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约翰施特劳斯国籍?老约翰施特劳斯的父亲是谁

wanfu 百科 79 0

老约翰施特劳斯国籍?

约翰·施特劳斯(德语:Johann Strauss,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他自幼酷爱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一生写了四百多首乐曲

老约翰施特劳斯的父亲是谁

小施特劳斯从小非常热爱音乐。耳濡目染受到父亲的音乐熏陶。老施特劳斯是宫廷圆一次,约翰·施特劳斯回家时换下一件脏衬衣。他的妻子发现这件衬衣的衣袖上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我要找老约翰施特劳斯的资料!!!作业!!!急!!!知道的帮!!!

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德文:Johann Baptist Strauss,1804年3月14日-1849年9月25日),通常被称作约翰·施特劳斯一世或老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和约瑟夫·兰纳一起普及了圆舞曲,并为其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圆舞曲之父”。他最著名的圆舞曲是《莱茵河女妖罗蕾莱》(作品第154号),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却是《拉德茨基进行曲》(作品第228号)。
生平和经历

老约翰·施特劳斯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的父亲。他还有两个女儿。生于1829年的安娜(Anna)和生于1831年的特蕾莎(Therese)。他还有一个生于1834年的小儿子斐迪南(Ferdinand),但是他只活了十个月就夭折了。

老施特劳斯出身小旅馆老板家庭。他的童年相当不幸——他七岁时,他的母亲因为发高热去世;而在他十二岁时,他的父亲弗朗茨·博尔基亚斯(Franz Borgias)又在多瑙河中溺水身亡。后来,他的继母将他送到一位叫约翰·利希特舍伊德尔(Johann Lichtscheidl)的图书装订商处做学徒。在此期间,他学会了拉小提琴和中提琴,而且还一度加入了在当地由作曲家米夏埃尔·帕默(Michael Pamer)组织的一个管弦乐队。不过他不久后就转而加入了一个由他日后的对手约瑟夫·兰纳(Josef Lanner)建立的名为“兰纳四重奏”(Lanner Quartet)的通俗弦乐四重奏乐团。乐队的另外两名成员是卡尔·德拉哈内克和约翰·德拉哈内克兄弟(Karl & Johann Drahanek)。这支乐队演出的曲目通常是维也纳圆舞曲和德国的乡村舞曲。到1824年, “兰纳四重奏”已经成为一支有一定规模的小型管弦乐队了。需要指出的是,老施特劳斯并非如许多人所误解的那样为了音乐完全放弃了学徒工作,相反他完成了在那位图书装订商那里的学徒期。在他当学徒期间,他还曾经在约翰·波利申斯基(Johann Polischansky)处学习音乐。

之后,他成为了这支乐队的 *** 指挥。1825年,老施特劳斯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并开始为乐队的演出谱写作品。不久他便成为了全维也纳最知名也是更受欢迎的舞曲作曲家,并先后带领乐队在德国、荷兰、比利时、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许多地方演出,其中甚至包括1838年维多利亚女王的加冕典礼。期间当他在法国之一次听到当地的四对方舞曲(quadrille)演奏后,他开始自己创作这一类型的作品,并热衷于在维也纳介绍这种舞曲。而也正是在1825年,老施特劳斯在维也纳的利希滕塔尔(Liechtenthal)教区教堂与玛丽亚·安娜·施特雷姆(Maria Anna Streim)举行了婚礼,成为夫妇。不过由于老施特劳斯长期与乐队在国外演出,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彼此的疏远使得他的婚姻并不牢固。

终于,在1834年老施特劳斯抛妻弃子,开始与情妇埃米丽·特兰布施(Emilie Trambusch)同居。不过老施特劳斯频繁得惊人的演出所导致的劳累也让他感到,作为一个音乐家是多么不易,他并不希望他的孩子们也成为音乐家。出于爱子之心,他一直禁止小约翰·施特劳斯学习音乐。而小施特劳斯却出于逆反最终踏上了成为一个音乐家的道路。在1844年老施特劳斯公开声明与埃米丽所生的女儿为自己子女之后,玛丽亚·安娜决定与他离婚,并鼓励小约翰继续从事音乐事业。在施特劳斯家族中,老施特劳斯一直以一个严厉的父亲形象出现。在维也纳,施特劳斯家是有名的“Hirschenhaus”(意为“只有男人的房子”)。他总是把他的愿望强加于他的孩子们——他禁止他们从事任何与音乐有关的职业。虽然还不确定他这么做是否是为了避免家庭内部的竞争,不过,他对于作为一个音乐家所要经受的痛苦无疑是有深切的体认的。

虽然家庭纠纷始终困扰着老施特劳斯,他还是频繁地在英伦三岛以及其他地方进行演出。同时他还热心于为许多慈善机构谱写新作品。在他以及其他作曲家的努力下,圆舞曲(华尔兹)从一种四三拍子的乡间舞曲,发展成了一种由五个相互承接的小圆舞曲、一个短小的完结篇和一个激动人心的结尾构成的,具有巨大影响的全新音乐形式。不过他的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进一步发展了这种音乐形式,他对圆舞曲中配器的使用也比他的父亲更加大胆和广泛。虽然老施特劳斯既没有他的儿子那样天才的音乐才华,又没有精明的商业头脑,但是当时和后世的人们对待他作品的态度无疑证明:他与兰纳一样,是那个时代维也纳少见的几名最为出色的作曲家之一。

小约翰·施特劳斯经常演奏他父亲的作品,而且他毫不隐瞒他对这些作品的无比钦佩,即使在维也纳父子俩的激烈竞争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更何况当时的舆论还对此火上浇油。举例来说,老施特劳斯终生拒绝在多迈耶赌场(Dommayer's Casino)进行演出,因为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首场亲自指挥的演出正是在此举行的。虽然在老施特劳斯有生之年,他凭借着早年的成就始终名气压过他的儿子,但是后来两人在古典音乐上的成就对比让人不难发现,小约翰·施特劳斯在音乐上已经大大超越了他的父亲。

1849年,老施特劳斯因猩红热在维也纳去世。他的遗体最初与他的终生好友兰纳一起葬在德布林公墓(Döbling cemetery)。1904年,为了纪念两人的伟大贡献,他们的遗体被移葬至维也纳的荣誉墓地——中央公墓(Zentralfriedhof)。他们以前的墓地现在已被辟为施特劳斯—兰纳公园(Strauss-Lanner Park)。埃克托·柏辽兹(Hector Berlioz)称赞老施特劳斯是“维也纳圆舞曲之父”(这一称誉流传甚广)。此外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没有施特劳斯的维也纳就像失去了多瑙河的奥地利一样”。

[编辑] 著名作品列表

[编辑] 圆舞曲

* 小鸽子圆舞曲(Täuberln-Walzer) 作品第1号 (1827年)
* 维也纳嘉年华(Wiener Carneval) 作品第3号 (1828年)
* 吊桥圆舞曲(Kettenbrücke-Walzer) 作品第4号 (1828年)
* 蒂沃利滑行圆舞曲(Tivoli-Rutsch Walzer) 作品第39号 (1830年)
* 生活是一场舞蹈圆舞曲(Das Leben ein Tanz oder Der Tanz ein Leben! Walzer) 作品第49号
* 伊丽莎白圆舞曲(Elisabethen-Walzer) 作品第71号
* 夜莺圆舞曲(Philomelen-Walzer) 作品第82号
* 巴黎圆舞曲(Paris-Walzer) 作品第101号 (1838年)
* 维也纳人的情感圆舞曲(Wiener Gemüths-Walzer) 作品第116号 (1840年)
* 莱茵河女妖罗蕾莱(Lorelei Rhein Klänge) 作品第154号 (1843年)

[编辑] 加洛普和波尔卡

* 叹息加洛普(Seufzer-Galopp) 作品第9号
* 中国加洛普(Chineser-Galopp) 作品20号
* 入口加洛普(Einzugs-galopp) 作品第35号
* 麻雀加洛普(Sperl-Galopp) 作品第42号
* 幸运加洛普(Fortuna-Galopp) 作品第69号
* 年轻精神加洛普(Jugendfeuer-Galopp) 作品第90号
* 卡楚恰加洛普(Cachucha-Galopp) 作品第97号
* 印度加洛普(Indianer-Galopp) 作品第111号
* 麻雀波尔卡(Sperl-Polka) 作品第133号
* 心爱的安娜波尔卡(Beliebte Annen-Polka) 作品第137号
* Piefke und Pufke Polka 作品第235号

[编辑] 进行曲

* 拉德茨基进行曲(Radetzky-Marsch) 作品第228号
* 耶勒契奇进行曲(Jellečić-Marsch) 作品第244号

[编辑] 参见

* 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倾听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园舞曲》,描写你听到的美妙声音以及它带给你的感受?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不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你听到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你的心就会为那优美、抒情、流畅的旋律激动不已,你情感的彩翼就会伴着多瑙河的浪花翩然飞扬,徜伴在那景色迷人的多瑙河畔,陶醉在那诗情画意的乐曲声中‥‥

多瑙河是一条英雄的母亲河,是一条富饶的秀美河。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黑林山东麓,全长2860公里,流经中欧八国,贯穿奥地利,一路拥纳300多条支流.在它80多万平方公里的流域内,养育着亿万中欧儿女.它给人以不尽的甘甜于美感,给人以无限的豪情与勇敢。

1866年6月17日,普奥战争爆发。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奥地利一败涂地,甚至兵临首都维也纳城下。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战云笼罩下,阴霾愁雾压抑着这座多瑙河畔的美丽城市,维也纳陷入深深的消沉中。

为振奋人心,约翰·施特劳斯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邀请,创作一首歌颂祖国山河、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这使素以写圆舞曲著称的约翰·施特劳斯因缺乏创作合唱作品的经验而陷入沉思中………

一天,约翰·施特劳斯漫步在多瑙河畔,面对烟波浩淼的蔚兰河水,初升的朝阳划破云层,河面上洒满粼粼金片。此情此景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突然想起了奥地利诗人卡尔·贝克那描写多瑙河的动人诗篇: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柔,犹如矿石中闪闪发光的金子,真情就在儿那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蓝色的多瑙河旁。

诗中迷人的意境,河水动人的涛声,化作他脑海中奇妙的乐思,一个优美的旋律在他的心中响起――――当他把这简洁的音调写在谱纸上,其它旋律泉涌般地流泻在他的笔端。一首无词的《蓝色多瑙河》就这样诞生了。后由奥地利职业警察兼家庭诗人约瑟夫.怀尔填词,成为一首合唱曲。

1867年12月15日,这首乐曲在维也纳首演,听众的反映并不强烈。半年后,约翰.施特劳斯把它改编成管弦乐曲,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演出,作曲家亲自指挥。豪华的大厅中,当之一段旋律刚刚奏出,观众热烈的掌声便把音乐声淹没了。从此,这首格调高雅、浸满维也纳人乡土之情的、美丽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便不胫而走,风靡全球,成为世界人民最喜爱的乐曲之一。

这首圆舞曲,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富于动力,音乐形象鲜明,整个结构既统一又有对此。全曲由序奏和五首小圆舞曲及尾声组成。

序奏:分为两个段落。

之一段小行板速度,6/8拍子。小提琴轻微的颤音,徐徐缓缓,犹如细波微澜,流水潺潺,一条宽阔的大河顿时浮现我们面前。在小提琴的衬托下,圆号以其富于诗意的柔合音色,奏出了整首圆舞曲的主题音调,长笛等木管乐器在较高的音区吹出下行音调与其呼应。这个主题音调的显著特点是,前紧后松的节奏型和分解 *** 式的上行的旋律线。这些特点,使这个主题音调具有积极向上的力量,由它的呈示、和多次变化重复构成的这段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这徐徐奏出的乐句,仿佛是穿过晨雾的霞光。

与圆号的音色相比,小提琴的颤音就显得明亮且有闪烁之感,似碧波粼粼,把我们带到了风景秀丽的多瑙河畔。那舒襟展袖的垂柳,那袅袅升起的炊烟,那河面蒙蒙的水色,那笼纱遮黛的远山………甚而会嗅到静谧河谷弥漫的清凉气息。木管乐器的呼应,就象那河谷里的回声,沉睡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开始苏醒了。很快,呼唤的音调响彻管弦乐队,在晨光照耀下,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扬起欢乐的波涛,呼唤着春天,充满了勃勃生机……

 第二段转入D大调,用圆舞曲速度,3/4拍子。这段音乐十分活跃,它起着真正的序奏作用,从节奏及情绪等方面为圆舞曲正式开始作好了准备。

接下来是五首小圆舞曲,每首小圆舞曲,都包含两个相映成趣的旋律。

之一圆舞:单二部曲式。

开头的主题简洁、明朗,包含着对人生的希望。用序奏一开头的音调构成。这旋律就是我们已熟悉的、那被称之为全曲灵魂的曲调。这如歌的旋律犹如春之神张开了幻想的翅膀,在蓝色的多瑙河上空翩翩而至。

接下来的主题活泼跳跃,在较高的音区上用带有舞曲特点的下行音调缀成。这两个旋律对比鲜明。前者由衷的歌唱,深情的赞美,柔美中增添了明朗,舒展里蕴含着欢跃。后者那一步两顿的舞蹈节奏,真会使人情不自禁的移动舞步,生动的描绘出春夜装扮的多瑙河畔,人们纵情歌舞的情景。

第二圆舞曲:单三部曲式。

两个对比的主题抑扬交错。主题A建立在D大调上,以下行音调作准备之后,出现的向上方大跳的音调,使音乐充满了活力,健美,爽朗。

中段的主题B转入bB大调,由小提琴奏出,坚琴琶音伴奏。这种色彩性的转调,使旋律显得更加柔和温馨,格外动人,仿佛春姑娘在阿尔卑斯山上向多瑙河招手微笑。

第三圆舞曲:单二部曲式。

从D大调转入G大调。主题A由之一小提琴奏出。在连续不断的平行三度音程伴随下,色调十分优雅。

主题B是一个器乐化的旋律,每个句乐开头的八分音符的连奏,使音乐富于流动性和旋转感。这两个旋律,一个飘逸、典雅,像轻盈的云彩那般悠然;一个流畅、欢悦,像淙淙山泉细细流淌。在轻灵的节奏中,人们看到了多瑙河畔乡村姑娘和小伙子们的欢乐歌舞。曲调中起伏的音型,犹如他们飘飞的衣饰;节奏中强劲的重音,像是他们轻轻舞蹈的鼓点,这充满了乡土气息的舞蹈,描绘出多瑙河美丽醉人的春意,而生活在这条蓝色河畔的人民,正是美好春天的主人。

第四圆舞曲:单二部曲式。

主题A转入F大调,以分解 *** 的上行旋律开始,富歌唱性。

主题B则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像多瑙河水,以其流畅的旋律在奥地利疆土上,勾画出弯弯曲曲的蓝色航道。在这有生命的线条中,流淌着奥地利人沸腾的热血。这段热情奔放的舞曲,向人们讲述了英雄民族在多瑙河边繁衍生息的古老历史。我们从那粗犷的音响中看到,峭壁上的古城,在历史的烟尘中一个个诞生,放射出令人肃然起敬的光华。

第五首圆舞曲:单二部曲式。

从F大调转到A大调。一小段间奏之后,出现了弱奏的主题A,它悠扬柔情,由木管乐器和小提琴奏出。

主题B在打出乐器的伴奏下,热情而欢腾。随着速度的加快,气氛越来越炽烈,全曲达到 *** 。这辉煌华丽的旋律,这喷涌而出的热情,令山欢水笑,使大地生辉。春天来到了,大地在欢笑。

《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的尾声,结构庞大,音响丰富,几乎包容了曲中所有圆舞曲的主题。但是,在演奏的次序,主题的选择,以及配器的色调上,仍有多彩的变化。首先再现了第三、第四和之一圆舞曲。然后,响起序奏中多瑙河水波荡漾的美妙回声。在清澄的色彩中,长笛颤动跳跃的鸟语,让人们沉浸在田园诗境之中。忽然,一阵急风骤雨般的音流汹涌而至。乐曲在火热的气氛中结束。

这段尾声,显示出约翰·施特劳斯高超的管弦乐写作技巧。他精心地使这五个小圆舞曲,以其优美多姿态的旋律,编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音乐画卷。

写于民族亡时刻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充满爱国之情,浸透着奥地利人民对祖国山河的敬仰之情。每当远离祖国的维也纳人听到这撼动心灵的旋律时,总不禁热泪盈眶,《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已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第二国歌”。正如奥地利音乐评论家汉斯立克说的那样:“不管奥地利人相逢在世界的什么地方,这首没有歌词的《马赛曲》,就是他们无形的通行证。”

 作曲家简介:

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挥家。1825年10月25日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被誉为“圆舞曲之父”的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6岁时就显示出了艺术才华,但父亲不愿意他和自己一样以音乐为生,送他去银行当了职员。他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在母亲的帮助下私下里坚持学习音乐。1844年首次指挥演奏自己的作品,即获成功。

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创作的作品大约有500首,其中以圆舞曲最为著名。他写有170多首圆舞曲,因此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皇帝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等。他的一些轻音乐作品,也赢得许多作曲家的高度评价,如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德彪西等。

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特点是,以民间舞曲的节奏和表现手法为基础。他的作品与当时奥地利的社会生活、民间音乐传统联系在一起,音乐语音自然真挚,音乐形象鲜明质朴,节奏富于动力性,旋律欢快热情,典雅细腻,侧重于表现生活的快乐和自然的美丽,作品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1899年6月6日,小约翰·施特劳斯因患肺炎在维也纳逝世,终年74岁。据说当时维也纳大约有十万人参加他的葬礼,遗体被安置在中央公墓。后人为纪念他,在维也纳公园的音乐会堂旁,塑造了一尊他的铜像――作曲家手拿小提琴在指挥。

音乐常识:

圆舞曲,又称“华乐兹”。由古老的德意志舞曲发展而成,是一种每小节有一个重拍的三拍子舞曲,有快步与慢步两种。圆舞曲作为一种舞曲形式在19世纪中得以发展,主要归功于维也纳作曲家约瑟夫·兰纳,和约翰·施特劳斯,以及后者之子,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特点为,节奏鲜明,旋律流畅,三拍子的之一拍重音突出,伴奏部分的每小节常用一个 *** 。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多为维也纳式的圆舞曲。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与“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是什么关系?

共有四位,老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父)和他的儿子们。
大儿子: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
二儿子:约瑟夫·施特劳斯(圆舞曲舒伯特)
三儿子:爱德华·施特劳斯(漂亮的埃迪)

再补充一些:
●184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祥

1847年12月31日,一场音乐会正在维也纳郊外一个露天舞台举行。当时莱比锡一家报纸描述道:“指挥是一个卷发,肤色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向上翘,给人一种富有天才的印象。他举起小提琴,随着琴头的摇动,明快流畅的音乐便从一个规模虽小但素质很高的乐队中飘荡出来。”

这个肤色黝黑,“类似摩尔人”的指挥,便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辉煌的施特劳斯音乐家族的创始者。当时他组织了一个乐队在全欧洲巡演,声誉载道。这次音乐会一直进行到1848年新年的钟声响时,乐队演奏了维也纳著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osel Haydn)的一首作品,作为对新年的庆祝,接着乐队演奏了施科泽(John Georg Scherzer)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后来几乎成为维也纳民谣)“跳吧,唱吧,无论我们是富裕还是贫穷……”(随后乐队开始持续演奏欢快的舞曲:圆舞曲、波尔卡、连德勒……音乐会变成了盛大的舞会,整个场地就是舞场,听众跟随音乐翩翩起舞,精彩的作品则被要求加演,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欢乐的舞会一直持续到天明。

一个半世纪的这场音乐会,就是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祥。

●1873年:小约翰·施特劳斯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首次合作

1873年4月22日,为了庆祝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球型建筑的落成,小约翰·施特劳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了他的作品《维也纳的高贵血统》(Op.354)。据记载,施特劳斯是边演奏小提琴边指挥。当时的报道写道:“乐团尽职尽责,全心全力地演奏,使演出获得了‘施特劳斯式’的成功”。观众反映热烈,使得这首曲子不得不再加演一遍。这次音乐会的成功,奠定了“圆舞曲之王”和“严肃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基础。1873年11月4日,在维也纳召开了世界博览会,小约翰·施特劳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了他家族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蓝色多瑙河》。

图一、维也纳圆舞曲作曲家群像
中间大的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底端的是施拉莫尔。其余自顶端顺时针依次为:约瑟夫·兰纳,约瑟夫·施特劳斯,爱德华·施特劳斯,拜尔,米勒克,法尔·巴赫,奇雷尔和老约翰·施特劳斯。

●1899年:与“圆舞曲之王”的告别

由于小约翰·施特劳斯有自己的乐团,因此很少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但两者的私下交情还是非常好。1894年10月,为纪念小约翰·施特劳斯从事指挥生涯五十周年,维也纳爱乐乐团举行了系列音乐会。小约翰·施特劳斯发来致谢电报:“在此我深表感谢,感谢乐团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和由此带给我的巨大欢乐。约翰·施特劳斯”

1899年5月22日,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歌剧《蝙蝠》首演时,作曲家指挥乐团在维也纳歌剧院演奏了序曲。但就在歌剧演出的期间,小约翰·施特劳斯染上了风寒,引发肺病,于1899年6月3日不幸逝世。

●1921年:施特劳斯纪念碑的落成

即使伟大的作曲家逝世之后,维也纳爱乐乐团也并没有立刻成为他坚定的拥护者。1902年,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Op.410)和《美酒、女人与歌曲》(Op.333),这次演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1921年。当时,为了庆祝在维也纳的小约翰·施特劳斯纪念碑的落成,著名指挥家阿图尔·尼基什(Arthur Nikisch)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了作曲家的《艺术家的生涯》(Op.316)、《蓝色多瑙河》、《美酒、女人与歌曲》等作品。由于尼基什当时巨大的声望和影响,许多指挥家都开始模仿他演奏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1925年10月25日,为了纪念作曲家诞辰一百周年,指挥大师魏因加特纳(Felix von Weingartnre)指挥演出了《蓝色多瑙河》,在此之前这部作品已成为维也纳爱乐乐团在10月17日和18日的国际旅行演出的保留曲目和返场曲目。1925年10月25日的这场音乐会也是有史以来之一次全部是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

图二、著名指挥家阿图尔·尼基什(Arthur Nikisch)
●1929年:演奏施特劳斯作品传统的形成

维也纳爱乐乐团形成了演奏施特劳斯作品的传统得益于当时一位施特劳斯作品的狂热拥护者:克莱门斯·(Clemens Krauss)。1929年8月11日,他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举行了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系列音乐会。由于音乐会巨大的成功,一直到1933年,他每年都举行类似的音乐会。当然,音乐会的作品除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外,还有其家族别人的作品,这就是新年音乐会的雏形。

●1939年:之一次新年音乐会

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诞生是非同寻常的,它开始于乐团晦暗的年代——1939年,当时在欧洲爆发的战争演化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局势变化很快,乐团内部出现了很多派别,各持自己的主张,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乐团举行了一场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它向外界发布一个信息(这个信息远远超出了音乐的本身),表明了维也纳爱乐协会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对奥地利的忠诚。

这场音乐会于1939年12月31日举行,30日举行了公开的排演。这次演出日后成了奥地利丰厚的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之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新年音乐会是1941年1月1日的那次,指挥同样是克莱门斯·克劳斯。在战争年代,克劳斯掌管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演出和爱乐乐团的私立学校,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1月,在战后艰难的岁月中,维也纳爱乐乐团依然忠诚于奥地利,1945年举行的新年音乐会在1月2日还加演了一场。

图三、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始作俑者——克莱门斯·克劳斯
1946年至1947年乐团的指挥换为约瑟夫·克里普斯,尽管他带领乐团首次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新年音乐会,但并没有博得广泛的好评。1948年,克莱门斯·克劳斯重新执掌乐团,直到1954年克劳斯辞世,一共举行了七次新年音乐会。在克劳斯一生指挥的十三次新年音乐会中,他把新年音乐会变成了维也纳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音乐活动。尽管没有电视将他的指挥艺术保存下来,但从存留的各种文献上我们仍可以认为,他对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的演绎至今仍具有权威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