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玄都观桃花》
这是刘禹锡的诗刘禹锡 唐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因参与王叔文、王、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被贬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这样的诗自然有人不满,他又因“语涉讥刺”而再度遭贬,一去就是12年。12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刘禹锡的诗化为成语:前度刘郎。
玄都观里桃千树引用的是哪位诗人的诗句
引用的是刘禹锡的诗句。
《游玄都观》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此诗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此篇诗语讥忿,触怒当权者,作者因此又遭贬逐。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译文 | 注释 | 赏析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 [唐代] 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译文及注释译文 长安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玄都观里栽种着许多株桃树,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注释 元和:唐宪宗年号,公元806~820年。十年:《全唐诗》作“十一年”,是传写之误。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拂面:迎面、扑面。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刘郎:作者自指。去:一作“别”。
赏析此诗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之一、二句写人们去玄都观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欢马叫、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看花回来的人们“无人不道”花的艳丽,呈现出心满意足的神态;第三、四句表面上写玄都观里如此众多艳丽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实则是讽刺当时权贵的。此篇诗语讥忿,触怒当权者,作者因此又遭贬逐。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阗、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
创作背景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是什么意思?
刘禹锡 唐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因参与王叔文、王、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被贬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这样的诗自然有人不满,他又因“语涉讥刺”而再度遭贬,一去就是12年。12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刘禹锡的诗化为成语:前度刘郎。
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原文: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翻译及注释
翻译 玄都观里曾有无数株桃花烂漫盛开,而今早已水流花谢,不复存在。请您不必去寻求明白:奔流着的是清泾还是浊渭,苍茫之中是马去还是牛来。谢安重回故地已经带上了病态,羊昙为他的下世流泪痛哀。这样的存殁之感,在我酩酊一醉之后便淡然忘怀。要知道古往今来有多少同样的感慨:活着时身居高厦大宅,到头来免不了要在荒凉的山丘中把尸骨掩埋。
注释 1卜居:择定居所。外家:母亲的娘家。2「玄都」句:唐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玄都观, 唐代 长安城郊的一所道观。3凭:请。4「清泾」二句:语本杜甫《秋雨叹》:「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清泾浊渭,泾、渭皆水名,在陕西高陵县境汇合,泾流清而渭流浊。5谢公:谢安(320—385),东晋政治家。在桓温谋篡及苻坚南侵的历史关头制乱御侮,成为保全东晋王朝的柱石。孝武帝太元年间,琅琊王司马道子擅政,谢安因抑郁成疾,不久病故。6羊昙:谢安之甥,东晋名士。7「生存」二句: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言人寿有限,虽富贵者也不免归于死亡。
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鉴赏
元太宗十一年(1239),元好问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秀容(今山西沂县)。其时 金朝 已亡,生母张氏已久故,「外家」人物零落殆尽。《人月圆》小令即作于此时。
同题的之一首:「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表达了「卜居」东园后屏隔红尘、醉度余生的感受。诗人显然还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又像是什么都说不出来。于是一连串寓意深沉的典故,便替代了作者的自白,成为这第二首曲子的特殊的景观。
先看一、二句。「玄都观里桃千树」,注释中已说过,是 唐代 诗人刘禹锡的成句。刘禹锡于元和十年(815)春,由朗州贬所召回京城,见京城人争相去玄都观赏花,所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于是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正是他离京十年、旧地重回的感受。十四年后刘禹锡再度回到京城重游玄都观,此时已是「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再游玄都观》)了。元好问将自己二十余年才得重返的家乡秀容,比作刘禹锡所契阔的玄都观,借用的虽是刘诗的原句,「花落水空流」的景象却是惨痛百倍了。
「清泾浊渭,去马来牛」用杜诗,杜诗原意是写大雨滂沱中河水的印象,「去马来牛」化用《庄子·秋水》「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之意。作者将其从杜诗中游离出来,便与原解无关,而纯粹带上了世事纷纭、是非扰杂的象征意义。江山易主,故里非昔,对于「红尘」中的时世,「莫问」二字含有多少隐痛啊!
六、七二句的「谢公」、「羊昙」,是联为一义的典故。史载谢安晚年受到司马道子的排挤,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出镇广陵。太元十年(385),谢安扶病还京,经过西州门,对左右说:「吾病殆不起乎!」不久果然病逝。他的外甥羊昙素受谢安恩重,从此悲戚辍乐,不忍心再行经西州门。后来因为喝醉了酒,误入这一禁区,发现时已经过晚。他日诵曹植《箜篌引》的诗句,恸哭而去。元好问既以谢安的「扶病」借喻自己重回故园的衰残,又以羊昙的「挥涕」来代表自己对外家人物殁亡的哀悼,所谓「一醉都休」,不过是强行自我麻醉而已。
至于末二句的「生存华屋,零落山丘」,则正是羊昙所诵曹植诗句的内容。这是对「一醉都休」的事实上的否定。「生存」与「卜居」又建立了想像间的联系,也就是所谓「扣题」。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见到这首不长的小令,全篇蕴涵著作者极为丰富的述意:刘郎去后重来,犹见「玄都观里桃千树」,而如今连片花也没有,说明诗人所重见的故乡,面目全非;「清泾浊渭,去马来牛」,非不可辨,作者却「凭君莫问」,不愿意再细详世事,显示了国变之后的万念俱灰;羊昙恸哭谢安的存殁深情,作者宁可付之醉忘,反映了「旧家人物今谁在」(作者《东园晚眺》句)的严酷事实;而「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引曹植诗句,作为古今至理,则是对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深沉慨叹。全曲通过一系列典故和前人成句的化用,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沧桑巨痛,及「卜居外家东园」而苟延残生的沉重心情。
这首小令典重蕴深,带有较重的词味。这一来是因为「人月圆」本属词牌,后因合于北曲宫调的缘故才转为小曲;二来是由于散曲初创时期,词、曲界限并无明显分野。日后的散曲也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但援例和用意都要显豁得多。
诗词作品: 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诗词作者:【 金朝 】 元好问 诗词归类: 【写景】、【抒情】、【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