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着什么

wanfu 百科 323 0

京剧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着什么

京剧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着京剧中的五大行当。具体来说,“生”指的是男性角色,“旦”是女性角色,“净”是性格或相貌特异的男性角色,“末”是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而“丑”则是喜剧角色。
1. “生”:这一行当在京剧中扮演的是男性角色,通常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老生一般扮演中年以上、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如京剧《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小生则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角色,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武生则是擅长武艺的角色,如《长坂坡》中的赵云。
2. “旦”:旦角在京剧中都是女性角色,包括青衣、花旦、刀马旦等。青衣通常扮演端庄娴静的女性角色,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花旦则多扮演性格活泼或泼辣的女性角色,如《春草闯堂》中的春草;刀马旦则是擅长武艺的女性角色,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3. “净”:净角通常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勾画脸谱,演唱时运用宽音和假音。例如,《铡美案》中的包拯就是典型的净角。
4. “末”:末角在京剧中主要扮演中年以上、性格稳重的男性角色,一般是正面人物。这一行当的表演风格相对稳重,唱功和做功并重。
5. “丑”:丑角在京剧中扮演的是喜剧角色,通常负责插科打诨和调节气氛。他们通常画着“豆腐块”形状的白鼻梁,表演风格幽默诙谐。
总的来说,京剧的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京剧丰富多彩的舞台世界。这些行当的划分不仅体现了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物性格和形象的独特理解。

京剧生旦净末丑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各代表什么意思

1.生行

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娃娃生:剧中的儿童角色等几大类。2.旦行
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分为青衣(正旦):端庄娴雅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 *** 。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特别是打出手。刀马旦: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不用打出手。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滑稽诙谐的喜剧性人物。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于一炉的全才演员等称为花衫。

3.净行

又称“花脸”、“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勾画脸谱。4.末行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老生即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末即一般扮演比同一剧中老生作用较小的中年男子。传统昆剧演出整部传奇之首出,照例皆为副末念诵词曲开场。

5.丑行

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的角色。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丑为笨的代名词,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能介绍一下京剧的生,旦,净,墨,丑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1.生 行 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 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 行 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 行 简称“末”。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5.丑 行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京剧“生、旦、净、末、丑”五种人物角色中,哪个角色在后台地位更高?拜托了各位 谢谢

京剧“生、旦、净、末、丑”五种人物在角色中都很重要,至于那个角色在后台地位更高,梨园祖师为唐玄宗扮丑角,京剧后台有规矩生、旦、净、末等、各有各自坐的地方,扮上戏就不许乱说乱动了,只有丑可以随便走动。但是后台演员也归戏班管,还是戏班班主地位更高,所谓班主就是挑班的是头牌,戏班里还有别的头牌叫搭班。京剧发展初期,就老生挑班挂头牌,(包括老生三鼎甲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京剧新三鼎甲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老生兼演末,后来和老生和并。)后来杨小楼创武生挑班挂头牌,王瑶卿创青衣挑班挂头牌,金少山创花脸挑班挂头牌,叶盛章创武丑挑班挂头牌,叶盛兰创小生挑班挂头牌。 这说的是解放前的戏班,解放后成立国营剧团,团长是管行政的,演员一般是副团长,像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是北京京剧团的副团长,包括袁世海,刘长瑜都当过中国京剧院的副院长。

谁能解释"生旦净末丑外小贴杂夫 "各个行当的含义?京剧常识

谁能解释"生旦净末丑外小贴杂夫 "各个行当的含义? 京剧常识
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杂剧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
叫作脚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末又分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分为净与副净.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和正旦.当时这些行当(脚色)的划分还不如现在的科学、细密,各种行当的涵意和表现形态,也和现在舞台上的行当,有很大的区别.等到明末清初,昆曲盛行的时候,行当的划分就日益细密精确,已经划分为12种脚色(行当),被称为江湖十二脚色:老生、正生(相当于小生)、老外、末、正旦、小旦(相当于闺门旦)、贴旦、老旦、大面(相当于净)、二面(相当于副净)、三面(相当于丑)、杂.这些脚色在艺术上都有独特的创造.不过对于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更大的,应该说是汉剧.汉剧共分为10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 *** 的,就是贴旦.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总的说来,汉剧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这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不仅包括在内,而且更为细密严谨.唯一不同的是汉剧虽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行当和元杂剧一样,还是末,而不是生.发展到京剧,生行就成为主要行当了.
另外
由于京剧中行当划分细致
不能一一说明
大体来讲生行、净行、丑行基本是只男性,净是指大花脸,丑是指小花脸.旦行是指女性
我在下面贴一个网址
那里有比较详细的行当介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