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化碳的沸点 四氯化碳沸点是多少(溴苯和四氯化碳的沸点)

wanfu 百科 88 0

四氯化碳的沸点 四氯化碳沸点是多少

四氯化碳的沸点 四氯化碳沸点是多少(溴苯和四氯化碳的沸点)-第1张图片-万福百科

1、四氯化碳在常温常压下密度1.595g/cm3(20℃),沸点76.8℃。碘单质沸点为184.3?°C。

2、碘原子序数53,自然界存在的同位素是74个中子的碘-127。碘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在微热下即升华,纯碘蒸气呈深蓝色,若含有空气则呈紫红色,并有 *** 性气味。碘易溶于许多有机溶剂中,例如氯仿(CHCl3)、四氯化碳(CCl4)。

3、四氯化碳分子量153.84,在常温常压下密度1.595g/cm3(20℃),沸点76.8℃,蒸气密度5.3g/L。蒸气压15.26kPa(25℃)。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与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

溴苯和四氯化碳的沸点

1、溴苯沸点是154.22摄氏度。溴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5Br,为无色油状液体,具有苯的气味。不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于溶剂、分析试剂和有机合成等。
2、四氯化碳的沸点76至77摄氏度。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Cl4,主要用作优良的溶剂、干洗剂、灭火剂、制冷剂、香料的浸出剂以及农药等,也可用于有机合成。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四氯化碳灭火器主要扑灭什么火?

四氯化碳灭火器的蒸气较空气重约5倍左右,且不会燃烧,利用这种特性常用以灭火使用,尤其能够扑灭汽油、火油及其它各种不能与水相混合的油类火灾,以及电器所发生的火灾。因四氯化碳一经化成蒸气,便沉於空气的下部,将空气逐出,火焰自然熄灭的作用。四氯化碳溶液从喷嘴喷出后,在与空气接触过程中,能很快挥发为气体聚集在着火面上,隔绝空气,达到了窒息灭火

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化学式CCl4。CAS号:56-23-5,又称四氯甲烷 (tetrachloromethane),为无色、易挥发、不易燃的液体。具氯仿的微甜气味。并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分子量153.84,密度(20℃)1.595克/立方厘米、熔点-22.8℃,沸点76~77℃。

常温常压下四氯化碳为无色澄清易流动的液体,工业上有时因含杂质呈微黄色。四氯化碳的蒸气较空气重约5倍,且不会燃烧。四氯化碳的蒸气有毒,它的麻醉性较氯仿为低,但毒性较高。

吸入人体2~4毫升就可使人死亡。 四氯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遇湿气及光即逐渐分解生成盐酸。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能与醇、醚、氯仿、苯及石油醚等任意混溶。对于脂肪、油类及多种有机化合物为一极优良的溶剂。

四氯化碳有什么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氯化碳是一种无色有毒液体,能溶解脂肪、油漆等多种物质,易挥发液体,具氯仿的微甜气味。分子量153.84,在常温常压下密度1.595g/cm³(20℃),沸点76.8℃,蒸气压15.26kPa(25℃),蒸气密度5.3g/L。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与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它不易燃,曾作为灭火剂,但因它在500摄氏度以上时可以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有毒的光气、氯气和氯化氢气体,加之它会加快臭氧层的分解,所以被停用。四氯化碳的用途被国家严格限制,仅限用于非消耗臭氧层物质原料用途和特殊用途,作为萃取剂并不常用。

关于如何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将碘提取”的反萃取实验

RT
需要步骤和解释,越详细越好
我是高一新生在补课啦,老师留的作业虽然要讲,但是要讲的是蒸馏
看到网上有这个 *** ,不解,希望得到解答!谢谢各位了!!
呃,这个,我是高一的预热,其实,连反萃取的概念也不知道= =(掩面)
希望大家就算给我扫盲了,想好好学习化学啊!!
  1.蒸馏法分离的实验探究
  (1)实验原理:由于I2和CCl4沸点不同,加热其混合物,沸点低的CCl4先被蒸馏出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从资料查得I2熔点:114℃,沸点184℃,而CCl4沸点77℃,沸点相差107℃,可以通过蒸馏的 *** 把CCl4蒸馏出去,从而与碘分离。不过蒸馏时,需要水浴加热,以便及时控制温度)。
  (2)实验现象:80℃水浴片刻,烧瓶中出现紫色蒸汽,锥形瓶中也开始收集到浅紫红色溶液,最终烧瓶中残留少量的碘。
  2.化学法分离的实验探究
  (1)用NaOH浓溶液反萃取法,使I2转化成碘盐进行富集。I2和CCl4的溶液中的碘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歧化反应,所以可以用较浓氢氧化钠溶液对I2和CCl4的溶液进行反萃取,使CCl4得到回收,I2与NaOH反应后,能以盐的形式富集。这一萃取进行得十分完全。反应为:3I2+6NaOH==5NaI+NaIO3+3H2O;当NaI和NaIO3富集到相当量时,使体系变成酸性介质(如加入足量的H2SO4),使其中碘元素转变成I2单质得以回收。反应为:5NaI+NaIO3+3H2SO4==3Na2SO4+3I2+3H2O。
  用固体NaOH代替NaOH溶液进行反萃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查得NaOH固体的密度为2.1g/cm3,它与I2反应的产物NaI的密度为3.7g/cm3,NaIO3的密度为4.3 g/cm3,都大于CCl4的密度。而CCl4的密度为1.59g/cm3,也远远大于I-及I2的密度。这样就构成一个三相体系,即固体NaOH(及反应生成的NaI、NaIO3)在最下层,CCl4在中层,最上层为含I2的水层。当上面的水层中含有的I2时,两步萃取可以同时进行。即水层的I2进入中层的CCl4层,中层的CCl4层里的I2又与下层的NaOH反应。I2在水层和CCl4层中不再有分配平衡,加快了萃取的进度,自发生成的I2最终会转移到固体中去。将上层的水和中层的CCl4倾倒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分液,得以回收CCl4;而下层的固体放入蒸发皿中,并滴入适量的稀H2SO4进行加热处理使碘升华——凝华即可得到碘。
  (2)过氧化氢法。从资料上查得,碘可与过氧化氢和碳酸氢钠混合液发生反应: I2+H2O2+2NaHCO3 = 2NaI+CO2↑+O2↑ 实验1:取10mL学生实验后的碘的CCl4萃取液于大试管中,先加入20滴饱和NaHCO3,后加入30%的H2O2溶液,液体只是分层,没有其他现象。振荡后紫色逐渐变浅,并有大量气体产生,静置后CCl4仍有气泡产生。弃去上层清液,继续加入10滴饱和NaHCO3和10滴H2O2溶液振荡,颜色全部褪去。移入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得到纯净的CCl4,而碘转化为NaI 富集。
  3. 结果讨论 (1)采用常压蒸馏 *** 不能很好分离碘和四氯化碳 80℃水浴片刻,烧瓶中出现紫色蒸汽,锥形瓶中也开始收集到紫色的液体。最终烧瓶中残留少量的碘,大部分的碘和四氯化碳一同被蒸出。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将碘置于烧瓶中,水浴加热到50℃时,烧瓶中已有少量的紫色蒸汽,当水浴加热到77℃时,烧瓶中已有很多紫色蒸汽。由此说明碘在77℃时较多地升华,所以在四氯化碳的沸点时,大部分的碘随着四氯化碳一起蒸出,说明常压蒸馏不能分离碘和四氯化碳。 (2)减压蒸馏可以分离碘和四氯化碳 将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液(2g碘溶于30mL四氯化碳中),在室温下,压力在10~15mmHg,进行减压蒸馏,约8分钟就将碘和四氯化碳分离开来。 综上所述,用蒸馏的 *** 来提取碘是不可采用的 *** ,常压蒸馏不能分离,减压蒸馏可以分离,但通常在实验室不方便操作。因此,采用化学 *** (NaOH浓溶液反萃取法;过氧化氢法)来分离碘和四氯化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