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是哪里人呢?刘三姐到底是哪里人

wanfu 百科 121 0

刘三姐是哪里人呢?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古代民间传说歌手有歌仙之誉,电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申报的,因此可以肯定的说,刘三姐是广西壮族人

刘三姐到底是哪里人

刘三姐是一个虚构人物,关于原型的家乡,据广西罗城县志记载:刘三姐原来618年出生在天河县下里的蓝靛村(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下里社区蓝靛村),那里还有她故居的遗址,那村刘姓的族谱中还有记载。

最早创作演唱彩调剧《刘三姐》的都是罗城人,那是在1936年,罗城的〈抗日救国文工团〉首次创作演出了 该剧,到1958年,广西的文学艺术家(其中包括罗城的仫佬族文学家包玉堂)。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刘三姐到底是广东人还是广西人,为什么人们会对此事有争议?

本人坐标广西柳州,从小听过刘三姐的传说,看过广西各地的对山歌盛况。

这个问题比较有趣,刘三姐到底是何方人氏还待考证,因为目前很多说法大多是揣测的:

1.广东人:这个说法是因为有书记录了一个叫刘三妹的人物事件。于是有人认为刘三姐原籍广东,幼随亲人至广西。

个人认为广东记录的这个刘三妹与广西的刘三姐不是同一人,因为广东当地有祭拜刘三妹的庙,这个刘三妹是殉情而死的,因为怕太年轻不受拜,而称为刘三太庙。

2.广西人:这又有两种说法:

a、罗城四把人

b、庆远(宜山)人

我们河池柳州两地老人大多会说这句话:好玩好耍,罗城四把;好酒好菜,黄冕鹿寨。

这个罗城四把,自古就有对山歌的 *** ,因此好玩好耍。而四把镇的某刘家村,有记录刘三姐的族谱,这个在1958年当地考证过,这个说法就相对权威可信了,大家在百度可以搜到。

而宜山人的说法,是当地有刘三姐的传说,现在还有一个白龙公园是纪念刘三姐的。

故要厘清脉络,可以有这个说法:刘三姐祖籍广东,其祖父辈迁入广西罗城四把。(广东记录的那个刘三姐应为同为刘氏家族另一同排序女子)

刘三姐在四把出生,从小受对山歌文化熏陶。后来因受当地莫姓地主迫害,她随兄长迁到了庆远(宜山,现叫宜州市),并在此地以歌闻名。

柳州鱼峰是当时最鼎盛的山歌 *** 地,刘三姐在此一战成名,故有歌仙称号,故有“三姐传歌到柳州,鱼峰山下小龙潭,鲤鱼化龙驮升天”的动人传说。

无论何种说法,刘三姐唱山歌、对山歌闻名的地方是在宜柳两地,而成就歌仙地位的是在鱼峰山下对歌台。可惜柳州的鱼峰山公园还没旁边的山鞍山公园大,现在是退休老人吹拉弹唱的地方。

歌仙已乘金鲤去,此地空余广场舞。

刘三姐,这样一个半仙半人的民间传说人物,有关她的传说与歌谣文献记载很多,壮族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与歌谣就更为丰富了。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十八《三妹山》中说:“刘三妹,春州人。”(今广东省阳春县)。

清人张尔翮(1649—1725)在《刘三妹歌仙传》中说:“刘三妹是广西贵县西山人”;王士祯(1634—1711)在《粤风续九》中说:“有刘三妹者,居贵县水南村。”

广西《浔州府志》、《庆远府志》、《宜山县志》、《宜州市志》、《苍梧县志》等,都有不少关于刘三姐传说的记载。广西宜山县(今宜州市)传说刘三姐世居罗城县古立(古黎)村(原天河县古毛村对面山那边),后被迫迁到相邻的宜山县下枧村。

可见,刘三姐与世界上许多经典传说版本如出一辙,主人公的籍贯总会成为各地争议的重要议题。

翻开史料,刘三姐的传说,在广西、广东、湖南、江西、贵州、云南等地都长期传着。广东人讲刘三妹是广东的;广西人讲刘三姐是广西的;湖南人讲广西有个刘三姐,湖南有个刘三妹等等。

在举世公认的刘三姐故乡广西,宜山市叫刘三姐,山歌唱道:“恋就恋耶,我俩结交共百年耶,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到了南宁市不叫刘三姐叫刘三娘,民谣唱道:“三娘乖,三娘乖,三娘叫妹做花鞋。鞋底针针开水浪,鞋头托出鲤鱼腮”。月亮乖,照东街,照见三娘出城来,头上插花手戴镯,脚踏红丝钩云鞋”。至此可以判断:刘三姐的艺术人物化身,早已超越籍贯人物本身的束缚,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喜爱和熟悉的壮族歌仙。

近代以来,广西本土壮族艺术家,更是根据民间传说,不断创作出多个版本、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刘三姐》,把刘三姐民歌艺术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1960年,广西僮族自治区民间歌舞剧演出的歌舞剧《刘三姐》,8月16日《刘三姐》走进 *** 为 *** 演出,朱德委员长与演员傅锦华握手。

1960年版的彩调剧《刘三姐》和1986年版的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曾经五次走进 *** 、四进怀仁堂汇报演出,受到无数国人追捧。

1961年,电影《刘三姐》被称为我国之一部音乐风光片,也是新中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的音乐风光片。由广西壮族姑娘王婉秋饰演刘三姐。

1962年毛主席接见全国青年委员会与会代表,毛主席与歌舞剧《刘三姐》演员傅锦华亲切握手。

2004年3月20日,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正式公演,这是全国之一部“山水实景演出”的魅力之作,由大导演张艺谋执导。

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 作出决定,将每年农历三月三定为壮族歌节,以纪念歌仙刘三姐。

附:刘三姐的壮族传说

一千多年来,在广西壮族、汉族、瑶族、苗族等民族中都把刘三姐说成是本民族的歌祖、歌师或歌王,

相传唐代,在罗城与宜州交界和的天洞之滨,有个美丽的小山村,村中有一位叫刘三姐的壮族姑娘。她自幼父母双亡,靠哥哥刘二抚养,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鱼为生,相依为命。

三姐不但勤劳聪明,纺纱织布是众人夸赞的巧手,而且长得宛如出水芙蓉,美艳绝伦,尤擅长唱山歌。她的山歌由于唱得好,故远近后生仔经常聚集其村,争相与她对歌和学歌。

刘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故而触犯了土豪劣绅的威严。当地财主莫怀仁贪其美貌,欲霸为妾,遭到她的拒绝并奚落,便怀恨在心。

莫怀仁企图禁歌,又被刘三姐用山歌驳得理屈词穷,于是请来三个秀才与刘三姐对歌,又被刘三姐等弄得丑态百出,大败而归。这下莫怀仁恼羞成怒了,不惜耗费家财去勾结官府,欲把刘三姐置于死地而后快。为免遭毒手,三姐偕同哥哥在众乡亲的帮助下,趁天黑乘竹筏,顺流沿天河直下龙江后入柳江,辗转来到柳州,在小龙潭村边的立鱼峰东麓小岩洞居住。

据说来到柳州以后,三姐那忠厚老实的哥哥刘二心有余悸,怕三姐又唱歌再招惹是非,便想方设法来阻止。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个办法,从河边捡回一块又圆又厚的鹅卵石丢给三姐说:“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头中间钻个洞,把手帕穿过去,若穿不过去,就不准你出去唱歌了!”

接着铁青着脸一字一顿地补充道:“为兄说一不二,绝无戏言。” 先前还是甜甜微笑的三姐,看着哥哥的满脸愠色,那里还敢像往常那样据理争辩,拾起丢在面前的石头,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帕角怎能穿得过去?”她下意识地试穿并唱道:“哥发癫,拿块石头给妹穿;软布穿石怎得过?除非凡妹变神仙”。

谁料三姐歌声直上霄汉,传到了天宫七仙女的耳里。七仙女非常感动,恐三姐从此歌断失传,于是施展法术,从发上取下一根头发簪甩袖向凡间刘三姐手中的石块射去,不偏不歪,把石头穿了一个圆圆的洞。

三姐无意中见手帕穿过石头,心中暗喜,张开甜润的嗓子:“ 哎……穿呀穿,柔能克刚好心欢,歌似滔滔柳江水,源远流长永不断。”

从此,刘三姐的歌声又萦回鱼峰山顶,掠过树梢,传遍八桂大地,回荡在壮乡人民的耳旁。

刘三姐是广西宜州的。宜州在以前属于柳州管辖,柳州市区就有一个刘三姐对歌坐鲤鱼升天的鱼峰山。张艺谋导演刘三姐这电影时候,取景背景是桂林阳朔漓江,所以一般人都认为是桂林,其实不对。柳州的江滨公园有着许多人唱着刘三姐的山歌,按理说是柳州的。

看到大家为了刘三姐是广东的还是广西的闹得不可开交,可不可以听我说一句。

居我所知,自从刘三姐成名开始直到现在,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老一辈的口口相传,刘三姐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广西的传奇人物,也是我们广西人的骄傲。

由于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好起来了,以至于现代人有了空闲的时间,于是就有一些人突发奇想,刘三姐如果是广东人该多好啊!于是就大力的去挖掘“证据”,于是就从他的三姑六婆的表叔的表舅公的公太太一路往上查,但最终也经不起 历史 的印证,刘三姐确实是广西柳州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其实,这些广东人也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找事做,这是由于以前日本鬼子入侵我们中华大地的时候,据我父亲和我爷爷老一辈的人说,那时候,有很多广东人那时逃慌到了我们广西,解放后,有一部份人留在了广西定居了下来,所以现在有些人怀疑刘三姐是广东人也未常不可。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无论刘三姐原居地是广东也好,或她本来的原居地是广西柳州的也罢,她都是我们广西人的刘三姐。当然,如果你们征得她本人同意,让她承认她是你们广东人的话,我们广西人也没意见

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的丈夫是做什么的

截止2020年11月20日,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的丈夫是演员。

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的丈夫是何有才,为一名演员,何有才比黄婉秋小6岁,但却是她生活的支柱。他总是一脸幸福地说:“因为三姐的名气永远比我大,所以她是太阳我是月亮,月亮伴着太阳走吧。”“现在,我就是她的司机、私人助理,几乎全权打理她的生活和事业。”

“婉秋受的苦太多了,我应该帮助她更好地发展她自己,让热爱她、关心她的人,重新看到她艺术的发展。”

电影演刘三姐的那个女演员是谁明星吗?

黄婉秋
黄婉秋14岁登台演出,1961年在电影中扮演刘三姐时,年仅17岁。当时,广西自治区正在打造精品彩调剧《刘三姐》,排演这出戏的剧团和业余团体很多,扮演刘三姐的演员就有100多个,电影《刘三姐》就是根据彩调剧改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之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黄婉秋非常幸运,她从100多位“刘三姐”中脱颖而出,从舞台走上了银幕,她所扮演的那个清纯俏皮的刘三姐形象,连同影片的诙趣生动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几代中国人的心坎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家喻户晓。那个年代也有“追星族”,这些影迷们追起自己喜爱的明星来好像更执着。曾经有一位观众,每看一次《刘三姐》就给黄婉秋写一封观看心得,一直写到“文革”前夕,他寄给黄婉秋的观看心得竟然有99封之多,合起来有厚厚的一沓子。要不是“文革”开始,他说他还要写第100封!

不仅在国内,《刘三姐》在海外也深受华人喜爱。已故的马来西亚永芳集团的董事长姚美良,是东南亚非常出名的华人企业家,他去新加坡看电影《刘三姐》,一看就是10场。他曾经深情地说:“刘三姐是中国更大的统战部长,她能够把华人的心凝聚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刘三姐》有机会到东南亚的舞台上演出,东南亚的华人中再一次掀起了“刘三姐热”,常常是剧团还没到,票早已售罄,而黄婉秋则更成了“热中之热”,几乎每天都有数百名观众排着队请她签名。当时,马来西亚还没有与中国建交,一位马来西亚华侨因为鼓动一些华侨到新加坡看《刘三姐》演出而受到处罚,惨遭15年牢狱之灾,但他事后仍然认为:“为了看《刘三姐》,坐15年牢值得,不后悔!”

刘三姐带给黄婉秋极高的荣誉,但也使她一下子就到达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再也无法超越的高度。这当然是与她的形象适合刘三姐这个角色有关,但也与客观的时代背景分不开。因为正当她的演艺事业黄金时期来临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无情地将她春光灿烂的未来毁灭了。刘三姐浓缩了黄婉秋全部的青春年华,黄婉秋四十年来的荣辱悲欢都与刘三姐这个艺术形象紧密相连。

“文革”一开始,《刘三姐》被当成“大毒草”批判,黄婉秋也因此被人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开始了15年的劳动改造。她被下放、游街、谩骂,甚至有人以拉出去枪毙威胁她,让她交代所谓的罪证。在那段颠倒黑白的日子,黄婉秋很多次在受批斗之后都曾产生过自杀的想法,但是,一想到那些曾经在台下给她热烈掌声和无限支持的观众,她就告诉自己要坚强地活下来。

如果说黄婉秋在那场灾难中还有一些幸运的话,那就是遇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阿牛哥”何有才。何有才比黄婉秋小6岁,但却是她生活的支柱。他总是一脸幸福地说:“因为三姐的名气永远比我大,所以她是太阳我是月亮,月亮伴着太阳走吧。”“现在,我就是她的司机、私人助理,几乎全权打理她的生活和事业。”“婉秋受的苦太多了,我应该帮助她更好地发展她自己,让热爱她、关心她的人,重新看到她艺术的发展。”30多年来他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所有那些苦涩的回忆,所有那些受过的伤害都在夫妻俩人甜蜜的笑容中淡然了……

阴翳蔽日,终有阳光灿烂时。197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文革后首次播放了电影《刘三姐》录音。几年后,黄婉秋终于得以从噩梦中走出来。虽然已是人到中年,年轻的容颜不再,但那些曾经给过她勇气的观众们给予了她同样的热情欢迎。

为了爱戴她的观众们,黄婉秋继续奉献着自己的艺术才华。除了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副团长(1983)、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1991)外,还陆续拍了电影《春兰秋菊》(84年)、《长城大决战》;电视剧《爸爸,妈妈和孩子》(82年)、《黄山情》(黄梅戏,90年)、《戏迷盛老乐》(98年)等。其中《黄山情》荣获“金鹰奖”、“飞天奖”、“飞鹰奖”及华东六省市更佳戏曲片奖。她于1995年导演的曲艺《漓江行》获中国第二届曲艺节“牡丹奖”导演奖及自治区优秀奖;1997年导演的《春兰吟》获全国“文华新节目奖”、自治区“铜鼓奖”。她主演的歌舞剧《百鸟衣》获广西首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奖;她录制的《歌仙刘三姐》盒带获1987年广电部“通美杯”奖。

黄婉秋最喜欢的角色还是刘三姐。“广西刘三姐黄婉秋”,这是黄婉秋名片上的称呼,至于为什么这样写,黄婉秋解释说:“虽然我的职务很多,但我觉得那些东西都是暂时的,刘三姐才是永恒的。”刘三姐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健康淳朴的传统美德,她超越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也打破了历史时空。

电影《刘三姐》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黄婉秋的形象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刘三姐,不管她走到哪里人们都叫她“刘三姐”,她自己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角色,更希望通过这个角色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为了培养山歌传人,2002年,黄婉秋辞去了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的职务,和大连的一家公司合资在桂林修建了一座“刘三姐景观园”。这一景观坐落于风景宜人的桃花江畔,以刘三姐文化及广西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几年来她在此培养了30多位演员,其中两名演“刘三姐”的演员已具备一定的表演素养,很有发展前途。现在,只要在桂林,黄婉秋每天都要到景观园去与观众见面,并亲自登台演唱,有时候更是全家上阵共同为到桂林来旅游的朋友献歌。

“是桂林的山水造就了刘三姐,造就了我。我是沾了刘三姐的光,观众是把对刘三姐的爱都给了我。我回到自己深深眷恋的舞台,只想把刘三姐的歌声再次唱遍大江南北,甚至唱出国门,让全世界都知道刘三姐,知道桂林。”

结缘于艺术,结缘于刘三姐,黄婉秋的心永远都年轻美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