撤离。

火箭炮技术的新革命_外国评论中国107火箭炮

 据悉,为满足驻阿富汗北约安全稳定部队(ISAF)的作战需要,斯洛伐克ZTS公司正加紧研制RM一85轻型轮式高机动性多管火箭炮。该炮具有适应空运、公路快速反应等高战略机动性,其快速部署能力、巨大射程和强大火力通过装备信息化部队将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来自“圣城”的杰作
    冷战时期,作为华约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位于喀尔巴阡山脉腹地的斯洛伐克小城马丁一直是华约国家坦克和炮兵武器的生产重镇,那里以茂密的森林和清冽甘甜的矿泉水闻名,而且那里是斯洛伐克民族觉醒的“圣城”。1861年,在这里发表了《斯洛伐克民族备忘录》,对唤醒斯洛伐克的民族意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过在冷战时期,美国和北约一提起马丁城就会联想到庞大的ZTS公司,其规模之大堪称中欧之最,该公司生产的T-72坦克、OT-64轮式装甲车和RM-70火箭炮武装了远至加勒比海的古巴部队和东南亚的越南人民军,令西方军人不寒而栗。在生产各类自行火炮的过程中,ZTS公司的确名不虚传:在保持原有重武器生产线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该公司员工大胆采用大量民用车辆零配件和其他已被证实可靠耐用的军用火炮部件,实现了军用武器的“系统更优化”。
  
  冷战结束后,斯洛伐克相继加入欧盟和北约,其军事装备研究重点也从应对全球性大规模战争转向快速应对各类局部地区冲突。考虑到政治形势、经济、心理等主要因素,今后斯洛伐克陆军的发展将走向“精兵”和“轻型化”之路,通过减少战区常驻兵力,转而实施强化部队从斯洛伐克本土出发迅速部署展开、争取早期控制局势的新战略。2000年5月,在斯洛伐克陆军协会举办的“军事革命与兵器革命”研究会议上,斯洛伐克陆军副参谋长舒什卡维奇中将强调了提高快速部署能力的重要性,“1990年以来的10年间,斯洛伐克陆军参与的国际维和及干预冲突的行动有11次,在之后的时间里,肯定会更加频繁。今后面对越来越多的地区冲突,陆军必须有能力在出发命令下达后迅速展开部署,并具备远距离快速部署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空运能力,尽量减少燃料、武器配件等所需,必须努力减轻战车、火炮、火箭、导弹等武器的重量,并缩小其体积。”
  于是,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斯洛伐克陆军开始致力于替代坦克、白行火炮、步兵战车等履带式车辆的研究,加紧部署“重量轻、体积小、战斗力强”的轮式车辆,RM-85火箭炮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了,其也是ZTS公司的又一杰作。
  
  堪与MLRS媲美
  
  2007年,ZTS公司为斯洛伐克炮兵设计试制出6辆RM-85火箭炮,并取得了实弹射击试验成功。据斯洛伐克国内媒体称,该炮的威力堪比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获得赞誉的美国MLRS火箭炮,而后者采用笨重的履带武底盘。RM-85与MLRS使用的弹药种类、性能以及连队组织等也基本雷同,但如发射车等主要武器系统的规格和空运能力却大相径庭。
  RM-85火箭炮采用重量轻、体积小的轮式“泰托拉”815卡车发射。“泰托拉”815是前捷克斯洛伐克泰托拉公司早年按照华约的军事标准生产的中型越野卡车,比M2履带式步兵战车重量轻,但相应携带发射单元的能力也减半。如今,归属捷克的泰托拉公司一直努力使“泰托拉”815轻型化并提高其生存能力,如驾驶室采用轻型合成材料的装甲进行密闭;装上了防风兼避光的聚碳酸脂材料防弹玻璃,舱室的部分钢铁材料换成了铝材,并贴上“凯芙拉”复合材料。“泰托拉”815的驾驶室由标准的双座增加为三座,因为增加了灭火器、自卫武器、个人用品等,去除了预备轮胎和液压起重器,有效地调节了总重量。并把每辆发射车的预备轮胎装在连后方支援排的补给车或修理车上。
  RM-85的操纵室内备有图像显示装置、计算机控制台、数据存储器、惯性导航器、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弹道气象雷达以及自动/手动状态切换系统等。发射车计算机录入射击数据和阵地周围的弹道气象信息6秒后就可以算出射击参数,通过数字信号使发射架朝向目标。操纵室内同时具备空调等设备,具备核生化(NBC)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发射组乘员由班长、射手、操作员组成,通常以组为单位行动,即使在乘员严重缺编的情况下,一个人也可遥控发射车装卸弹药架,并通过电子设备开火。  与MLRS火箭炮相比,MLRS火箭炮一次可装12枚火箭弹,而RM-85仅装6枚,但其与MLRS火箭炮50%的火力差根据战术 *** 调节,可进行有效补偿,从而达到MLRS火箭炮的作战效能。尽管一次仅装6发火箭弹,但RM-85火箭炮的威力本来就远远超过许多北约身管火炮,能充分满足战斗部队的要求。RM-85火箭炮发射车从运输机上卸下后15分钟内即可完成射击准备。班长可以选择不分昼夜、全天候射击,它可以根据存储器内事先程序化了的连续火力同时压制多个目标。射手在30秒内打完弹药后,通过遥控自动装填系统,只需2.5分钟即可完成再装填。  RM-85火箭炮一般发射欧美五国共同开发的GMLRS-ER火箭弹,该火箭弹配合惯性导航加垒球定位技术,在射程60千米内的圆概率误差仅10米。此外,RM-85火箭炮也可选用美国陆军战术导弹(ATACMS)实施火力压制,其战斗部内装有BAT智能子弹药,当BAT从弹体脱离后,在张开稳定翼和降落伞降落的过程中,可通过红外辐射、声响传感器以及自导弹头侦察移动目标,发动攻击。其图象解析度很高,具备双重搜索模式(毫米波雷达和热成像),可攻击“飞毛腿”等弹道导弹阵地等固定目标。
    现代化改进的亮点
    据介绍,RM-85火箭炮安装了现代化的数字化火控系统和目标瞄准系统,大幅提高了火箭炮整体的自动化程度。该系统装有新型火控计算机,每次制定发射程序之前火控计算机可自动识别被装填弹药的型号及其弹道特性。而配备的TALIN-3000三轴炮载导航系统则可提供己方阵地诸元,为火控计算机处理瞄准数据,从而大大提高武器系统的发 *** 度。该火箭炮配备的弹药自动识别装置、自动瞄准装置和发射车的状态控制系统则能大大缩短RM-85的作战反应时间。新增加的RFl3语音和数据通信系统,可为炮兵射击指挥中心提供及时的通信传输数据,从而为RM-85现代化火箭炮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新研制的火箭弹发射箱采用整体式结构,便于存贮和运输。发射箱长4015毫米,宽1016毫米,高686毫米,净重1150千克,装弹时重3100千克。火箭弹发射箱有6个发射管,可重复使用10次,其机械接口与美国MLRS火箭炮上的接口基本是一致的。位于发射车驾驶室后面的 车载起重机系统可自动为发射箱装填弹药,一名操作人员在有装甲防护的驾驶舱内便可实施再装填。
  RM-85火箭炮系统还有一大亮点:除了能发射美国MLRS火箭炮系统配用的227毫米火箭弹外,它还能配用模块化的华约制式122毫米火箭弹,特别是能够发射挪威康特夫斯堡公司与德国迪尔BGT防御分公司联合研制的新型122毫米制导火箭弹,即低成本飞行制导(LCFG)火箭弹系统。在RM-85火箭炮系统的后期研制试验中,曾对该制导火箭弹进行了发射试验,获得了预期的效果。LCFG火箭弹与原型非制导火箭弹的长度及口径相同,可按标准火箭弹进行发射。火箭弹飞行时,依靠4个翼片旋转稳定,当火箭弹飞至弹道更高点时(约5 000米),4个“鸭”式舵展开,翼片停止旋转,INS/GPS-(定位导航)系统开始指示火箭弹飞向目标。该弹的射程约为40千米(是原型非制导火箭弹射程的2倍),在更大射程时圆概率偏差为10~20米。其新型战斗部还可以进一步增加LCFG火箭弹的整体攻击效果,例如可用1枚新的整体战斗部火箭弹攻击永久性防御设施一类的目标、用1枚传感器引信子母弹战斗部火箭弹攻击装甲目标、用高能微波战斗部火箭弹攻击电子武器系统。
  简言之,与传统火箭炮系统相比,RM-85多管火箭炮系统拥有以下几大优势:可以发射122毫米制导/非制导火箭弹和美国MLRS多管火箭炮发射的227毫米非制导火箭弹,即使美国陆军的战术导弹(ATACMS)也能使用;改变了发射器框架设计,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结构,不仅缩短了作战反应时间,同时减少了人员配置;装配了斯洛伐克新研制的弹药处理装置,从而加快了弹药的再装填过程。操作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1人便可完成弹药再装填,省时又省力。
  
  RM-85火箭炮的战斗部署
  
  目前,斯洛伐克陆军已开始为新编制的快速反应旅配置RM-85营或RM-85连,并下属配备射击排。快速反应旅在命令下达后18小时之内,首先要派加强步兵营进行快速部署,其中RM-85营或RM-85连将负责消除重大威胁,保证后续部队展开。到达战场后,RM-85营/连的射击目标主要包括敌人的炮兵阵地、机动装甲部队、防空体系、弹道导弹发射基地、C4I(指挥、管理、通信、情报)系统、补给设施以及直升机基地和后方联络线等。RM-85营/连在30秒内可发射18枚火箭弹,每400平方米的地域内可覆盖火箭弹11枚或子弹药592发,大量杀伤敌方人员与轻型装甲车。对比之下,M-198型155毫米牵引榴弹炮连使用火炮6门,如果发射同样威力的弹药则需3分钟连续发射66发弹,而其炮弹碎片的杀伤力不及RM-85火箭炮的自爆型弹药。另外,一个RM-85排一般编制16人,再加上情报班等人员,大约25人,能够迅速占领阵地并实施强大火力。因此,受空运工具的限制,在无法将庞大的炮兵队伍迅速投放战场紧急展开战斗的初期,少数精锐的RM-85火箭炮能成为决定先遣部队发挥战斗力的关键。此外,RM-85火箭炮通过发射ATACMS战术弹道导弹,可以形成榴弹炮无法比拟的165千米甚至300千米的纵深打击距离,尤其在恶劣天气、防空导弹及电子战条件下,战斗机的行动受到制约,适应性很强的RM-85火箭炮可以起到补充空中攻击的作用。
  在战斗行动紧急展开的初期,实施火力突击时,该火箭炮能接收并处理来自战区部队、上级部队等的实时情报显得极为重要。而且,要保证RM-85持续长时间连续射击,弹药的及时运送不可缺少,承担紧急展开任务的部队必须准备充足的输送工具。因为火箭炮有近距离射击死角,需依靠身管火炮等承担对临时目标的直接瞄准射击,因此,若综合发挥火力,RM-85火箭炮须同身管火炮、迫击炮组合使用。
  虽然RM-85火箭炮最基本的作战单位――射击排仅有16人编制,但其也可以与上级部队通过C4I系统合作,把握整个作战区域的战况,并与分散配置的各步兵连自由联系,从而满足其火力要求。据ZTS公司模拟测算,一个RM-85火箭炮排可以轻松把火力延伸到半径60千米区域内的任何一点。此外,各发射车还可向逼近友军的步兵连正面的敌人部队实施火力突击。各步兵连尽管处于分散配置状态,但通过数据通讯网相互取得联系,无论在作战区域的何处,都可以随时要求RM-85火箭炮排进行火力支援。据研制人员称,未来当北约部队在阿富汗战区多处同时发生 *** 威胁的情况下,指挥官完全可以把RM-85火箭炮营隶属的6个射击排以百米间隔纵深横向排开,这样,像一个约旦国土面积的地区就都处于其火力覆盖下。
  另外,RM-85火箭炮还可集中攻击一个目标,或分攻不同的目标,或迅速转移进攻突然出现的目标。一个RM-85火箭炮排加上弹药车不过7辆的编制,比起由6门炮、20余辆车组成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连的目标显得很小,不会给敌方传感器上留下明显迹象。这样,各射击排“隐匿”起来,可避开敌人的侦察,从而保全火力的发挥。
  
  结 语  RM-85火箭炮的研制目标是,为适应新军事革命的挑战,可用于信息作战中大范围分散配置兵力、迅速机动的作战要求。首先,火箭炮火力发挥的最小组织单位“射击排”可以像其上级单位营、连一样,通过数据通讯网直接接受斯洛伐克中央或战区部队的实时情报;其次,射击排运用新时代的数字计算机功能,精密计算射击参数,指挥所属3个射击班在关键时刻将强大火力有效指向重要目标。今后,随着开发工作的顺利进展,其信息性能、传感器、推进剂等将进一步改善提高,火箭弹的远射程和精密制导将使该系统的精度与破坏力得以飞跃提升。未来,性能成熟且稳定的RM-85火箭炮能够配合北约轻型化陆军部队在广阔区域参加信息化作战。
  “以最小的损失更大限度地打击敌人,努力高效地完成任务”是用兵常道,21世纪的军事革命更重视像RM-85火箭炮这样的节能武器发挥高效的战斗力。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三线火箭炮总装厂旧址在哪儿


三线火箭炮总装厂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线火箭炮总装厂旧址作为生产组装107火箭炮武器的主体建筑群,见证了我国火箭炮武器装备的诞生和发展,承载了兵工人“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和强军报国的梦想。建筑和早期的发展历程具有典型的三线建设的历史特征,充分展现了“靠山、隐蔽、分散”的布局特点。建筑依山而建,红机砖清水砖墙,木质桁架,建筑整体格局、主要功能空间保留完整,周边基本保持着建厂初期的历史特征。
此前,江山重工集团陆续开展了相关的保护工作,制定了保护方案,对重点保护建筑物、设备、文件、物品和历史资料等采取登记、造册、挂牌等保护措施,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对旧厂区进行水电改造、道路和厂房修缮、环境美化工作。下一步,江山重工集团将继续对火箭炮总装厂旧址进行保护,在确保火箭炮总装厂旧址保持完整性和真实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军工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逐步打造成为鄂西北乃至全国的一张“红色名片”。
2019年10月7日,三线火箭炮总装厂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朝鲜履带式“超大型火箭炮”?

朝鲜履带式“超大型火箭炮”
107火箭炮是怎么设计的?火箭炮技术的新革命_外国评论中国107火箭炮-第1张图片-万福百科
107火箭炮是怎么设计的?火箭炮技术的新革命_外国评论中国107火箭炮-第2张图片-万福百科
107火箭炮是怎么设计的?火箭炮技术的新革命_外国评论中国107火箭炮-第3张图片-万福百科
107火箭炮是怎么设计的?火箭炮技术的新革命_外国评论中国107火箭炮-第4张图片-万福百科
107火箭炮是怎么设计的?火箭炮技术的新革命_外国评论中国107火箭炮-第5张图片-万福百科
107火箭炮是怎么设计的?火箭炮技术的新革命_外国评论中国107火箭炮-第6张图片-万福百科

朝鲜炮兵装备的发展

在67年前的朝鲜战争中,炮战成为交战双方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朝鲜炮兵训练中就出现了诸如ML-20或D-1/M-1943式 152毫米加榴炮、PM-43型120毫米迫击炮等二战老炮。也就是说,尽管朝鲜已经具备研制新型自行火炮的能力,不过在牵引式火炮领域装备仍然比较落后。由于经济状况未有根本性好转,朝鲜部队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冷战时期朝鲜炮兵武器的储备是非常多的,不然就难以解释为何几十年的老炮仍然可以照常使用。

韩国国防部2012年公布的国防白皮书称朝鲜共有8600门大口径火炮,其中大部分是自行火炮,而且数量在不断增长。牵引火炮约3 500门,主要用作固定的海岸炮,由于生存力较差,正在被逐步淘汰。相对于发展缓慢的牵引式火炮,朝鲜在自行火炮领域还是颇有成绩。

1983年式170毫米自行加农炮介绍:操纵人员9名,射程40千米,可发射“特殊”增程弹。美国军事专家称1983年式170毫米 “主体” 炮的更大行驶速度为40千米/小时,更大行程300 千米。据现场解说人员介绍,该炮发射新型增程弹时射程可达60千米,整炮(炮向前时)全长15米,备弹量12发。根据西方军事情报机构判断,两种型号的170毫米自行火炮的总数超过700门,是朝鲜远程炮兵的主力之一。

1992年,朝鲜阅兵式上展示了一种采用封闭式炮塔的122毫米自行火炮,不过火炮仍然是在苏制D-74加农炮基础上改装而来,底盘为苏制ATS-59拉长版,增加了一对负重轮。几年前的朝鲜纪录片中,还偶然曝光了一种封闭式炮塔设计的152毫米自行加榴炮,主炮性能仍是D-20(M1955)水平。

2018年朝鲜阅兵式上,还出现了改进版的122毫米自行加农炮,主要是在火炮身管中部靠前位置增加了抽烟装置,炮塔上追加了烟幕弹发射器、SA-16防空导弹和双联装的3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等设备。同时亮相的还有更为神秘的外形模仿K-9的新型大口径自行火炮,它采用了源自“先军-915”坦克的底盘,代表了朝鲜自行火炮的更高水平。

此外朝鲜还有大量牵引式的107毫米12管火箭炮,主要装备女子炮兵部队。此外,还有107毫米24管轮式自行火箭炮(搭载在VTT-323履带式发射车上),车上配备两枚“火枪”2(即SA-16)便携式防空导弹。朝鲜工农赤卫队还装备拖拉机牵引的18管122毫米火箭炮,老旧的BM-24-12火箭炮也下放到工农赤卫队。

朝鲜在阅兵式上多次展示搭载在VTT-323履带式装甲车上的12管122毫米自行火箭炮。2015年的阅兵式上,还出现一种外形类似捷克BM-70的新型40管122毫米火箭炮。朝鲜122毫米火箭炮的射程为20.7千米,不过已经有增程弹。朝鲜已经拥有约400门240毫米火箭炮,其发射普通弹时射程为50.3千米,改进后的增程弹射程据称达70千米。朝鲜还有数量不详的KN-09型8管333毫米火箭炮,可发射射程达170~200千米远的制导火箭弹。韩国军方称其火箭炮数量已增至5 400门以上。考虑到朝鲜人民军约70%炮兵力量部署在“三八线”前沿,因此朝鲜人民军5 400门火箭炮中的3700门直指韩国首都圈。

朝鲜最强武器—KN-25“超大型火箭炮”

韩军发现朝鲜从元山市一带朝着东北方向的半岛东部海域发射两枚飞行物。据悉,这两枚飞行器射程约230千米,高度约为30千米,发射间隔为20秒。次日,朝鲜公开的图片显示这是一种采用10对负重轮底盘的6管“超大型火箭炮”。

这是朝鲜第四次发射飞行物。朝鲜发射的是轮式发射车版本的“超大型多管火箭炮” (可携带4枚火箭弹,底盘源自捷克“太拖拉”卡车,车头驾驶室的设计类似美制“海玛斯”火箭炮)。

当时朝鲜为了保密,对发射管进行模糊处理。当时发射火箭弹飞行高度约25千米,飞行距离220多千米,更高飞行速度达到惊人的6.9马赫,确实与“闪电”5防空导弹飞行速度接近,可能使用了同类固体发动机。当时,该炮被称为“大口径可控火箭炮”,试射旨在检验火箭弹的飞行高度及轨道控制能力和目标命中率。现在可以确定,所谓的“大口径可控火箭炮”就是后来的“超大型多管火箭炮”的履带版。

我国第四代火箭炮堪比导弹

107火箭炮是怎么设计的?火箭炮技术的新革命_外国评论中国107火箭炮-第7张图片-万福百科
107火箭炮是怎么设计的?火箭炮技术的新革命_外国评论中国107火箭炮-第8张图片-万福百科
107火箭炮是怎么设计的?火箭炮技术的新革命_外国评论中国107火箭炮-第9张图片-万福百科
107火箭炮是怎么设计的?火箭炮技术的新革命_外国评论中国107火箭炮-第10张图片-万福百科
107火箭炮是怎么设计的?火箭炮技术的新革命_外国评论中国107火箭炮-第11张图片-万福百科
107火箭炮是怎么设计的?火箭炮技术的新革命_外国评论中国107火箭炮-第12张图片-万福百科
107火箭炮是怎么设计的?火箭炮技术的新革命_外国评论中国107火箭炮-第13张图片-万福百科
107火箭炮是怎么设计的?火箭炮技术的新革命_外国评论中国107火箭炮-第14张图片-万福百科
107火箭炮是怎么设计的?火箭炮技术的新革命_外国评论中国107火箭炮-第15张图片-万福百科

我国第四代火箭炮堪比导弹    

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国在远程火箭炮领域的确可以说得上是“独步天下”,不但射程远超其他国家的型号,而且还有很多独门绝技。

在第十一届珠海航展上,中国各大防务公司总是换着招儿展示自己的远程打击武器,这次也不例外。

但受国际条约的限制,这类外销武器的更大射程不能超过300公里。在射程早已达到上限的情况下,远程打击武器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之一研究院在本届珠海航展上给出的答案是“量身打造远程打击体系”——这就是中国的第四代火箭炮系统。

比如中国已大量出口的“A”系列火箭炮,就是属于这类武器,尽管其射程受到较大限制而徘徊在300公里内,但中国却在打击精度上狠下功夫,这些名为火箭炮实际打击能力却堪比导弹的武器,正在逐步成为中国最那得出手的名牌武器。

在中国推出的“A”系列火箭炮中,A-100火箭炮比较出名,不但已大量装备中国陆军,而且还出口多个国家,名气较大。

而A-200和A-300火箭炮虽然更先进,但是因为很先进,所以价格较高,再加上中国严格保密,所以具体的出口国家不详。

其中最厉害的是A-300火箭炮,竟然像导弹一样采用两级结构,其之一级采用较大直径的助推火箭,而第二级采用与弹头结合但能与之一级在飞行途中分离,再加上位于弹头上的4片边条翼和控制翼,因而提高了弹头升阻比,因此使得火箭弹头的飞行距离和机动性大幅提高。

A-300火箭炮射程为290公里,不但弹头还可以重新规划飞行弹道,而且还具备极强的突防能力,足以令美国的反导系统失效。

最重要的是,A-300火箭炮具有很强的飞行控制能力,在飞行全程都有GPS进行控制,这对于一般的国家就基本够用了。

但如果是大国或者与美国利益冲突的国家,难保不在具体冲突中遭受美国的刁难,所以可能遭到美国关闭或者局部削弱GPS信号的报复。

考虑到这种情况的存在,中国对A-300火箭炮进行了技术升级,专门为其增加了中国“北斗”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模块。

这样一来,不论哪个国家采购这种火箭炮,都可以根据本国所处的导航范围,以选择所需要而且稳定的卫星导航系统信号,从而确保A-300火箭炮的打击精度——圆概率误差在30米以内。

在弹头的选择上,A-300火箭炮可配备整体爆破战斗部、整体杀爆战斗部、杀破子母战斗部和侵爆战斗部等多种战斗部,可对目标实施单点密集打击、多点精确打击和面打击。

在每辆火箭炮车上,可以采用模块化装载2个标准发射箱,每个发射箱可装载火箭弹4枚,这样一辆发射车就能搭载8枚火箭弹,一次齐射可以攻击20×2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8个不同目标。

最使人惊奇的是,当使用侵爆战斗部时,该火箭弹头可以在飞行途中根据数据链传来的指令急剧转弯,不但能躲过对方反导系统的拦截,还会选择更优化的弹道,最终对准目标几乎垂直扎下去,从而穿透数米厚的混凝土结构直接摧毁目标,比如敌方的坚固机堡和指挥部以及通讯指挥中心等典型目标。

上述这些打击过程,基本类似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能不能说中国的A-300火箭炮已经赶上了俄制尖端导弹,这需要采购国自己去试用体验。

足以令各个采购国感到放心的是,为了保证上述打击效果,中国还为用户准备了“陆军通用侦察打击系统(GATSS)”,通过数据链 *** 指挥控制系统、无人机和侦察设备等资源,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整个“A”系列火箭炮的打击能力。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只要使用中国的提供的“A”系列火箭炮,一个国家就能拥有类似以前只有发达国家才用得起的短程战术导弹系统,就能在可能的冲突中占据胜利的先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