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凤为什么叫无双上将 潘凤叫无双上将的原因

wanfu 百科 97 0

潘凤为什么叫无双上将 潘凤叫无双上将的原因

1、潘凤是中国元末明初作家罗贯中所著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原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2、因小说中一句“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而成为二十一世纪新新人类情绪宣泄和寄托的对象。潘凤字无双,因此被称作无双上将。

为什么三国潘凤是无双上将?他很厉害吗?

理由要充分哟



可以参考易中天[品三国]:
上一集我们说到,十八路诸侯联合起兵讨伐董卓,也就是关东联军。包括大家熟悉的曹操,包括袁绍,包括袁术,包括孙坚。当然还有刘备,这时候的刘备在公孙瓒的手下,只是一名小小的县令,关羽张飞这时候都也还没有成名。
说起这关东联军十八路诸侯,大家能数出名字的大概也就这几个,其他的那些大部分观众都可能不太熟悉,因为没有名气嘛,没有战功嘛,都是草包嘛!可是,也不见得全都是草包,例如我们今天要讲到的——冀州牧韩馥。
既然提到韩馥,那自然不能不提韩馥手下的大将潘凤。
潘凤是韩馥麾下的头号猛将,当时有“关东潘凤,关西吕布”的说法,与吕布齐名。当然你问潘凤跟吕布谁强,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潘凤英年早逝嘛,战绩没有吕布那么彪炳,就像如果周瑜如果多活十几年,说不定今天的评价就超过诸葛亮了。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潘凤的描写只有寥寥几句,甚至没有几句,甚至没有正面的描写。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是怎么说的,“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就这么简单几句。
那历史上的潘凤又是怎样的呢?据《上将潘凤传》记载,潘凤“高九尺,腰大十二围,使一百八十斤开山大斧。自幼熟读诗书,畅晓兵法。有经天纬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
这“腰大十二围,使一百八十斤开山大斧”,我认为,是靠不住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古时候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像曹操下江南,明明只有二十万人马,但他号称八十万,瞎扯。但又说他“自幼熟读诗书,畅晓兵法。有经天纬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这恐怕是事实。我估计啊,这潘凤是很有儒将风度的。像周瑜陆逊那样的,就叫儒将。但同时潘凤又有万夫不当之勇,这又有点像赵云马超他们了。其实啊,潘凤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在那个时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人物了,独一无二的,潘无双嘛,所以我们也不必说他像谁谁谁,潘凤就是像潘凤。
那有人就要问了,潘凤的“经天纬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表现在哪里呢?他“万夫不当之勇”又体现在哪里呢?
他的志向和才干,体现在两个事件。
之一个事件。大家都知道,潘凤,字无双嘛。古人的“名”跟“字”是有联系的,这“凤”跟“无双”有联系么?有学者认为,“凤”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字“无双”是没什么问题的。当然这样说也说得过去,但野史《关东盟军敢死队·潘凤召唤》就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潘凤原来的字并不是“无双”,可能有其他的字,或者根本就没有表字,也不奇怪,我们不知道。当时名流中有个人,叫方文山,善观面相,有一天他跟朋友逛街的时候偶遇潘凤,“文山大惊,曰:‘此人命格无双,当一统江山。’”潘凤听了,“仰天大笑”。以后人们就叫他潘无双了。大家注意,他听了之后是“仰天大笑”,这说明了什么?许邵说曹操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的时候,曹操听了也是大笑。可见潘凤之志,绝不在曹操之下。
第二个事件,就是袁绍和韩馥等人要立幽州牧刘虞为帝的时候,潘凤所持的态度。据《上将潘凤传》的记载,当时潘凤只对韩馥说了两句话。哪两句话?之一句是“废帝非可行之事”。废帝是不可行的,为什么不可行了,这个问题我们以后的节目还要再说,暂且放下不提。那潘凤还有第二句话,他说“袁绍非共谋之人”,这正体现了潘凤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因为我们都知道,韩馥的地盘最后就是被袁绍用计抢走的。
好,现在我们又要先说说韩馥这个人了。韩馥一直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草包,居然被袁绍这样的人玩弄在股掌之间,最后连地盘都搞丢了,这还不是草包吗?
你说,潘凤是何等聪明的人物,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像潘凤这样的贤臣,难道会找一个草包当自己的主公吗?
前面说过,潘凤是“命格无双”,是要“一统江山”的。那作为臣子,居人下位,要怎么一统江山呢?而且潘凤知道自己“命格无双、一统江山”之后,是仰天大笑,这说明,其实潘凤,也是有野心的。所以呢,我估计,他是打算找一个没什么才能的人当主公,然后自己呢,就以首席大臣的身份独揽大权,甚至取而代之。
但是,潘凤低估了韩馥,甚至到现在我们很多人都低估了韩馥。
我问问大家,使潘凤成名的是哪一场战役?汜水关之战。
十八路诸侯围攻汜水关,镇守这里的是董卓军麾下的大将华雄。华雄是谁杀的?《三国演义》说是关羽,《三国志》说是孙坚,我觉得都靠不住。华雄是什么人?骁将也。华雄外号“镇关西”,是关西军的主力战将之一,在董卓军中位居都督之职,职位比吕布还要高,吕布当时是中郎将嘛。我们可以想象,华雄之勇,绝不在吕布之下。这样一个人物,会打不过关羽孙坚?斩华雄的,是另有其人。是谁呢?潘凤。
据野史《潘上将与华都督不能不说的故事》记载,当时孙坚率军与华雄交战,被华雄杀得大败。后来袁术手下猛将俞涉请战,这个俞涉与潘凤是兄弟,就是就是就是这个以兄弟相称的,也不是省油的灯,本来与华雄可以说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但当时俞涉罹患眼疾,就是眼睛有点问题了,所以才“与华雄战不三合,被斩于马下”。潘凤见兄弟被杀,自然要去报仇,于是向韩馥请战,韩馥马上就跟袁绍说了,说“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韩馥这话一出口,哎呀,可以说是全军震惊啊,军神出马,自是不同凡响。
之后的记述,史料上各有不同。有说潘凤斩了华雄的,也有说华雄杀了潘凤的,莫衷一是。
我认为,潘凤斩了华雄,是事实。因为后来董卓挟持天子,逃往长安。如果他打赢了还用逃去长安?有人就要问了,这潘凤不是在汜水关战死吗?如果他打赢了那他后来到哪去了?
逃了。
臣子最怕的是什么?功高盖主。潘凤在韩馥身边立功无数,韩馥早就对他心存顾忌。韩馥明知华雄勇猛无匹,但当潘凤请战时,韩馥毫不犹豫就让潘凤去了,为什么?想借华雄之手除掉潘凤。潘凤恐怕也是有所察觉了,他心想这韩馥平时外表懦弱,贪生怕死,原来城府却是如此之深,留在他身边恐怕有天会遭他毒手,所以也就没有回来了。
那后来潘凤到哪去了?史料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猜猜。根据我的研究,他是隐居起来了。但隐居也有几种方式,所谓“小隐隐于林,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像潘凤如此超凡的人,自然是隐于朝了。当然,他不能再用“潘凤”这个名字了,他得换个名字。
我们再想想,之前我说过,潘凤年轻的时候偶遇方文山,方文山怎么说的?潘凤“命格无双,一统江山”。那最后一统江山的是谁?司马炎。但又不对呀,年龄上相差也太远了吧。那他祖上呢?司马懿。推究起来,潘凤和司马懿的年纪估计是差不了多少。而且他因为换了个身份,所以不能随意地展露武艺,连智谋也必须有所收敛,有时还要假装中计以掩人耳目。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所熟悉的司马懿,其实就是潘凤。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潘凤明明和吕布齐名,为什么一出场就被一刀砍了?

三国时期,如果说之一战将是谁?很多人会言及吕布,吕布实力确实爆表,马战可谓之一,当年董卓进京后,废少帝立陈留王,想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望,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反对董卓暴行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袁绍,一个是丁原,董卓不敢杀袁绍,因为袁绍四世三公,在朝中威望极高。那董卓为何又不敢杀丁原呢?

虽然视丁原为眼中钉,肉中刺,但是丁原身后有强大的并州兵团支撑,身边又有吕布时时保卫,董卓根本就下不了手,董卓手下大将,包括上将华雄,无一是吕布对手,董卓唯一能做的,就是收买吕布。

可见,当时的吕布,得多么的威风。与吕布齐名的,则是潘凤。

潘凤是韩馥手下大将,属于当时的冀州,当年袁绍想杀冀州牧韩馥,派出两员大将,一个是颜良,一个是文丑,可是颜良文丑斩韩馥不成,皆被潘凤击败,潘凤也因此名声大震,与吕布齐名,正所谓“关西吕布,关东潘凤”。

当年十八路诸侯齐聚,讨伐董卓,董卓派出仅仅次于吕布的华雄出战,十八路诸侯中,袁术派出大将俞涉,结果被华雄一刀斩了。冀州牧韩馥信心满满地道:“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结果韩馥很打脸,仅仅战到三回合,华雄便斩了潘凤,可笑的是,俞涉也是三回合被斩。

潘凤这个人为什么知名度这么高?谁能解释下

难道仅仅因为一句: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潘无双,名凤,号称“无双上将”。后世同志名根据《三国演义》中上将潘凤原型推演而出的神话偶像。有一说是上古凤仙转世,功德无量,法力无边;是智慧,勇武,仁爱,忠义,多情等一切人间美好形象综合的化身。其事迹广为流传,详见《上将潘凤大传》,《无双凤仙传》,《无双本纪》,《潘凤故事》,《上将潘凤之千古一战》,《潘凤传》,《上将潘无双趣闻数则》等。

为什么最近说三国里面潘凤是最牛比的,不就是被华雄斩拉的小角色吗,

潘凤,字无双,冀州牧韩馥座下之一猛将,又称“无双上将”。
  潘凤自幼饱读兵书,苦练武艺,手中两把开山大斧重达一百八十斤,冠绝群英。昔日黄巾军作乱冀北,潘凤领军出征,先后被张宝、张梁、苏墨等黄巾将领几度夹击,却未尝一败,令官军大为惊叹。
  后逢董卓作乱宫廷,潘凤随军南征,与董卓军大战于汜水关下。当事时,董卓明遣华雄镇守汜水关,却暗派吕布从旁照拂,密谋将联军营中可畏之将逐一铲除。吕布素知潘凤勇武,是以假借部将胡轸之名,出关叫阵,潘凤欣然应战。两人激战一夜,胜负未分,吕布回关后直言潘凤不可力敌,只可智取。翌日,华雄叫阵,潘凤再度领命上阵。华雄本非潘凤三合之将,就在潘凤掷斧欲取华雄首级之时,董卓麾下谋士李肃祭起一阵妖风,将开山巨斧逆吹而回,始料不及的潘凤被砸下马背,战死沙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